低姿态的高效率

// 这几天博客访问量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

我突然发现,以前没有什么人访问的博客,这几天突然有读者了(于是小小的内心激动不已)。

于是白天的时候,经常就不小心地想来博客上面,看看有人给我回复没有。

而我写博客的本来目的,是促使自己持续性思考的。

(参见刘未鹏:你为什么要(从现在开始)写博客

就好像在SNS上面,如果自己只看别人的分享(又没有神马你特别关注的人),不会在上面花什么时间的; 然而当你自己发了一条状态之后,或者回复了那谁谁之后,总想着回来看看有没有人回复你; 然后就时不时的跑来查看一下有没有Update。

于是SNS就变成了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

//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377056 查看本文章

同样的道理,在我的身上,也可以用到学习或者工作领域。

比如上课,本来你直觉性的会深究每个问题的——有些问题可能别人看起来感觉很一般,很平常,但你觉得了解的还不清楚,就非常勇敢地跑去问,然后(可能不小心被某些小孩鄙视一下但是你不在意)老师回答你。这时候你是光着脚的,没有什么可以丢的。

可能突然有一天你问出来一个很有水平的问题,然后被老师夸奖了一下同学欣赏了一下,然后你也在那里沾沾自喜了,觉得自己突然之间上升了一个层次了,于是在下次问问题之前,不禁自问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符合我的层次呢?然后你迟疑了你退缩了,然后你为了这个自以为的层次,开始不懂装懂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有一个很好的概念,叫做“关注圈”和“影响圈”。关注圈就是你所在意的,比如你女朋友对你好不好,你老板今天有没有骂你,今天食堂大叔是不是多给你了半个馒头; “影响圈”是你真正可以造成影响的、可以控制的,比如今晚你要做什么,洗澡的时候是不是用香皂,是不是你的母亲大人帮你做一些事情(假设你的母亲大人对你特别好,什么需求都能尽量满足)。

当一个人的关注圈大于影响圈的时候,这个人会感到很无助——因为他在意的东西实际上是自己不能控制的。比如本来你花了很大力气和XX PLMM越好明天去爬山,结果明天下雨了; 或者你给这位PLMM SMS,结果人家根本不鸟你。

很好的做法,是缩小自己的关注圈,扩大影响圈。认真想一想,什么才是对你真正有用的,什么是没有用的。对于没有用的,又何必关心呢?

补充一个同学的话,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有一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没心没肺的做一个快乐的2B。

当一个人可以不在意多余的东西,放低姿态专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他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flyfy1.iteye.com/blog/1468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