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光源中我想做的事

关于新光源建设的一些想法

关于新光源束测工作的一些想法

98年从科大本科毕业后来加速器工作至今,转眼20多年了,大致说说经历:

刚毕业正好赶上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更换很多老旧设备和升级很多系统以及增加几个实验站。

那时候组里工作人员只有孙老师、王老师和我,学生那时候只有建宏。孙老师安排我改造能谱分析系统,因为这个写了我的第一篇论文NSRL-200MeV直线加速器能谱分析系统的设计.pdf。也算是我的第一次工程实践。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小小的系统,那时候那一段的lattice反反复复地被我弄过来弄过去,还是心有忐忑,刘头后来又让象坤同学核验一遍,算的结果也是一样的。感觉没有问题了,之后才是加工管子。。。

改造后的系统还是有几个亮点:

  1. 从原来的能谱靶都要顶到墙上的位置挪到开阔的拐角处
  2. 原来因为空间的限制是个非成像系统,改后成成像系统
  3. 改造后是个缩小的成像系统,基本可忽略物点束团尺寸的影响
  4. 分析铁前后各增加了一块四极铁,不加电时也是成像系统,配合加电可以改变能谱靶分辨率
  5. 四极铁配合还可以变成消色散模式,用来标定分析铁

由于束流传输的距离太长,担心它散掉,还算了束流包络啥的,又加了块四极铁,不过后来发现不需要通电能谱靶就能看的好好的。

第一次设计的东西实践加工、安装、测量,一切都没有问题,总算没有搞砸。

王老师和建宏那时候围绕着环BPM测量系统忙个不停,标定那些事都是他们俩,那时候还是又粗又长的管子,她带着建宏把每个能测的管子的mapping图都测出来算系数之类的,还有硬件也要调试,看他们太忙了,我工程那几年总不能围着能谱那点事一直转,后来又把环直流流强的程序,COD的测量程序抓过来写,还设计了个什么元器件都没有的集线器电路,把bergoz模块处理后的x,y信号和光位置信号集中在一个端口上引入VXI的多通道ADC板卡。。。想破头好像就干了这么几件事,没什么省略号了,其他的都是些杂事,比如把直线流强的前置放大器做了几十个板子,每个板子上焊接元件并测试,后来运维时都换上我焊的这些板子,还有开始时直线束流50Hz的宏脉冲,坑道里流强的放大器和摄像头总是坏,经常要进去换,后来还设计铅盒并加工,不过后来直线改成每秒3个宏脉冲后坏的就没那么厉害,就一直没用上,不过后来红外FEL那边把这些铅盒用上了。。。

二期工程直线的流强系统和flag系统没有变,还是沿用一期留下来的老系统,流强和flag摄像头信号引到直线控制室,直接用示波器和监视器看,这两部分也不需要编程采集分析,不过能谱靶信号我是专门买了个NI PCI1409图像采集卡来编写程序计算能量和能散来着。

我做的就这么点事,那几年占不了太多时间,其他的大部份时间都在和凯虹、善才同学还有云峰打游戏,建宏也打,班里现在最牛X闪亮的PCZ同学那时候也跟着我们打游戏,我们几个还经常熬夜,好像还跑去过东区某个机房里一起打,迷迷糊糊的那时候跟着跑,都不记得是哪栋楼。那时候科大战网好火,大家打星际打的好过瘾,上班的时候孙老师和王老师都在,我们都在好好的工作,下班了办公室成了游戏机房,大家热火朝天的就开始了。

那几年没有什么不高兴的事,不过想起来一件。我那时候喜欢折腾系统,组里最开始只有两台电脑,孙老师、王老师、建宏和我共用,经常被我弄得当掉之后重装,还好那时候大家对电脑不是特别依赖,等我折腾几天弄好了接着用,孙老师,王老师脾气也极好,忍着我这么折腾。。。开始时买那种盗版的系统盘用光驱启动安装,那时候扫描仪和刻录机都是稀罕物,市面上有了我就去申请买,对这种超前的消费,办公室一定会管控一下,我还跟刘老师据理力争,最后他勉强签字同意。这么难得来的我当成宝贝一样,只是需要刻录系统盘的时候偶尔用一下。有次我发现一个师弟竟然用这个刻录机在播放电影,好像是建宏的同学,当时我很恼火的冲过去让他停掉并告诉他以后不能用它播放电影。他那时候一定觉得我莫名其妙,还发那么大的火,如果能看到这里应该能理解我那时发怒的心情了吧。哎,就那么一次对师弟声色俱厉,我这个人长得就很蛮横,发起怒来就像一个野兽一样,现在想来很后悔,不该这样欺负师弟,所以后来我再怎么恼火,也没有再这样过了,都憋在心里,顶多对别人发发牢骚。

组里后来又陆陆续续进来好多师弟,师弟们都很给力,都是孙老师和王老师分配任务并指导,他们自己就搞定一切,都不需要我去弄,张赫把工作点搞定,郑普把同步光,从设计,联系加工,labview程序等等,都是自己解决,我那时候只是带着他去健身房、轮滑等一起玩,曹涌也是一个人搞定BBA测量系统,那时候环里四块四极铁共用一个电源串联在一起,测BBA时没法单独调节某块四极铁磁场,就用电阻分流法来调节,需要继电器、IO控制等一堆事,曹涌从设计、联系购买继电器、做板、组装、控制电路和程序。。。一条龙的都是自己搞定,后来建伟也是环真空室位移测量系统自己一条龙弄好。。。

那时候折腾系统手好欠,印象最深刻的是二期工程验收的前一天,我把环DCCT测量系统的工控机给搞崩了!!!看到这的不知道能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专家组就要在实验室做各种测试,要验收了啊!大家应该能想象的到windows蓝屏进不了系统在那个关键时刻对我来说是多么的触目惊心!

时间应该是2004年3月15日(这一天验收)的前一天,那天晚上刘头、李总等等一众大领导就坐镇中控室熬夜看着我这么跑来跑去的弄电脑,我就像煎锅里的蚂蚁一样焦头烂额的跑来跑去,那时候可没有usb启动这样的高级技术,想着从其他电脑上拆个光驱过来重装系统来着,那个时候这么折腾着重装系统再搭环境并跑起程序的节奏大家应该能想象到,会磨死人的!这样的焦头烂额中回到2楼,看到曹涌在,问他电脑labview装没装?他说装了,我说那好,你的电脑赶紧借来用几天,他那时候也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师弟和我一路配合,把GPIB卡插到他的电脑里,驱动安装、程序调试。。。总算又跑起我的采集程序。。。刘头、李总后来总算能回去睡一小会觉,也不知道他们那天后来睡没睡着。。。

之后就是几天验收测试,那几天连轴转,专家组所有束测相关的测试内容大部分都是我临时用labview编写小程序获取数据,分析,拟合并结果出图显示。。。总算顺利熬过了二期工程验收,整个实验室总算放松下来,之后就是日子相对轻松的舒服的几年。。。

不过说舒服也不舒服,虽然没有了工程重压,但是那时候的技术水平局限,设备稳定性等远不如今,光源的运行质量和今天相比差远了,机器三天两头出问题,束测虽然在各系统中算是故障最少的,也是会因为出问题经常半夜往实验室跑。最重要的DCCT和COD系统那时候的主控电脑在环中央,经常带着束流跑进去重启电脑后跑出来,有时候徐总指挥,半夜等不及我赶来,还经常帮我冲进去重启。

那几年基本就是围绕着机器运维转,做各种改进之后利用寒暑假实施上线,比如把DCCT从环中央换到中控室,把COD的VXI换成PXI,还有学生毕业后做的系统都是我接手运维,普普的同步光测量是labview写的,我可以直接改来改去,建伟的真空室位移测量是C语言写的,我用labview重写一遍,曹涌的BBA测量系统C语言程序很复杂,我搞不定重写,只好保佑跑程序的电脑别出问题,那些年每次BBA测量时总算能熬过去直到重大维修改造后不需要这套系统。。。

二期工程结束后过了几年王老师退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组里正式的工作人员只有孙老师和我,刚哥那时候还在控制组,围绕着条纹相机的工作读孙老师的博士,直到重大维修改造的前几年永良和周周毕业留校做博后人员慢慢又多了起来。那些年学生做的系统需要上线的我都接手运维并改进,有些不那么需要的就都荒废了,现在想来很可惜,比如吉浩做的直线的BPM处理器、黎明的光位置测量、宝云的束长测量。。。

后来重大维修改造,除了建筑,把所有的设备都拆了重建,当时大家干的时候不觉得,现在回头想想那时候工作量还是巨大的。在孙老师的统筹安排下,工程开展的井井有条,并且改造的前几年就安排师弟们做了一些关键设计的工作,比如同步光光路设计、直线BPM、环BPM、环条带纽扣组合BPM、环条带激励器等的设计。

重大维修改造还没完全结束,裴老师又接下了武汉紧凑型THZ加速器的项目,虽然不大,但也涉及流强、光斑,能谱、电机控制、图像采集,还要联系加工等的一堆事,武汉的项目还来回跑的麻烦。

正是那几年老大出生,除了出生那两个月喊老婆姐姐帮忙,其余都是我们自己带。也正是红外那几年,老二出生,更是一地鸡毛。。。

说老实话,这些年除了刚开始工作那几年愣头青什么也不懂,很积极主动做事外,后来的都是被动着做,包括重大维修改造,那时候我都觉得是瞎折腾,因为束测要测的好的话,基本上都要进口设备,做的事越高级,进口的设备越昂贵,每次这样的改造都是要花很多钱去进口设备的,而且是大部分钱。。。(不过改造后机器的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后来改变了我当初觉得瞎折腾的想法)

做事就要进口让人做的很气馁,还有接手的运维越来越多感觉很疲累,就没有主动找事做的动力,虽然这些年做的都是没啥技术含量的事情,而且也一直觉得自己水平很凹,很多没技术含量的事也就不计较多做一些,想着让那些博士毕业的师弟们能省些时间做好更高级的事。因为这样的心理,有时候运维就很少喊人,重大维修改造前的老机器,后来运维我就不喊孙老师了,永良、周周毕业做博后那几年,孙老师让我运维时喊他们帮忙,那时候我也从来没喊过他们,还是自己拎着示波器和信号源下坑道标定老的束流变压器(永良和周周可有印象和我一起拎着这些滴沥嘟噜的下过坑道来回跑?),包括后来红外大量的调光路,偶尔喊师弟帮忙,大多数都是我自己在调,宁可拉着在现场的和廷和善才同学帮忙,也不喊天雨下来。。。

一直感觉自己这样庸庸碌碌、没啥追求的状态,如果没有什么事,估计会这样的状态一直混下去。直到我发现鼎阳的那款给力的示波器,并且想办法让它做点高级的测试时,发现岁月在我身上的所有积累并没有白费,这些年搭系统、不喜欢依赖别人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让我也能很快把我想做的事做出来,并把中途遇到的坎趟过去,这一两年选择的国产摄像头,我很想用起来,就跑通了areaDetector的编译;很想存波形,也跑通了archiver appliance的搭建;有些简单的IO设备,我也能尝试把IOC建起来。。。

虽然作为一名科大本科生,有混世的底气,自觉无求于职称、薪资的话,看到不爽的事怼天怼地无需顾忌,但是发现自己还能做更多的事那就更让人兴奋了。

我发现国产的仪器经过这些年的磨砺,现在也和巨头的设备一样耐用,已完全能满足在线使用的需求,发现自己虽然水平凹无法做些自研设备的事,也对国产仪器的进步没有贡献,但是如果做事做的多,用起、用好国产设备也是一件很好的事。

在新光源中,我想做的几件事:

  1. 推动周周把自研的集成快反馈功能的环BPM处理器想法做出来
  2. 推动神仙同学把可调永磁多极铁能在工程上实施
  3. 有些实验站需要的话我愿意为他们写主控程序

1里我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给周周鼓劲

2里可调的永磁多极铁,需要大量的电机控制,我很乐意选型中使用国产驱动器和电机,他们都经过产线上等更复杂的应用环境的考验,我争取能把他们摸清楚并用好,因为电机控制我踩过好几次坑还给单位捅过大篓子,如果依照我以前混日子的状态,再碰到这类事的时候我只会躲,不过现在这个坑我不趟还能有谁愿意去趟呢?前期我争取做好这部分不耽误样铁的磁测,后期大批量上线的时候需要工厂去做。

3二期工程以及结束的那几年给两个站写过主控程序,我想我能做好

也许有人发现怎么没有束测的内容?我做的大部分基础简单系统,希望组里其他人接手做。我发现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能把它做好也是很锻炼人的,我要多分出些,把这些机会应该让给别人了。。。

年轻人喜欢挑战,勇于承担更大的责任是很好的事,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多做事才好,如果因为当负责人而使自己做事的精力分散了就有点舍本逐末了。我想科学工程里还是因为你做了哪些系统而把你记住。。。

最后一句随便乱说,这些年自己都没有管理好,人生导师更不是我能做的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767046/article/details/1181415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