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oft---------使用仿真区域特征(1)


前言

以下教程探讨了使用仿真区域以大大缩短仿真时间,同时获得准确的仿真结果。 模拟区域允许用户在本地控制选择模拟参数,例如Z网格尺寸。 这种类型的计算对于沿Z的某些区域需要较小网格尺寸而其他区域不需要的结构非常有用。

仿真部分

1、创建布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绘制波导

这个结构表示二氧化硅波导(红色),中间有空气间隙(灰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定义发射场、监视器、监控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运行仿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结果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此仿真运行中,将使用所有仿真默认值。 结果(如上图所示)显示几乎100%的传输。 这是因为没有针对每个部分优化Reference k(kbar)值。 kbar的默认值是β,大致等于1.445 * k0。 然而,在气隙中,kbar的最佳选择是1.0 * k0。

5、进行第二次仿真以做出比较

在第二次仿真运行中,将Z Grid Size更改为0.1μm,并将Reference k(在Advanced Options对话框中)设置为平均值(1.445 + 1)* k0。 同时将Pade Order设置为(1,1)。 该模拟的结果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进行第三次仿真以做出比较

在第三次仿真中,将Z Grid Size更改为0.005μm并将Pade Order设置为(3,3)。 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将三次结果绘制到一起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一起查看时,可以看出仿真结果收敛到更准确的值。 但是,仿真时间也增加了
下图是pdf手册给处的结果,不知道为什么在输出端的能量值有所不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F: beampro.pdf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in0110/article/details/9010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