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简记

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简记

0.前言

今天和大家来分享一个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比较方便的记法。

显然是我2-3个月前想出来的,本来想那天种完三角函数就来发的,没想到拖了这么久……

种植三角函数

如果您准备继续阅读此文,请确保您已经学过三角函数及和差角公式 (不然你学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干什么呐)

1.观察

和差化积积化和差之所以难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公式忒多了。

既然我们背不下来这么多公式,那就观察观察它们。

s i n α + s i n β = 2 s i n α + β 2 c o s α − β 2 sinα+sinβ=2sin\dfrac {α+β} 2cos\dfrac {α-β} 2 sinα+sinβ=2sin2α+βcos2αβ

s i n α − s i n β = 2 c o s α + β 2 s i n α − β 2 sinα-sinβ=2cos\dfrac {α+β} 2sin\dfrac {α-β} 2 sinαsinβ=2cos2α+βsin2αβ

c o s α + c o s β = 2 c o s α + β 2 c o s α − β 2 cosα+cosβ=2cos\dfrac {α+β} 2cos\dfrac {α-β} 2 cosα+cosβ=2cos2α+βcos2αβ

c o s α − c o s β = − 2 s i n α + β 2 s i n α − β 2 cosα-cosβ=-2sin\dfrac {α+β} 2sin\dfrac {α-β} 2 cosαcosβ=2sin2α+βsin2αβ

s i n α c o s β = 1 2 [ s i n ( α + β ) + s i n ( α − β ) ] sinαcosβ=\dfrac 1 2[sin(α+β)+sin(α-β)] sinαcosβ=21[sin(α+β)+sin(αβ)]

c o s α s i n β = 1 2 [ s i n ( α + β ) − s i n ( α − β ) ] cosαsinβ=\dfrac 1 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21[sin(α+β)sin(αβ)]

c o s α c o s β = 1 2 [ c o s ( α + β ) + c o s ( α − β ) ] cosαcosβ=\dfrac 1 2[cos(α+β)+cos(α-β)] cosαcosβ=21[cos(α+β)+cos(αβ)]

s i n α s i n β = − 1 2 [ c o s ( α + β ) − c o s ( α − β ) ] sinαsinβ=-\dfrac 1 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21[cos(α+β)cos(αβ)]

正常人应该都能发现,公式右边总是先出现 α + β α+β α+β,再出现 α − β α-β αβ

接着,我们规定sin(或cos)相加(或相减)为一次,sin(或cos)相乘为二次,不难发现,等式右边的次数如果相对左边次数升高,此时系数为2;反之,等式右边次数相对左边降低,系数为1/2。与此同时,我们再规定α(或β)相加(或相减)为单角,相加减后除以二为半角,我们同样可以发现,次数升高势必会带来单角缩为半角,次数降低则保留了原来的角度规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公式特征:系数跟着次数走,升次降角

在已经发现公式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只要能较快的得到公式的大体框架,就可以不用考虑过多细节,直接利用特征得到公式。例如我们要是知道 s i n α + s i n β sinα+sinβ sinα+sinβ 对应的等式右边是 s i n sin sin c o s cos cos之积,利用上面得出的特征,和差化积后次数升高,系数跟着走到2,角降至半角,我们不难写出等式的右边。但是这个大体框架该如何得到呢?

我们来回顾一下公式是如何推出的。显然,对于和差化积公式,我们使用了和差角公式,并将 α α α代换为 α + β 2 + α − β 2 \dfrac {α+β} 2+\dfrac {α-β} 2 2α+β+2αβ β β β代换为 α + β 2 − α − β 2 \dfrac {α+β} 2 - \dfrac {α-β} 2 2α+β2αβ,然后和差角将其打开整理得到;而对于积化和差公式,我们将同名三角函数的和角、差角公式联立解方程得到。对于两种推法,我们来挖掘一下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由和差角公式推来的。所以我们想:那这两种推法能否统一呢?

小问号你是否有很多朋友

2.操作

当然能统一的。(不然我写这文章干啥)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对和差角公式进行简化。既然我们关注的是公式的大框架,那我们完全可以略去细节,将其简化如下:

S ± = S C ± C S S_{±}=SC±CS S±=SC±CS C ± = C C ∓ S S C_{±}=CC∓SS C±=CCSS

前一个±表示角度间的关系,后一个±表示两块整体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引入两个符号:

符号

左边的是相减符号,表示箭头指出端做被减整体、指向端做减整体的减法;右边的是相加符号,表示符号下的整体相加。

接着,让我们把这两个符号与简化的公式相结合:

S±与相加符号

这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根据符号的定义,其实就是将sin的和角与差角公式相加。可别小瞧了这个式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将 s i n sin sin两个公式相加后,±后的整体被抵消了,故我们就能得到 s i n α c o s β sinαcosβ sinαcosβ的积化和差公式:将 s i n ( α + β ) sin(α+β) sin(α+β) s i n ( α − β ) sin(α-β) sin(αβ)相加(不考虑系数,现在研究公式结构)即可。什么,你说这个 α − β α-β αβ α + β α+β α+β是哪来的?别忘了,等式左边的下标即代表了这两块整体。类似的,我们也得到了 s i n α + s i n β sinα + sinβ sinα+sinβ的和差化积公式,这个符号的最原始的意义即是将两者相加,自然得到了两者的和,由于±后的整体被抵消,就只剩下 s i n sin sin c o s cos cos之积。但请注意,这里的 s i n sin sin c o s cos cos是有顺序的,不要忘记,公式右边总是先出现 α + β α+β α+β,再出现 α − β α-β αβ,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顺序,因此,我们要在先出现的整体后添上 α + β α+β α+β,在后出现的整体后添上 α − β α-β αβ。所以,在这种意义下,简化公式中的SC和CS是不同的,因为它同时代表了顺序。

再看一例:

S±与相减符号

类似的,它代表两个公式相减,且相减后,±前的整体被抵消了。同样,我们也得到了两组公式: c o s α s i n β cosαsinβ cosαsinβ的积化和差公式和 s i n α − s i n β sinα - sinβ sinαsinβ的和差化积公式,仿照上文的讲解, c o s α s i n β cosαsinβ cosαsinβ的积化和差公式即是 s i n ( α + β ) sin(α+β) sin(α+β) s i n ( α − β ) sin(α-β) sin(αβ)相减(同样不考虑系数,现在研究公式结构),且按照箭头的方向,即是前者减去后者;而 s i n α − s i n β sinα - sinβ sinαsinβ的和差化积公式,同样要注意相间的方向,可以发现,此时箭头在+上出发,-上终止,正减负得正,意味着最后得到的结果是正的,同样,你也要注意CS的顺序。

仿照这样的操作方式,请读者自行尝试对C±进行标记并解释,加深对这种操作的理解。

3.步骤

有了上面的内容铺垫,让我们来概括下具体的操作步骤。

首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主要的原理是通过符号化的标记,得到公式的大体框架,从而利用公式特征对大体框架进行填充。而公式的大体框架由符号化的标记得出。你可能会问,不是有两组公式吗,我选哪一个呢?

我全都要

稍稍动下脑子,你会发现,其实所谓和差角公式,即是揭示了几个整体之间的关系。既然如此,我们就是要根据我们需要的整体来选择恰当的公式。如我们要得到 s i n α c o s β sinαcosβ sinαcosβ,放回和差角公式中公式中,它即出自S±,所以我们对S±进行符号化标记。

说到标记,在上文中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标记的时候,我将相减符号标在前面,相加符号标在后面。什么原因呢?不难发现,被标记的整体都会被抵消掉。由此,我们需要那个整体,就在另一个整体上标记,左边标相减符号,右边就是相加符号。

所以,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 由我们需要的整体,选择合适的公式
  • 对该公式进行符号化标记
  • 将符号化的标记转为公式的大体框架
  • 由公式特征将大体框架的细节填充完整

4.应用

下面对每个公式应用此方法进行推理并做适当解释。

s+s

s i n sin sin相加⇒选择S±,用加法符号标记⇒CS被划去,剩下SC,将公式填写完整

s-s

s i n sin sin相减⇒选择S±,用减法符号标记⇒SC被划去,剩下CS,将公式填写完整

注:和差化积公式中,减法符号只能从上往下标记,此时与之对应的S±(或C±)中为进行换元后的 α α α β β β,它们顺序已经固定了

c+c

c o s cos cos相加⇒选择C±,用加法符号标记⇒SS被划去,剩下CC,将公式填写完整

c-c

c o s cos cos相减⇒选择C±,用减法符号标记⇒CC被划去,剩下SS,将公式填写完整

注:此时负减正得负,故需要负号

sc

s i n sin sin c o s cos cos相乘⇒选择S±⇒划去CS,使用加法符号,将公式填写完整

cs

c o s cos cos s i n sin sin相乘⇒选择S±⇒划去SC,使用减法符号,将公式填写完整

cc

c o s cos cos c o s cos cos相乘⇒选择C±⇒划去SS,使用加法符号,将公式填写完整

ss

s i n sin sin s i n sin sin相乘⇒选择C±⇒划去CC,使用减法符号,将公式填写完整

注:此时负减正得负,故需要负号

但是积化和差公式中减法符号更为灵活,可以按着正负来标,如下:

ss

由于此时与之对应的S±(或C±)中为原先的 α + β α+β α+β α − β α-β αβ,此时顺序可以随意调换,故可以用正的减去负的,注意对应关系即可。

公式打的我眼都要花了TAT

5.意义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意义不应停留在记住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上。

其实回顾整个过程,我们其实是通过观察和符号的规定来简化了这几组公式。

大师有言,“什么东西都是可以迁移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符号的规定往往会为发展提供便利”。在日常学习研究中,我们也可以去创造便于自己的符号体系,便于我们对更高层面的知识更好的建构、研究。

观察更是我们需具有的,不仅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便利,更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体现。做个有心人吧,去观察、去发现、去体悟、去享受。


本文到这里就结束了,有什么问题,亦或好的想法,也请一起来讨论吧。

如果这篇文章能帮到苦于记背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你,便是笔者最大的荣幸。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7638320/article/details/10630468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