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408计算机网络思维导图(考试知识点即习题错题总结)

计算机网络
有时间再调格式吧

1.应用层
1.1.网络应用模型
1.1.1.客户/服务器模型(C/S)
1.1.2.P2P模型
逻辑模型而非物理模型
想多用户发送一个文件P2P更快(系统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更高)
1.2.域名系统(DNS)
1.2.1.C/S模型,基于UDP(只有DNS是用UDP,其他都是UTP),使用53端口
1.2.2.一个域名可以对应多个ip,一个主机可以有多个NDS名字
1.2.3.组成
域名空间
分布式数据库
域名服务器
1.2.4.查询方式
递归查询
递归与迭代相结合
1.2.5.子主题 5
1.3.文件传输协议(FTP)
1.3.1.TCP,21端口
1.3.2.两个连接(带外传送)
控制连接(21端口)
7位ASCII格式传输
数据连接(20端口,但是可以改)
1.4.电子邮件
1.4.1.记住这幅图即可,电子邮件的协议都是基于TCP

1.4.2.端口号
SMTP:20
POP3:110
子主题 3
1.5.万维网(WWW)
1.5.1.HTTP
端口号80
无状态特性
可以使用cookie来保存状态,储存在客户端
1.0
只支持非持久连接,即用了一次就要释放重新建立连接
1.1
既可以持久也可以非持久,非持久的标志是,Connection:Close
方法
GET
PUT
POST
HEAD
2.传输层
2.1.总览
2.1.1.可以把网络层看成邮差,而传输层是家里拿到信分发给各个家庭成员的那个人
2.1.2.端口
2.1.3.套接字=IP+端口
2.1.4.可以把UDP理解为写信,你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收到
而TCP是打电话,实时的,所以叫有连接
2.2.UDP
2.2.1.报文段
首部
源端口
目的端口
长度(包括首部和数据,所以最短是8B即只有首部)
校验和(可选,不用则令其全为0)
2.2.2.校验
添加一个伪首部,仅用于计算不会传递
二进制反码运算求和再取反
2.2.3.应用
客户机/服务器
远程调用
实时多媒体应用
2.3.TCP
2.3.1.报文段
序号seq
确认号,ack
是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比如收到了x,就给对方发x+1
确认位ACK,=1则才有效
终止位FIN=1则表示数据已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连接
2.3.2.连接管理
连接建立
三次握手
这个序号只要理解了ack=seq+1这一点就很简单了
传输数据
连接释放
四次握手(这个很好理解,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你释放一次对方释放一次)
子主题 1
2.3.3.可靠传输
重传
超时
冗余ACK,即快速重传,就比如你想收到2的ACK但是受到了345的ACK,那很有可能说明2没传过去
2.3.4.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是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
拥塞控制是考虑整个网络的接受能力,是全局性的
滑动窗口
重传分组的数量最多是滑动窗口的大小
设置太大会导致:由于传送的数据过多而使路由器变得拥挤,主机可能丢失分组
2.3.5.拥塞控制
首先要明白,发送窗口=min(rwnd,cwnd),rwnd为接收窗口,cwnd为拥塞窗口
慢开始
经过一个RTT就乘2
这里的都是经过一个RTT变,所有要注意题目问你是第n次传输时还是后
拥塞避免
经过一个RTT就+1
这里的临界点叫慢开始门限(ssthresh)
遇到阻塞
将慢开始门限设为当前的cwnd的一半,将cwnd设为1,然后开始执行慢开始算法
快重传
当收到3个重复的ACK报文时,可以不用等待重传计时器超时而直接重传
快恢复
连续受到3个冗余的ACK,将慢开始门限设为当前的cwnd的一半,将cwnd设为此值,然后开始执行拥塞避免算法,设置ssthresh类似遇到阻塞的时候)
3.网络层
3.1.功能
3.2.路由算法
3.3.IPv4
3.4.IPv6
3.5.路由协议
3.6.IP组播
3.7.子主题 7
4.数据链路层
4.1.组帧
4.2.差错控制
4.3.流量控制和可靠传输
4.4.介质访问控制
4.4.1.复用
4.4.2.随机访问
4.4.3.轮询访问
4.5.局域网
4.6.广域网
4.6.1.PPP
4.6.2.HDLC
4.7.数据链路层设备
5.物理层
5.1.通信基础
5.2.传输介质
5.3.物理层设备
6.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1.分层目标
6.1.1.提供标准语言
6.1.2.定义标准界面
6.1.3.增加功能之间的独立性
6.2.各种参数和指标
6.2.1.计算机网络定义
由自治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
6.2.2.基本组成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6.2.3.性能指标
带宽
最高数据传输速率
时延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处理时延
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信道带宽
往返时延
这个主要要知道他的英文缩写即RTT(Round-Trip Time)
6.3.ISO/OSI模型
6.3.1.物理层
传递比特流
规定电气特性
只进行AD转换,没有数据的封装
6.3.2.数据链路层
传递帧,成帧、流量管理、差错控制和传输管理
保证数据正确的顺序和完整性
6.3.3.网络层
实现主机到主机的传递
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子主题 3
6.3.4.传输层
实现端到端的传递(进程之间)
6.3.5.会话层
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
建立、管理和终止进程间的绘画
在文件插入同步点,防止出现网络故障而重传整个文件
6.3.6.表示层
数据压缩、加密、解密
6.3.7.应用层
FTP、HTTP、SMTP那些,就是规定具体应用的参数
子主题 2
6.3.8.数据流动方向
报文-分组-数据帧-bite流
6.4.TCP/IP模型
6.4.1.网络接口层
6.4.2.网际层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6.4.3.传输层
6.4.4.应用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Rorschach321/article/details/12063332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