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阵列(Bayer Pattern)简介

所谓拜耳阵列指的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者CMOS器件作为光传感器的时候,采集数字图像时用到的一种常见的方法。

介绍一下背景,人们有了可以感受光强度的传感器以后,就可以制造出能排除黑白照片,也就是灰度图,的相机。但是如果需要彩色图像,这种技术就无能为力了,因为当时的传感器只能感知光的强度,而无法感知颜色,也就是频率或波段。如果想要获得不同波段的光,最直接的做法是加入不同颜色的滤镜,从而滤出RGB三个通道的颜色。但是用这种方法如果对每个pixel都获得三个通道的光强的话,则需要对每个pixel都应用三个滤镜,成本过高。柯达公司的工程师Bryce Bayer ,也就是拜耳阵列的发明人,想到了一种解决方案,就是Bayer pattern。

 如上图所示,bayer并没有在每个pixel上放三个颜色的滤镜,而是有间隔的在每个pixel上放置单一颜色的滤镜。 这样以来,每个通道能得到一个部分值空缺的图片,这些空缺的值可以通过各种插值手段进行填充。

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到,三个通道并不是完整的,而是有pattern的排列起来的。

从最开始的那张图可以看出,上述的bayer阵列是2×2的四个格子重复形成的,这四个格子有1个R,1个B,2个G,这是因为人眼视觉对于绿色比较敏感的缘故。

按照理想情况,每个像素点有3个值,而实际上,R和B各只有1/4,G有1/2,因此,bayer pattern得到的图像中,实际只有1/3的内容是真实的,其他都是根据先验知识插值得到。这也说明了自然图像中具有大量的冗余信息。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undanfengqing_nuc/article/details/1095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