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研究生心得:研二篇(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今天是圣诞节,也接近2020的末尾,也代表着研二的时间过了一半了,但是总觉得自己的收获寥寥,甚至有点迷茫。从八月份自告奋勇地来到这以来,效率时而上进,时而低迷,有时一天能有十几个小时的有效时间,有时是趋向于0.因为青岛和成都的疫情,我们这届的其他同学还没有来,自从研三师兄和博士师兄的相继撤回成都后,我自己一个人在实验室呆了一个月:除了去餐厅外,基本见不到其他人了。渐渐的失去了那种将成功地喜悦分享给别人、抑或是没事出去吃点好吃的、看电影、出去逛逛的想法,失去了各种的欲望。这一个月也或许是最自闭的一个月,晚上在宿舍从来都是拉开窗帘,看看路灯,看看对面中德的人,也许会有一点点慰藉,但大部分晚上都难以入睡,生怕哪天猝死在梦中过几个星期都没人发现,就像当年的考研期间一样,没人一起就渐渐的失去了斗志、失去了信念、失去了自己。

        六月份老师给我的方向是成像这边,但对这块并不感冒,论文看起来非常吃力,很多专业术语百度了后还是似懂非懂,再后来就对图像复原感兴趣,尝试这方面的内容。大概是成像那边没有那么好复现,我比较喜欢跟着论文的思路去写代码,但是一天下来不写代码有点难受。最开始的时候一直在看振铃效应这边,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写,比如针对于边界条件,他们的概念易懂、易实现,对于复原也很有效,一系列做出来能够有不小的成就感,甚至都觉得可以发一个综述,后来 基本看得差不多了开始看一些最近ICCV得一些正则化方法的复原,虽然模型好理解,但是求解比较难,也比较数学化,很多地方自己也没搞懂,虽然他们给了一步步求解的公式,甚至给了解,但是还是没法复现出来,然后渐渐地就不怎么跟着论文写了,但还是手痒,后来每天刷一下leetcode,不过刷了没多久,发现自己对于算法这块忘了好多,当然对于一些结构之前都没用学习过,做起来也比较吃力一些,直到十二月份收到CODY的邮件,这是一个matlab在线刷题的系统,他的2020竞赛还有最后一个月,我本打算以一天一套题的形式来刷,到月末争取全刷完。一套题共十道左右,中间不乏遇到了一些有趣的题,还曾对题目进行探讨和建议等,但是由于出差耽误了十几天,后来就没再刷了。最后刷到1606分,记得当时排名进top100了,但现在跌倒第111名了。

        当然出差完没再刷的主要原因是十几天把方向那边耽误了太多,也无暇去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了。当然这个出差也算是心态的转机吧,也让我感受了许多。

        12月8号,老师和一个博士师兄以及一个我们这届的同学赴青出差,一起去了各种码头、各种渔船,还有政府部门,也坐渔船上岛、爬山,做安装、维修、测试等一系列还比较有趣的活,中间也开车去了潍坊港和东营港,虽然生在山东也算是第一次来这两个城市,虽然停留时间不长也感受了一些他们的生活氛围,处处充满着新鲜。出差很长时间都在车上,白天常常睡着,饿了就在路上买点吃的,我这易晕车的体质竟然一点事都没有,也是神奇。当然也冻得不行,有时手指都不可屈伸,十分难受,每晚的大快朵颐让我的体重上升了快十斤(之前一天就吃一顿饭),因为天天早起的缘故,十几天出差暂时结束了后先是睡了几个懒觉,然后去学习发现之前学到一半的内容打的都忘掉了,包括那个状态也没有了,又花了几天的时间去恢复、重拾记忆,慢慢回到了现在的状态。

        这十几天的出差,首先让我对研究院有了重新的认识,打算和其他老师搞好关系,也想给这个平台尽微薄之力,好好珍惜这个成长的机会,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风景;第一次和各个部门的人和船员等有不同的接触和交流,也能从中听取一些他们的看法等;跟着出差这么久,也学会了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尽可能地不去麻烦别人,如果需要他们帮助的话就给他们多意思意思;当然最主要的是认识了很多设备,也基本学会了怎么去用一些设备、怎么去接线,弄明白了点他们的原因,弄清楚了现在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对这个项目有了一些稍微充分一点的理解,以后出差能够给出自己的建议,或者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或者哪里需要我去做,怎么才能干的最好而不被骂,也让生活常识(初中物理知识基本全忘干净了)近乎为零的我学会了知识。

        感觉时间所剩无几了,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至少现在还有人能陪我一起去餐厅吃饭,没事还能唠个嗑,偶尔能进城转转,虽然感觉自己对于现在的方向来说,就像是在包子上好几个位置有深有浅地啃了好几口,希望自己能够最快地将他们吃完、消化好。正如研究院一个老师所说,自从他们来了之后,我的状态都变了。(那一个月都快不会说话了qaq)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6614557/article/details/11169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