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障碍

注意缺陷障碍

注意缺陷障碍(英语: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或称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失调状况,目前常见的案例以儿童为主[1],但此类状况也会在成人身上出现。在7岁以下,约有3%至5%的儿童会出现症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通用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2]称此症为“过度活跃症”(Hyperkinetic Disorder),分类编号为F90,一般又俗称为“多动症”、“过动儿”。

现时没有任何确切证据证实任何导致这种病症的原因,但过去曾经推测味精可能是一种诱因[3]。但随着医学界发现成人亦患有这种病以后,这种说法便站不住脚。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防御中心(CDC)的研究,ADHD其实只是多种精神失调的合称。因此,要正确诊断这一病症,不能依靠单一测试去确定,而必须同时采用多种测试配合去确认。
目录

    1 简介
        1.1 定义
        1.2 名称
    2 特征和诊断
    3 历史
    4 各地病例
        4.1 美国的数据
        4.2 香港的数据
        4.3 数据背后的意义
    5 ADHD成因
    6 遗传
    7 治疗
        7.1 医药治疗
        7.2 行为干预
        7.3 教育疗法
    8 双重特殊,ADHD和资优的交互关系
    9 相关条目
    10 注释
    11 参考书目
    12 外部链接

简介
定义

多动症对ADHD比较确切的定义,记载于美国精神医学会(APA)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文本修改版[4]。ADHD的主要病征是:

    注意力散涣(inattentive)或 集中困难(Attention-deficit)
    活动量过多(hyperactive或hyperkinetic)
    自制力弱(impulsive)

基于以上三种病征出现的优势,再把ADHD细分为以下三个分类:

    注意力散涣主导型(mainly inattentive)
    活动量过多或自制力弱主导型(mainly hyperactive-impulsive)
    混合型(combination)

根据最近的研究发现,ADHD是由一种发生于脑前额叶的遗传性的多巴胺新陈代谢失常引致。最新的研究认为正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新陈代谢亦会对病情有所影响。[5]。
名称

本症一般称为注意缺陷障碍(ADHD),但一些精神科医生会使用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名称[6],这个名词首先于1980年出版的DSM第三版出现。在1987年出版的修订本中,才改用现在的名称。这个病症在台湾被称为注意缺陷障碍,在香港被称为注意缺陷障碍,而在日本则被称为注意欠陷多动性障害。在韩国则被称为注意力缺乏过剩行动障碍(????? ??????)。

通常而言,注意缺陷障碍(ADHD)意指包含过动症状在内的所有ADHD类型,而注意力缺失症(ADD)则是不含过动症状(即前节所述的注意力涣散主导型)的ADHD。因为不少ADHD患者(尤其女性)并无过动症状,甚至是非常安静、没有破坏性的,而过去对此症的认识总是集中在过动症状上,使得这类不过动患者甚少被诊断出来。

除了ADHD或ADD以外,过去也曾采用过度活跃症或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简称HKS);微细脑损伤、微细脑机能障碍(Minimal Cerebral Dysfunction,简称MCD)等各种名称。此外,外国出版物有时为了回避“disorder”这一个比较负面的词语,会改称为Attention-Deficit Syndrome(注意力不足候群,简称ADS)。[7]
特征和诊断

ADHD的主要症状包括:[8]

    容易分心
    冲动
    静不下来
    做事易拖延,常至最后一分钟才动手
    记性极差,容易忘记自己要做什么事情(但对于一些琐碎事情又记得很清楚)
    读写困难,包括写错字(常多一画或少一画、拼字错误等)、阅读时会跳行或无法理解文意等
    缺乏组织能力,无法把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具体地表达或规划出来
    解读社交讯息能力较差,因此社交能力普遍低落
    缺乏耐性
    表现有时好有时坏,无法经由努力改善
    总是被不了解ADHD的老师(儿童)或上司(成人)视为不够努力或懒惰

以上症状随患者年龄而有不同表现,有ADHD的小朋友,其表现通常有上课不专心、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以及坐立不安的情况;在大人,主要问题则常在于ADHD患者无法计划好他们的生活与每日简单的工作。

但ADHD也有些较为正向的特质:

    具高度创造力,常有特别的新点子(但因组织能力差,常无法将之化为具体行动)
    特立独行、思考不随俗
    独特的人生观和与众不同的幽默感
    对理想抱持惊人的坚持度和毅力,甚至可说是顽固
    个性温暖大方、好帮助他人
    直觉非常强,能单凭直觉深入问题核心,进而发现问题所在(但他通常无法说明如何得知)

诊断ADHD的标准系依据DSM-IV-TR的标准,可以连结至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查询。美国疾病管制局强调诊断ADHD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疗提供者才可,否则容易被误诊与处方,这是相当危险的。
历史

1902年,英国儿科医生George Still首次描述一项与ADHD近似的病征。[9]

1937年,一家医院首次采用安非他命来治疗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儿童接受治疗后,行为有改进。不过,这种治疗法在1950年代以前都不太普遍。[10]

1957年,利配酮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治疗。

1950年代至1960年代,研究人员对这种病症的名称开始由“微细脑创伤”改为“微细脑功能失常”。改变名称的原因,是因为不少病童都没有发觉有受过任何创伤。

1960年代,“过度活跃儿童综合征”这名称首次出现。当时专家认为这些症状并非由损伤引起。到了1960年代后期至1970年代,“过度活跃”这名词已在欧美社会变得很普遍,但医学上普遍采用“MBD”来称呼这些症状。

1980年代,这种病症开始在亚洲得到注意,主要是因为当时亚洲的新兴经济势力地区开始发现当地儿童的饮食转变,特别是食物中味精的份量,可能与过度活跃儿童的增加有关。当时南华早报曾就此事件发表专题报道,并把这种病症取名为“中国餐馆综合症”(MSG Syndrome 或 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而这报道后来成为了香港某一年高考英语运用科的题目取材。

另一方面,在西方有研究员发现维生素B6能够使有学习困难的儿童在课堂上更能专注,而这种处方对于注意力不足的学童有同样的疗效。其后,再有研究指锌能对注意力不足及患自闭症的学童有所帮助。之后,多样维生素成为了部份医生对这些病童的处方。不过,这些研究在事后发现可信程度不太高。
各地病例
美国的数据

根据2000年版本的DSM-IV-TR,在美国大概有3%-7%的儿童有ADHD。而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2004年出版的美国健康访问调查年报,美国大约有400万名18岁以下的儿童被诊断出有ADHD。不过,有关评估的比率差异极大,有些校区甚至有60%的儿童被诊断为ADHD患者。现时美国全国有超过100万成年人及小童因为这个病症而需要服用处方的药物。[11]根据2002年的统计数字,被诊断出有ADHD的男童在比例上比女童高出两倍(男童比例:10%;女童比例:4%)。对于这个性别上差异的成因,我们仍然未知确切原因。不过,有专家指有可能由于女童的病症普遍比男童轻微,在诊断时亦同时较男童难于察觉,所以较少被家长及老师发现而作出转介。
香港的数据

在香港,现时由于过去资源分配的问题,教统局(现教育局)一直都未有抽拨任何资源去探究这个问题。直到2004年11月到12月,教统局才首次在全香港进行系统性的普查,研究在实施融合教育之后,每一家学校的弱能学生所占的比例。不过就部份现职老师非正式从各自学校的观察,亦发现一项与美国的研究类似的结果,就是:男童的比例比女童为高,而女童通常都较迟才被发现有这个问题。老师们推断这可能与香港的女童普遍较男童表现文静有关,但仍需要研究去确认。
数据背后的意义

就现状而言,虽然在美国的病例较其他国家频繁,ADHD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ADHD成因

利用磁共振显像技术(MRI)对脑部扫描的研究显示患有ADHD和正常孩子的图象有分别。不少科学家认为这足以证明ADHD是和脑部创伤有关。但另一方面,根据脑部的正电子造像显示,这种分别很可能只说明了ADHD患者的问题:因为他们并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所以脑部影像只说明了作为脑内燃料的葡萄糖的分布,在两组儿童之间的分别。在成人患者的脑扫描中,控制专注力的部份由于葡萄糖水平较低,所以显得不太活跃(Zametkin et al.)。 不过,没有证据显示低葡萄糖水平与低注意力有关连,亦无法推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遗传

根据NIMH的答问集,兹引文如下:

    “研究显示ADHD会在家族中出现,所以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影响。ADHD的病童通常都至少有一位近亲亦有ADHD。患有ADHD的男童长大成为父亲后,不少于三分一人的子女亦是ADHD患者。一个更有说服力的遗传联系,就是同卵双生儿如果当中一位被诊断为ADHD患者,另一位同时亦是患者的机会非常高。”

治疗

目前可用于治疗ADHD患者的数种方案包括各种医药治疗、行为干预、以及教育疗法。目前有一些团体开始专注于推广ADHD的认识和治疗,例如英国人温佛·杜耳(Wynford Dore)所创办的杜耳学习发展中心。
医药治疗

针对ADHD的一线药物为兴奋剂,其中包括诺华公司的利他林(Ritalin,学名为哌甲酯(methylphenidate))、沙尔公司的Adderall(安非他明产品,主要成分为右旋苯丙胺(dextroamphetamine)和laevoamphetamine salts)、Ovation制药公司的Desoxyn(学名为甲基苯(methamphetamine)等。由于几乎所有针对ADHD的药品都被美国缉毒署划分为二级管制品(Schedule II,即指有高度滥用可能性的药品) 杨森大药厂(Janssen-Cilag)的Concerta(台湾译作专思达,有18MG和36MG两种规格)),在台湾被列为第三管制药品,以防滥用

但concerta有很大的副作用,如:头痛、胃痛、丧失食欲、失眠等,6岁以下的儿童不适宜服用。

礼来公司(Eli Lilly)的思锐(strattera,有效成份为阿托莫西汀Atomoxetine)为非中枢神经刺激药物(兴奋剂) 主要副作用有:胃肠不适、食欲不振、疲倦、情绪变化等。

一般来说,以药物治疗注意力不全过动症的效果相当显著。使用此类药品的小朋友,八成以上可以改善其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与人际冲突的症状。而且小朋友的社会性互动及人际关系也都会有改善。
行为干预

对于各种感觉过敏的患者,可以透过测试患者的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由内耳控制身体的平衡感之类的能力)发现,并透过感觉统合训练治疗。

应用行为分析(ABA,applied behavior ananysis)被认为是对ADHD孩子进行行为介入具有实证性效果的方法.透过系统化的行为分析,了解孩子犯错的模式,并且配合后果增强与削弱的方法,以及教导他正确的行为模式,例如:懂得等待,轮流等观念,减少他冲动,过动而引起的人际冲突.
教育疗法

Mulligan(2001)的一项对老师进行的调查,研究了哪些课堂方法正在被实施, 并能帮助提高注意力困难儿童上课时的注意力。教师们发现活动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坐的过程中提供活动可以提供持续的活动输入,而不用频繁的离开座位. Occupational therapy方面的文献建议,在教室中采用动态座位系统是可以改善学生感觉调节和注意力的一种方法。(Kimball, 1999)
双重特殊,ADHD和资优的交互关系

双重特殊(twice-exceptional)是指兼具资赋优异及身心行为障碍者,身心障碍人口中 有3%~5%具有双重特殊的特质[12]。双重特殊学生是指在学业、智能、创造力、领导能力、视觉、空间或表演艺术等领域中,有一个项目或以上表现优异;而同时也符合显著明确的知觉沟通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肢体障碍、感官障碍、自闭症、或注意缺陷障碍(ADHD) 等障碍的标准者[13]。

资优ADHD儿童在学校的表现一般是名列前茅,但行为表现却极不成熟。由于行为问题,通常学校大多数老师不认为资优ADHD儿童是资优生,也不认为他拥有什么特殊才艺。反之,学校大部分的老师们都认为他们是暴躁、易怒、叛逆、没有礼貌的坏学生[14]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有亮眼的表现,但在行为或人际关系上却是常令人头痛万分。由于这类负面形象,不符合一般人对资优生的正面期待,往往使得老师常忽略了他们的潜能。临床上,除了双重特殊儿童的特质,还归纳出资优ADHD儿童可能会表现以下的行为[15]:

    常在不适当的时机开玩笑或恶作剧,幽默感使用不当,人际关系紧张。
    对于重复性的作业感到厌烦或抗拒。
    高度自我批判,难以接受失败经验。
    霸道。
    有时宁愿独处。
    上课时很难专心听讲
    经常与人争吵
    情绪敏感
    不注重细节,做事草率冲动
    拒绝接受权威、不服从、固执。

资优ADHD儿童在行为问题上有许多特征与普通ADHD儿童相类似,使得ADHD资优儿童容易因此而被误判,或被忽略了其实际拥有的内在潜能。

辨别资优ADHD儿童[16]

比较项目 普通ADHD儿童 资优ADHD儿童
专注 大多数情况下无法集中注意力 缺乏兴趣的情况下无法集中注意力,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却多数能表现高度专注力
工作持续力 做事多数虎头蛇尾,常无法完成指定的工作 对有兴趣的事物经常表现过人的耐心和持续力
冲动行为 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自己控制冲动 思考速度太快,思考内容太多,急于分享而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遵守规范 遵守行为规范与服从指令上有困难 遵守行为规范与服从指令上有困难,但会进一步质疑权威(老师/家长)与规范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因此叛逆和好辩
活动能力 显得精力旺盛,无的放矢的宣泄 显得精力旺盛,但发挥得较有方向,也能计划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调整方法

资优ADHD儿童体内由于资赋优异与ADHD双重特质交互影响,使得他们不易被发现,家长和老师应仔细探究儿童在不同情境下学习与行为表现,不要当儿童出现不当行为时,就予以负面标签,影响了其潜能发展,或使得他们错失原本可有的协助与辅导。家长应调整教导方法,给予适度与清楚的期望,也要接纳他们不由己的脱轨表现。ADHD儿童的行为特质,有助于创造力的发展,例如,ADHD儿童拥有较佳的想像力。只要ADHD资优儿童在被发现后,提供有效、专业的介入与辅导,会因着这不同的特质,而拥有更不一样的人生。[17]详见注意缺陷障碍,有些双重特殊学生可能在逐渐长大后会出现情绪困扰,感觉被社会孤立,因而发展出攻击或退缩行为。长期于人际关系上的失败,也会导致无助感和无望感。最后,在沮 丧的情况下,其可能选择规避最起码的学习 及社会要求,以免让自己陷入痛苦深渊

猜你喜欢

转载自huyumin.iteye.com/blog/174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