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科技自传-华为科技,华为之父.任正非自传:华为的冬天_2021.03.18

【概述】

书名:华为之父_任正非自传

作者:孙力科

日期:2021年01月01日

读书用时:640页,6小时16分。

【读后感】

华为之父,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祖上算是半个浙江世家,父亲经济学老师,母亲是自学的数学老师,父亲曾在某组织做过会计工作,但是由于立场不同,被放逐;家里姊妹比较多,虽然过得清苦,但是有着精神和教育得以重视的家庭的另一种精神和知识的富足感。

任老爷子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出生,自学了计算机,在某个时期出任信息工程职位,转业后进入石油公司担任片区经理,可由于自己耿直木讷的性格使然,被忽悠200多万,精神受到了重大打击,后迫于生计,和朋友几人成立了华为公司,立志要成为华夏有为的国际大企业。

多年的jun旅生涯,由于家庭背景,虽然屡屡建功立业,但也没有得到过实际的奖章,也因此让老爷子格外低调,不拘泥于鲜花和掌声。

创办之初,什么利润高做什么,开始搞起了交换机生意,然后进军通讯信息行业。

一路斩荆披棘,先是经历了中华大龙,四足鼎立,超越大唐、巨龙,追逐中兴。

追平中兴后,又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老美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贝尔、加拿大的北电、法国的阿尔卡特和日本的NEC、富士通等国际大企业,逐步开始占领了通信市场。

老爷子的方针,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国际路线,于是开始通过南非、中东、俄国等地,一路把市场扩展到了法国、英国、德国,以至于最后的老美思科。

迎来了与思科77页的世纪诉讼之战和亲手培养的港澳通讯的华为冬天。。

里面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华为的年终奖、招聘简章、工作流程等概述,由衷的佩服军事化体系的华为。

我们名族的骄傲。

【读书笔记】

第一章 谁是任正非?

任老爷子,竟然是浙江商人世家,精明的头脑,我想pk犹太人不为过吧。嘎嘎?

>> 出生在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的任正非,祖籍便在浙江金华。

任正非的祖父名叫任三和,来自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的任店村。

任姥爷子,父亲是经济学毕业的老师,母亲是自学成才的数学老师,父亲尽力了优渥的童年和痛苦的那个年代的追逐生活,喜欢自己的儿子处于乱世依旧能明辨是非,因此得名:任正非。

>> 任摩逊希望自己的儿子在以后的人生中能明辨是非,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任正非”的名字,也就这样落定了。

再次论证智力遗传学,任老爷子聪慧的头脑遗传了父亲对经济、经商方面的传承,同时兼具了母亲数学方面的逻辑,加上父母清贫但是严格有爱的成长环境,这样的孩子在那个年代可以被称得上天才学霸了。

>> 19岁时,他考上了大学,这份成绩也算是他对父母及家人的报答

◆ 2.一个特殊的时代

1963年,任老爷子以普通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由于生活艰苦,姥爷子异常发奋图强,加上父亲正在经历文化大革命,时常被拖出去涂满鬼脸的游街,要不是6个孩子需要照顾,真的很难坚持下去吧。

>> 这时的任正非还不知情,家里的变故都藏在了母亲善意的谎言中。也正得益于程远昭的隐瞒,任正非才能更安心地在学业上步步登高。他将高数的习题练习册从头到尾温习了两遍,在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简易逻辑和哲学等学科上也下了苦功,甚至还选修了3门外语,并将4本厚厚的《毛泽东选集》奉为圭臬,闲暇之余不断地阅读着、品味着,慢慢地汲取其中的精华。

◆ 3.军旅生涯

>> 大学毕业的任正非,在同时代年轻人中算是比较出色的。他理工基础雄厚,掌握了数门外语,而且文科实用水平颇高,对毛泽东思想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这些能力集于一身,即便放在今天,也不失为高级的社会人才。在那个政治风云谲诈多变的时代,如他一般的人,实属罕有。

1967年,在离别了苦难交织的家庭以后,穿着父亲皮鞋的任正非面临着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尽管时局动荡,但他总算在1968年中迎来了分配工作的机会。

按照当时的通例,任正非应当成为工农大军中的一员,然而,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应征入伍,成了一名战士。非工非农,他成了兵。

由于父亲的某组织的会计文职背景,加上被某个时代的询问,姥爷子在14年的军旅生涯中,即使屡获战功,都只能以口头形式嘉奖,也让老爷子养成了谦卑、宠辱不惊的态度。

>> 虽然由于父亲的背景原因,任正非在大队中除了一个“学习标兵”的口头嘉奖之外,再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嘉奖,但正是这些看起来的遗憾,让他养成了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心态。后来他曾说:“无论我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奖的机会均与我无缘。

◆ 5.华为诞生记

这点和雷军的盘古项目也很像,虽然贵为南海石油集团子公司的经理一职,由于一心钻研技术,虽然业绩很不错,但是技术出身,对于营销和交际理财知识的极度缺乏,让二位大佬都遭受了金钱上的磨难,姥爷子那个年代被骗200万,真的是一般人都扛不住的。

>> 那是一项很意外的经济往来,毫无理财经验的任正非被一家居心不良的贸易公司轻易地骗走了200万元!

姥爷子由于技术领先但不善于在国企公司内斗,加上被骗200万,只好转行,在父母老小都需要养活的压力下,找了5个商界好友,成立了“中华有伟”的华为,起初像个皮包公司,啥子赚钱卖啥子,直到发现交换机。(小背景,由于以前当基建工程兵,需要东奔西走,自己的一双儿女,学习上极为吃力,姥爷子被迫转业照顾家庭,一生结婚3次,第一次媳妇由于自己生活困难离开了,第二三任都是华为的秘书),关于老总找秘书的问题,宝马家族科万特也是如此,必经之路。

>> 公司成立之初,资金短缺、经验有限,这些都成了发展的阻力。任正非和好友只能“打游击”,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比如养生保健领域中的减肥药品、安保设施中的火灾报警器和气浮仪等,颇有饥不择食的味道。令人欣慰的是,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华为的经济压力开始得到缓解,这是很大的成效。

昨天演讲,提到过。

>> 郑宝用是何许人也?

他是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出身,是清华大学的博士。这个人技术强,颇具创新意识,有战略头脑,因而被任正非看中,成为华为的“元老级”人物。

>> 郑宝用是何许人也?

他是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出身,是清华大学的博士。这个人技术强,颇具创新意识,有战略头脑,因而被任正非看中,成为华为的“元老级”人物。

◆ 第二章 踏上新征程

>> 任正非在评估和预测天朝通信市场时,遵循着“实事求是”的务实原则。他曾经预料,即便是在千禧年以后,天朝的固定电话普及率也不会超过6%,而且使用范围仅仅局限在金融服务、铁路交通、统计部门、电力技术以及国防事业等极少数的高端部门。

被牵着鼻子走的年代

>> 老美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贝尔、加拿大的北电、法国的阿尔卡特和日本的NEC、富士通,毫无疑问都是一支支劲旅,占领了天朝通信市场。

华为的第一批研发经费,竟然来自于万科的股份分红,简直不可思议。哈哈

>> 4年前,华为购买了一批万科股票。万科在市场上的形势一片大好,这也算为华为储存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这份收成恰好用在了刀刃上。

◆ 3.改变自我,改变历史

中华唐龙

>> 中兴四将”——巨龙、大唐、中兴通讯以及任正非率领的华为。其中,巨龙和大唐镇守在北京,中兴和华为则屯扎在深圳。

>> 华为万门机的成功研发,更标志着“七国八制”主宰天朝通信市场的时代彻底一去不返。在某种意义上说,华为改变了天朝电信行业的市场格局,任正非改变了“历史”。

◆ 4.兴衰“巨大”

>> 中兴和华为则一直坚持着,最终经受住了考验。

先说巨龙。巨龙成立于1995年,是由几家国有企业发起的。巨龙有一个大目标,即大幅提升程控交换机的国有化水平,打破国人不能控制这一技术的谬论。

1991年时,信息工程学院的邬江兴首次研制出具有程控技术的04机以后,巨龙便很快抓住了这个优势迅速实现了04机的产业化。随着产品的产业化,巨龙开始向全国市场全面进军。

1998年,有赖于04机的成功营销,巨龙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30亿元,而未满一周岁的大唐也做出了近10亿元的销售成绩。虽然与华为的89亿元和中兴的40多亿元相比,年轻的巨龙相差很远,但它只花了不足3年时间就有这样不俗的表现,总的来看还是令人赞叹的。

◆ 第四章 打造软实力

>> 1.整顿内部,优化管理

超越了巨龙和大唐,华为和中兴在接收了两者先前市场份额后,继续向前发展。尤其是任正非率领的华为,此刻已经发展到巅峰状态。招募人才的规模越来越大,加上郑宝用、李一男、刘平等一大批科技精英献计献策,华为的未来发展之势已远非中兴等企业可比。

不过,一味地在国内市场吞并盟友的市场终究只是“窝里斗”,可贸然向国际电信巨头发难,又没有绝对的胜算。怎么办?任正非想到了在内部进行全方位的整顿,通过对团队进行必要的机制改革来提升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企业,首先在于管理。

◆ 2.“北电”失落记

交换机战争,一面是背靠大树的上海贝尔公司,一面是加拿大的北电网络供应商,华为摸透了其公司在国外的弱点,开设了客户服务部门,无论你在哪儿,华为工程师都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你解决问题,这个方法延续至今。

>> 华为对垒上海贝尔时,侧重于“持久战”;在与北电网络公司较量初期,则希望速战速决,打的是“闪电战”。

◆ 3.庞大的AT&T

AT&T公司背后有着老美诺贝尔收割机之称的贝尔实验室,一度垄断国际市场80%的份额,而且嚣张跋扈到处收购子公司,华为看不惯,正式开战。

>> 任正非却不服输,他决定采用与北电网络公司交锋时同样的战术,以“敌疲我扰”“打击薄弱环节”的策略杀杀AT&T的威风。

ATT公司规模太大,业务交叉,体制非常不灵活,遇到华为针对某一个点的突破,完全无法招架。直接解体,重组为朗讯科技再次对抗华为

>> AT&T虽然在资产、技术方面强悍无比,但兼并使得自身规模越来越大,体制变得不那么灵活。由于部门众多,业务逐渐显露出交叉重合的迹象,一旦面临大量的棘手工作,这些部门常常顾此失彼。

>> 1995年10月1日,曾经以贝尔实验室、老美电话公司为主要称谓,以贝尔实验室为杀手锏的电信公司,正式更名为朗讯科技公司。这意味着华为又有了新的对手。

◆ 5.“中华”大战

华为告中兴,中兴反诉华为,全部败诉,有意思。

>> 1998年7月1日,华为与中兴对簿公堂。华为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和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起诉中兴的恶性竞争行为,称中兴在“中华”两大公司的商场竞技中进行不正当的电源产品对比评估,其中有很多关键数据和技术指标经不起推敲,极大损害了华为产品的合法权益,要求中兴分别赔偿1200万元和600万元的经济损失费。

实际上早在1996年,侯为贵就已经在交换、传输及光通信等技术方面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以求突破原产品的结构单一性,实现多领域开拓。不过,任正非也在同一年制定出了十分类似的发展计划,而且在产品结构的设定上与中兴几乎如出一辙,产品技术体系的重合度甚至高达70%。

本来是双方各占“三分理”的事情,华为方面却率先打起了官司。中兴见此,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于1998年7月27日和8月19日也在两处法院反诉华为,指责华为及其属下的长沙、郑州等办事处借助恶性竞争手段,让中兴的商业信誉、产品声誉及竞争力等方面遭受了不小的损害。为了证明这一点,中兴还特意公示了“C&C08与ZXJ10技术对比”材料以及“HONET与ZXA10的主要技术性能比较”材料。中兴要求华为给予两组材料的对比赔偿损失费1500万元和750万元。为了确保诉讼的胜利,中兴在庭审之后还拿出了500万元作为承诺诉讼的追加费用。

就这样,先是华为两次起诉中兴,而后又是中兴反戈一击起诉华为。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和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很快对这四起官司做出了相应的判决。

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华为起诉中兴归于失败,赔偿中兴130万元的经济损失;而中兴在后来起诉华为的庭审中也没有占到半点便宜,赔偿了华为50多万元。

在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华为起诉中兴仍败诉,赔偿了不少于50万元的经济损失;但中兴起诉华为也没有成功,赔偿华为36万元。

◆ 6.两败俱伤

>> 印度的很多通信公司本来想全面渗入天朝市场,以为天朝通信企业的能力很弱,没想到华为和中兴的战斗力竟如此强悍,这也使得想控制天朝市场的印度各大通信公司和电信企业反而失去了本土的大片市场。

一瞬间,印度压力巨大,不得不施用“反倾销”手段,借助“绿色壁垒”的贸易策略,阻止华为和中兴的产品在印度市场流通。

2009年12月8日,印度海关开始对天朝的少数数字传输设备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其中华为的税率为50%,中兴的则高达236%。

>> 直到今天,华为与中兴之间仍然呈现出胶着之态。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兴占着优势;在市场争夺方面,华为占着优势。

>> 中兴内部的员工,不但穿着随性,而且人际关系其乐融融;一旦走进华为内部,员工必然是正装整齐,个个精神饱满,看上去就精明能干,做事绝不拖泥带水。

另一种影响两家企业特质的因素是:侯为贵崇尚个体的力量,鼓励员工个体智慧的发挥;任正非则是一个推崇集体主义的人,注重团队的力量。所以业界人士常这样说:“如果你看见成群结队的人出现,肯定是华为的人;如果是单枪匹马,则肯定是中兴的人。”

◆ 7.祸起萧墙

华为发展的天才工程师,任老爷子是分看中的一个人才。

>> 李一男是湖南人,1970年生,天资聪颖,博学多才,15岁便考上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

>> 1993年年中,他很快告别了实习阶段,成了华为的一名正式员工。

转正之后,李一男的职位升迁十分迅速,当真是平步青云:两天之内,他从一个普通员工晋升为工程师;两周之后,由于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小有成就,被破格提拔为高级工程师;在工龄超过半年之后,他成为华为中央研究部的副总经理。

后来,随着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发成功,25岁的李一男又被提拔为中央研究部的总裁,同时兼任总工程师的重要职务。两年之后,在天朝电子百强企业中,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

◆ 9.华为的胜利

自己培养的狼崽子李一男,要和自己对着干,想想都头痛

>> 其重金投入的3G研发项目不但毫无结果,还白白浪费了大量资本。雪上加霜的是,在CDMA招标中的失手和对小灵通技术的疏忽,也让华为在老对手中兴面前无法再昂首挺胸,同时还因为一场“世纪诉讼”迎来劲敌思科,这一切都对华为不利。

李一男,想着通过西门子的收购能够与华为来一场大战,却被一纸诉讼打破,再次被华为收购,但这小子确实不安分,看上了百度为首的it行业,跳槽去了百度。

>> “衣锦还乡”的李一男被任正非安排到了深圳市的坂田华为公司总部。李一男进了这个组织内部,很快就晋升为华为终端公司副总裁,并有了“华为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的荣誉称谓。

>> “衣锦还乡”的李一男被任正非安排到了深圳市的坂田华为公司总部。李一男进了这个组织内部,很快就晋升为华为终端公司副总裁,并有了“华为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的荣誉称谓。

◆ 2.坎坷的“俄罗斯之役”

早起的天朝货被俄罗斯人厌恶至极,因为粗制滥造,加上天朝当时经济一直是俄罗斯小弟,一直被看不起

>> 初来乍到的任正非发现,俄罗斯人对“天朝货”的厌恶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俄罗斯人不愿意购买天朝的商品,不单是因为瞧不起曾经落后的天朝,更是由于当时天朝的假冒伪劣产品和山寨商品在俄罗斯市场横行,这让俄罗斯人对“天朝货”深恶痛绝。莫斯科大街小巷中的商店门口都会竖起一块醒目的门牌:“本店概不出售天朝货。”

◆ 5.征服“罗曼之乡”

>> 进军欧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片与天朝领土面积不相上下的区域内,盘踞着爱立信、朗讯、西门子、阿尔卡特等业内大亨。

◆ 6.牵手英国电信

国际策略,第一站和李嘉诚的和记合作占领香港通讯行业,然后以农村包围城市方针,通过二级国家俄罗斯、非洲、沙特阿拉伯、法国、英国等国家依次打开国际市场。由于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以及便宜的价格,占领了欧洲市场

>> 在欧洲,除了德国,英国算得上是最具影响力和感召力的一个大国了。

欧洲经济排名: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荷兰

>> 虽然在二战之后元气大伤,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一去不返,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在世界或者是欧洲退到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英国的经济水平与德国无法相比,也略逊色于法国,但与荷兰、意大利等国相比,经济实力仍十分强悍,而这也就决定了华为在英国的市场开拓势在必行。

>> 今天的英国人虽然不再享有维多利亚时代的殊荣,但精神上仍带有那个时代的特质。在英国的消费市场中,依稀可见这个民族在100多年前遗传下来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在他们表面绅士、实则清高的眼眸中,很多发展天朝家也许只是当初他们踩在脚下的“海外殖民地”,纵然今日已大不同,也难以在竞争中占据上风。

华为,这个来自天朝的通信公司,毫不意外地被英国人排拒在“一流”范畴之外。他们不相信天朝人能制造出高性能的交换机,根本不给华为投标的机会,哪怕是“试一试”都不行。

◆ 7.开拓荷兰市场

荷兰和日本一样,人少但是竞争极大。

>> 荷兰只有近2000万人口,却有5家移动通信方面的运营商,除了荷兰本土的Telfort公司和荷兰皇家电信集团之外,其他3家运营商分别是法国电信下属公司、德国电信下属公司及沃达丰。

华为的特点,并不是低价,而是对合同的执行力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时效性极高

>> 大家都以为华为是靠低价取胜,其实不是。我们关键是看中了华为对合同执行的承诺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至于价格,我实话实说,华为不是最低的。”

华为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20亿欧元,然后竞争中干掉了移动端老大爱立信和固网端老大阿尔卡特,一举成名,而且成为了离不开的兄弟供应商。

>> 如今,荷兰皇家电信集团在整个欧洲极负盛名,其用户数量在全欧洲排名第11位,营业额在欧洲排名第7位。毫不夸张地说,他们能创造这般耀眼的成就,与华为密不可分。华为荷兰分公司的员工纷纷自豪地宣称:“在荷兰,我们和移动的老大和固网的老大都交过手,结果都赢了。”其中,“移动的老大”即是爱立信,“固网的老大”即是阿尔卡特。

◆ 8.德国:欧洲的最后一战

德国经济为何如此之屌,下本书要找找看。

>> 德国虽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但凭借着较高的国民素质和过硬的软实力,在二战之后又很快恢复了元气,并将英法等战胜国远远甩在了后面,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更是难以望其项背。在电信领域的发展,德国的成就尤为显著。

德国企业以严谨著称,如果得不到osc电信公司的评级,就无法进入德国市场,就会和token一样,稍微有一丝马虎都会有失败的可能,团队借鉴了英国审核制度,予以成功通过审核。

>> QSC公司的一位总裁也对华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华为公司以其快速响应需求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端到端的完善解决方案能满足我们客户化的需求。我们完全相信在NGN领域,华为公司是非常理想的合作伙伴。”

>> 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强国,在研发技术上的优势高于英国,特别是在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上。这个民族的体内流淌着的尽是创新的血液,加上难得的务实精神,德国的创新型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销售比重超过全德国公司全部效益的27%。而在同比例对照中,英国仅有15%左右。

一般而言,德国公司在赢得销售额以后,会抽调出7%再次投入到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当中,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也是德国能成为欧洲经济龙头和科技霸主的根本原因。

◆ 第七章 华为、思科大PK

>> 华为的产品在质量上完全可以同思科、北电网络公司等企业一争高下,而且由于价格低廉,在广大发展天朝家更容易受到客户的欢迎。

老美科技世界第一,而且抛开政治原因,他们的商业非常欢迎外资进入,期待共同学习和进步,但是纵多大企业都失败而归。

>> 在国内很多知名企业中,曾经有三家发誓要进入老美市场,他们分别是张瑞敏的海尔、柳传志的联想以及实力雄厚的天朝海洋石油公司。此外,科龙公司、天朝台湾的Acer公司等,也都一门心思地想在老美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海尔竟然是第一家进入老美制造和销售的企业,长知识了。

>> 在天朝的企业中,海尔是首家在老美制造和销售商品的企业,老美消费者对天朝产品的认可也是从海尔开始的。

>> 在天朝的企业中,海尔是首家在老美制造和销售商品的企业,老美消费者对天朝产品的认可也是从海尔开始的。

>> 任正非走的是“先易后难”“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路线,先拿下发展天朝家的市场,接着在欧洲、日本等市场立足,最后再打入老美;张瑞敏更倾向于“先难后易”,先对最硬的茬儿下手,一旦将其制服就可以很容易地对付其他竞争者。

联想由于遇到老美次贷危机,干不过惠普和戴尔,成为边缘企业。心酸血泪史

>> 联想虽然希望凭借对IBM企业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承袭打通进军老美的要道,可是在惠普、戴尔等各路强敌的阻击下,在老美的拓展之路十分坎坷。

>> 2004年以后,华为的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明显成就,业务覆盖范围已达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4个是发达国家

◆ 2.非凡的思科

>> 华为在老美终于有了自己的大本营。

和在英国、德国与当地企业展开竞争时一样,在老美市场上,华为避不开与“地头蛇”打一场遭遇战。在老美电信市场中,最有名望和实力的就是思科系统公司。这家公司在华为进军北美以后,双方缠斗的时间最长,展开的竞争最激烈,这在世界经济史和商战史中都是人们畅谈不倦的话题之一。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华为要想战胜思科,首先要全面了解思科。

思科系统公司于1984年底诞生在老美,它的创始人并不是具备何种社会背景的高端人士,而是斯坦福大学中的一对教员夫妻。丈夫名叫莱昂纳德·波萨克,是该校计算机系的计算机中心主任;妻子名叫桑迪·勒纳,是该校商学院的计算机中心主任。

◆ 3.“华为威胁论”

>> 老美某分析人士更是赤裸裸地宣称:“多年以来,即使不留意地观察也能发现,华为的Quidway路由器产品和思科的型号及技术特征都有类似。”

既然罗列的罪名已经有了比较确凿的证据,思科便打起了法律的硬牌。2002年末,思科信心满满地向华为发难。思科的全球副总裁亲往华为寻衅,指责华为在知识产权方面对思科造成了极大的侵害。这位副总裁“得理不饶人”,趁着占三分理,要求华为承认自己的侵权行为、给予思科赔偿以及禁止继续销售类似产品等。

为了息事宁人,暂时不与这家实力强大的同行交恶,华为做出了让步,答应思科不再在海外销售其明确指出的各种产品,但绝不承认在软件上侵权。

面对大局,这句话真的很低调霸气。

>> 这么做只是为了表示我们解决问题的诚意。

◆ 4.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

这场世纪之战早有耳闻,思科接着山头的优势,游说各种要员然后收集77页诉纸控诉华为侵权,想想都很变态

>> 2003年初,思科在老美的得克萨斯州的东区联邦法庭正式起诉华为。为了在本土彻底击败华为,思科的法律诉讼文书写了满满77页,其中反复强调华为对思科的各种知识产权进行侵犯,声称华为在专利权、版权方面给思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以至于在老美市场上开了“不正当竞争”这个恶头。

◆ 第八章 “华为精神”

华为的目标成为世界级设备供应商

>> 在“基本法”的第一章第一条中,任正非如是阐释:“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 回想当初,任正非被骗了200万元之后建立华为,只是为了“活下去”,他不曾想过会有如今的成就。

◆ 3.华为的向“前”看与向“钱”看

海归年薪起点10万美金,华为真的是财大气粗了!

>> 从1996年开始,任正非为了让更多海外归来的技术精英来到华为,承诺年薪不少于10万美元。

刚入职华为40万美金年薪,半年后涨十万!美金!真的是名不虚传的高薪

>> 一位专门研发芯片的工程师因业绩突出、经验丰富,刚进入华为的时候年薪就是40万美元,而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随着个人对公司的贡献增大,他的年薪猛增至50万美元。

本科毕业生到博士生,校园招聘就7100元起,到1万加不等,年终奖10万元起,真的是壕无人性。

>> 这一年里,华为有了更为具体的基本薪酬标准:学士学位的员工,月薪不少于7100元;双学位的员工,月薪不少于7700元;硕士学位员工的月薪高达8000元,博士生则过万。除此之外,每一名员工都能享受到不少于10万元的年终分红。以当时深圳的工资水平衡量,华为的这个薪酬标准高出了深圳一般企业的15%~20%。

◆ 4.独特的“薪酬激励法”

>> 华为善于招人,长于挖人,至于“诀窍”,没有别的——薪酬高。

每每听到国外工程师遇到危险,感觉每次都有华为,但是就在想为何华为员工那么热衷于出差国外,原来超高的年薪之外,还有各种住宿、交通、餐补,除开这个,还有最低50美元的出差补助,老实说如果一个中级工程师,一年来个出差+有贡献,年薪百万真不是梦了

>> 员工在海外出差,如果连续工作3个月,即可享受海外补贴,一般每天都不少于50美元,且根据出差地点的艰苦性和危险度及时上调。在天朝香港,出差补贴通常是每天300港币左右。

这就是每年7月,华为人不会感到燥热的原因~

>> 除了交通补助和国内外的出差补贴,最让华为员工兴奋不已的是年终奖金。年终奖金的发放比重,甚至超过所有报酬和福利的30%,发放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7、8月份。

华为在每年的深圳相亲大会上,都是佼佼者,因为进入华为表示:高校毕业、年薪数十万、头脑聪明、年终奖丰厚,基本上30万考自己买车买房的上班族,唯独华为莫属了。

>> 在华为,只要员工踏实肯干、头脑灵活,年薪数十万并不困难。

◆ 5.不让员工“吃亏”

华为的绩效,是按照员工的职称和员工贡献评级,加上配合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总和做统计,这样可以避免有干劲的人做得多错的多,不做事的人偷懒拉平均分的现象,也是如此造成了员工贫富差距拉大,刺激员工努力,通过5%的平庸人口的淘汰,激励95%的人才。也是末位淘汰制的由来。

>> 华为完成了股权制度“虚拟受限股”的改革,任正非开始按照员工的责任和贡献确认任职资格,再依据任职资格划分其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这样一来,员工就不会只靠着工龄来等待职称晋级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弹性的晋升方式。

>> 淘汰一小部分,成就的是一大部分乃至整体,这也反映了任正非的一个发展理念:“通过5%的落后分子促进全体员工努力前进。”

◆ 6.股权制度的改革与风波

>> 自从二战结束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恢复生产和社会秩序,便以股权下放的方式激励工人辛勤劳动。工人一改以往一味被动劳作的窘态,通过努力工作得到公司股权刺激着他们在工作中竭尽所能。股权制度的出台,极大地缓和了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被视为当代经济的又一种进步。

自从二战结束,为了刺激工人认真工作,资本主义国家把股权下放,法国员工持股占50%,金融行业员工持股90%,日本几乎人人持股。

>> 法国的工业和制造业的企业中,普通员工的持股率已经超过了50%,而在一些金融企业中员工的持股率甚至高达90%以上。

法国的员工持股率很高,不过与日本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日本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中的员工几乎人人持股,

>> 法国的工业和制造业的企业中,普通员工的持股率已经超过了50%,而在一些金融企业中员工的持股率甚至高达90%以上。

法国的员工持股率很高,不过与日本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日本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中的员工几乎人人持股,

>> 刘平自从1993年2月加入华为以来,从软件工程师、交换业务部副总工程师一直做到了北京研究所所长兼总经理的高位上。

◆ 第九章 以人为本

>> 华为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多超越天朝企业纪录的成就,论及获取这些成就的原因,不外乎产品研发、市场销售或是任正非的个人魅力等。若从时代的角度出发,促使华为一步步迈向制高点的最关键因素则在于对人才的培养和提拔。

◆ 2.是人才,就有平台

闻名业界的一直是华为的末位淘汰制,却鲜有耳闻的下方培训制度,又被媒体带偏了,华为对人才的岗前岗后培养和重视值得它如此成功。

>> 在“下岗培训”中咸鱼翻身的员工大有人在,葛剑就是典型的一例。

◆ 3.“炒干部”

鲶鱼效应,就是华为末位淘汰制的起源,以少部分活力的注入,带动大趋势。

>> 此方法通常意味着以少许活力因素注入,从而带动整个团队的朝气蓬勃,保证企业整体进步

◆ 4.“制造”精英

华为的员工增长表

>> 1987年6人,1988年14人,1991年20余人,1995年不少于800人,1997年5600多人,1999年1.6万人,2003年2.2万人,2007年近7万人……

>> 1987年6人,1988年14人,1991年20余人,1995年不少于800人,1997年5600多人,1999年1.6万人,2003年2.2万人,2007年近7万人……

◆ 6.从“狼性”到“人性”

>> 任正非推崇“狼性文化”,崇尚狼的团结,在竞争对手的眼里,华为是“难缠的狼”。

随着“企业文化仿生学”的日益兴起,定位企业文化逐渐成为经济领域中的热门话题。有人将企业家划分为草商、儒商和哲商三种形态,由于天朝的企业家有着“白手起家”的特点,所以“草商”无疑最多,其中也包括华为。

任正非并不避讳自己贫寒的出身,反而时常宣传自己是一只“来自东方”的“土狼”,具有“凶猛而难缠”的战斗气质。凭借着这种“狼”般的精神,他逆袭国际电信巨头,领先于中兴、巨龙和大唐,并完成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

华为的狼性文化,基数越大,自然负面效果就越大,好比明星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很大的波浪。现在的it行业都是超高强度的生存游戏,如果你不学习,就会退步。为26岁的华为精英默哀。

>> 2006年5月28日,员工胡新宇因患有病毒性脑炎辞世,患病原因是他为了个人业绩加班加点,不辞劳苦,甚至在公司打地铺过夜成为习惯。

2007年7月18日,员工张锐在深圳某小区的僻静处自缢而死。这位员工进入华为仅两个多月时间,因高强度和高节奏很快身心疲惫,终因难以承受繁重的任务而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26岁的生命。

◆ 第十章 一切都只为客户

二八定律,感觉全国通用

>> 在大多数经济活动中,至少有80%的收益是依靠20%的主要客户或主打产品拉动的,只要抓住这20%,就能在市场上赢得主动权,在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 在大多数经济活动中,至少有80%的收益是依靠20%的主要客户或主打产品拉动的,只要抓住这20%,就能在市场上赢得主动权,在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沃尔玛店训

>> 沃尔玛的店规是:“第一条,客户永远是正确的,第二条,如果客户错了,请参考第一条。”

◆ 2.客户满意度

华为创立之初,由于技术、管理都没有竞争力,只能以服务为主,打感情牌

>> 992年底,华为与一家县级邮电局有业务往来。当时华为影响力十分有限,客户对华为没有太多信心。

华为拿到订单后,心里也没底,不过为了让客户信赖自己,华为的员工居然在正常的工作之外还包揽了一些“额外”事务,如送客户的儿女上学、护送客户配偶去上海旅游或探亲,甚至还为客户做一些类似于扛煤气罐之类的杂活儿。华为员工此举,意在让客户感受到华为人的以诚待人。

◆ 5.华为的反应力

华为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技术和管理短板,短时间无法超越欧美,于是把执行力和反应力作为了第一要素,无论客户有什么问题,华为第一时间一定到达现场。

>> 2000年,黑龙江省曾向华为求助,原因是本地网的交换机联系中断,而且网上运行的机器类型繁多,也不知道是哪个厂家的设备出现了问题,希望华为能够指点迷津。

从最南端的深圳到最北端的哈尔滨,任正非派出的技术人员仅用1天时间就赶到了现场,而且顾不上休息,马上展开检查和调试。

◆ 2.云计算时代

未来的云计算,将会是主流。

>> 在任正非眼中,云计算前途无量。华为搭载上这台强劲的发动机,就等于搭载了一台发展的“永动机”!

◆ 3.为“天朝质量”代言

华为的零缺陷定律,就是每个人完美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要给别人添乱。

>> 产品的“零缺陷”化,已经成为华为内部铁打的定律。对于“零缺陷”,任正非特意向大家做出了明确的解释:“什么叫零缺陷?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要做到每个人都不给下游倒脏水,把从上游过来的脏水净化好。”

尼玛,一本600来页的书,已经有了5个口号了,客户就是上帝,狼性文化,应急响应全球第一,打造国际化企业市值逼近1000亿美金,迎接质量革命

>> 华为的“质量”革命,最终大获全胜!

◆ 4.专利大战:华为VS三星

华为十几年来,一路都在和别人竞争,干掉了国内的大唐、巨龙后,迎来了中兴的挑战;赶超了中兴后,迎来了法国、英国、德国的挑战;解决了欧洲困境,又迎来了老美思科的77页的世纪诉讼,虽然败给了思科,但也打响了招牌,开始挑战云计算和it行业,准备pk苹果公司,追平苹果公司,又开始挑战三星。天啦,真的是居安思危,名不虚传。

>>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一家全球性企业,排在全球上市公司500强内,以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旗下子公司著称于世。这些子公司主要包括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航空、三星人寿保险等,业务涉及范围很广,囊括了化学、金融、机械以及电子加工等领域。

◆ 2.有原则的“低调”

>> 任正非在内部会议上三令五申:“我们要做的,只是干好自己的工作。”

老爷子,真朴实。

>> 他与在场的所有客户一一握手问好,送上自己的名片之后还很朴实地自我介绍一句:“我是华为的,我姓任。”如此谦逊,让与会者如沐春风

◆ 4.做有高度的事业

华为冬天的由来:就是2001年与思科的世纪之战,以及亲手培养的李一男的港湾公司的对垒。

>> 1999年华为销售增长率首次低于50%,任正非感到了不妙。2001年,在深圳蛇口风华影剧院召开的干部会议上,他说出了这样一番心里话:“我们公司太平的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也是在这一片欢呼声中出海的。”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年刚开完会,第二年就是“华为的冬天”。在酷寒的恶劣环境里,与思科的“世纪之讼”以及与李一男的港湾对垒,都让华为“身心俱惫”。虽然后来华为通过开拓3G业务、猛打价格战等措施熬过了漫长的“冬天”,可教训深植于任正非的内心。他开始明白,越是平稳的海面,越容易掀起巨浪。

◆ 5.他是一个“强悍”的人

任老爷子雷厉风行,说话都是言简意赅,绝不扯犊子,真好玩

>> 该副市长问任正非,政府对企业的帮助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任正非回答说:“政府对企业最大的帮助就是什么也不要做,只要将城市的路修好,公园和道路旁边的花草种好,这就是对企业最大的帮助。”

天朝电信招标,阿特尔特和朗讯报价140亿和70亿时,华为报价7亿,简直是白送一个项目,太牛逼了!

>> 2008年8月,天朝电信CDMA网络举行了一次招标活动,华为参与投标,和中兴、阿特尔特、朗讯等对手正面交锋。当这两家企业各自亮出了自己的140亿元和70多亿元的报价时,华为的报价却不足7亿元。区区7亿元,在电信行业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裸奔”价格,由此可见华为对成本的控制能力之强!

◆ 6.硬汉柔情

大企业该具有的素养。

>> 如今的华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领导要定期请员工吃饭。任正非虽然强势、脾气大,但他是个率真、善良的人,他经常请公司的各位高层主管吃饭,还强制性地让他们时常请自己的手下人吃饭。为了促成这个风气,他每年会给各部门的经理和其他高职人员发放经费,这笔经费就是让他们犒劳和宴请员工的。任正非此举别无他意,只是想实现自己对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他说:“铁军的领袖要关心下属,领导不请也得请。公司的大门对员工是完全敞开的。人来欢迎、人走欢送,如果再来还欢迎。”

◆ 7.最难割舍是亲情

>> 海尔的张瑞敏说过这样一句话:“企业家就是为了企业不要家。

>> 他正在南洋石油集团担任分公司经理,因生意往来被诈骗了200万元。一夜之间,他的财富化为齑粉,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 父母接到身边尽孝。

可是1995年的一天,一个晴天霹雳让任正非痛不欲生:任摩逊离开了人世。原来,回到老家的任摩逊为了支持儿子做生意,拼命省钱,日子过得十分清苦。而后的一天,他想喝饮料,却又怕浪费钱,于是在小摊上买了一瓶,喝完之后便腹泻不止,最终因全身功能衰竭,撒手人寰。

5年后,即2001年,任正非随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国访问,访问结束后正当他要回到公司时,传来了母亲遭遇车祸的消息。他内心的悲痛不言而喻,马上飞往昆明,可母亲还是去世了。

◆ 8.华为之父

任老爷子,身价亿万元,由于工作没有尽到孝道,对儿女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女儿孟晚舟比较懂事听话,儿子任平叛逆,自己创业。截至目前为止,出行依旧打出租车,没有私人保镖,没有专车接送,亲力亲为,方为一方表率。

>> 如果将华为比作一个王国,任正非必是一位“贤明君主”。他为人低调、做事严谨,不遵从家族管理的旧模式,崇尚“民主”管理。而了解了他的生活,人们还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贵为“君主”的他居然从来不带司机和助理,甚至出差或出行都没有专车;在食堂,他会自己拿餐盘,自己打饭……他把原本可以无限奢侈的生活过得格外平凡、踏实。

2016年4月16日,在上海虹桥机场,有人拍下了一张照片并将其上传到了微博。照片中的主人公正是任正非。他身为华为老总,和成群结队的游客挤在一起,等着乘坐出租车。该微博用户认证信息为“智慧云创始人兼CEO,前《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社群总监”陈雪频,他这样描述道:“刚刚见了一个朋友,他昨天在虹桥机场等出租车时拍了一张照片,他觉得像是任正非,和我确认一下是不是。我一看就是任正非,这位72岁的华为创始人在排队等出租车,没有助理和专车,绝对真实。”

没过几天,华为内部的某位“好事者”于4月24日又在公司的大食堂里拍到了任正非自己端着餐盘打饭的场景。他虽然满脸皱纹,却精神焕发,毫无老态龙钟之感。在任正非身边,是围观的无数员工,任正非在他们的簇拥下神态自若。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enzeleo/article/details/10006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