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进口7000多万斤种子,拒绝温水煮青蛙,中国迈出关键一步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是一项核心技术。中国的耕地数量有限,提升单位面积产量是粮食生产的关键之举,而种子又在这里面起着关键作用。

但从数据上来看,国内的种子是比较依赖进口的。2018年中国进口农作物种子7000多万斤,进口金额在5亿美元左右。其中,番茄、洋葱、胡萝卜等蔬菜种子的进口金额就有3亿多美元。

在主粮方面,尽管中国的水稻和小麦种子能自给自足,但在玉米上,中国的进口依赖程度比较高。比如,美国先锋公司培育的“先玉355”,已经是东北、华北玉米产区种植的主要品种。

大量进口带来的是高昂的价格。就拿辣椒种子来说,一粒进口辣椒种子的价格就高达2毛钱,农民种一亩地辣椒光是成本都要1000多元。以致于坊间有“国产种子论斤卖,进口种子按颗卖”的说法。

因此,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建设高质量种子库,避免在种子问题上被国外卡脖子,是中国当下要解决的问题。所幸,国家已经在这样干了。

最近,中国提出“要解决种子和耕地问题,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将加强种源利用和保护,建设种子库,进一步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把种子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其实,早在几年前,中国就开始未雨绸缪,建设国家种子基地。构建了甘肃、四川、海南为主的国家级制种基地,包括52个杂交玉米和水稻制种大县,以及100个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近两年,中国还在加大对其他农业领域的投入,加速新兴技术触农,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发展。

比如前段时间,农业农村部就和华为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在农村农业信息化领域全方位合作,围绕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践创新,推动中国农业发展。

还有大疆,也在助力中国农业生产革新效率。新疆地区的无人机植保作业面积已经达到2000万亩,机械化和智能化成为主要种植方式。农药和机械化的结合下,人工采摘已经成为过去,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都有极大提升。

而拼多多则是在农产品流通方面下功夫,将农产品供给端和需求端直连起来,把横亘在农民面前的,信息和渠道两座“大山”搬开。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农民原本被动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变,利益得到保障。

民以食为天,事关14亿人的吃饭问题,中国不会有丝毫的懈怠。如今,在国家带头,社会力量积极跟进的趋势下,这场农业翻身仗,中国一定能打赢!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qihang/article/details/11279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