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超声波声场建模仿真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基于超声波探头辐射的三维超声场模型,利用MATLAB开发可视化窗口程序,显示出三维仿真结果,人机交互式改变影响声场的参数。有利于形象、直观地理解声场,为科研和工程实际中分析和研究超声探头的辐射声场,探头各项参数选取、检测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各种材料的超声探伤与评价等提供参考。

文件:n459.com/file/25127180-479487569

以下内容无关:

-------------------------------------------分割线---------------------------------------------

单机应用中的方法调用很简单,直接调用就行,像这样

因为调用方与被调用方在一个进程内

随着业务的发展,单机应用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势必会引入分布式来解决单机的问题,那么调用方如何调用另一台机器上的方法呢 ?

这就涉及到分布式通信方式,从单机走向分布式,产生了很多通信方式

而 RPC 就是实现远程方法调用的方式之一;说 RPC 不是协议,可能很多小伙伴难以置信,以为我在骗你们

看着你们这一身腱子肉,我哪敢骗你们;只要你们把下面的看完,骗没骗你们,你们自己说了算

RPC 的演进过程
  先说明一下,下文中的示例虽然是 Java 代码实现的,但原理是通用的,重点是理解其中的原理

第一版
    两台机器之间进行交互,那么肯定离不开网络通信协议,TCP / IP 也就成了绕不开的点,所以先辈们最初想到的方法就是通过 TCP / IP 来实现远程方法的调用

而操作系统是没有直接暴露 TCP / IP 接口的,而是通过 Socket 抽象了 TCP / IP 接口,所以我们可以通过 Socket 来实现最初版的远程方法调用

完整示例代码:rpc-01,核心代码如下

Server:

View Code
    Client:

View Code
    代码很简单,就是一个简单的 Socket 通信;如果看不懂,那就需要去补充下 Socket 和 IO 的知识

测试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 Client 与 Server 之间是可以进行通信的;但是,这种方式非常麻烦,有太多缺点,最明显的一个就是

Client 端业务代码 与 网络传输代码 混合在一起,没有明确的模块划分

如果有多个开发者同时进行 Client 开发,那么他们都需要知道 Socket、IO

第二版
    针对第一版的缺点,演进出了这一版,引进 Stub (早期的叫法,不用深究,理解成代理就行)实现 Client 端网络传输代码的封装

完整示例代码:rpc-02,改动部分如下

Stub:

View Code
    Client:

View Code
    Client 不再关注网络数据传输,一心关注业务代码就好

有小伙伴可能就杠上了:这不就是把网络传输代码移了个位置嘛,这也算改进?

迭代开发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而这也算是一个改进哦

但这一版还是有很多缺点,最明显的一个就是

Stub 只能代理 IUserService 的一个方法 getUserById ,局限性太大,不够通用

如果想在 IUserService 新增一个方法: getUserByName ,那么需要在 Stub 中新增对应的方法,Server 端也需要做对应的修改来支持

第三版
    第二版中的 Stub 代理功能太弱了,那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增强 Stub 的代理功能了?

前面的 Stub 相当于是一个静态代理,所以功能有限,那静态代理的增强版是什么了,没错,就是:动态代理

不熟悉动态代理的小伙伴,一定要先弄懂动态代理:设计模式之代理,手动实现动态代理,揭秘原理实现

JDK 有动态代理的 API,我们就用它来实现

完整示例代码:rpc-03,相较于第二版,改动比较大,大家需要仔细看

Server:

View Code
    Stub:

View Code
    Client:

View Code
    我们来看下效果

此时, IUserService 接口的方法都能被代理了,即使它新增接口, Stub 不用做任何修改也能代理上

另外, Server 端的响应值改成了对象,而不是单个属性逐一返回,那么无论 User 是新增属性,还是删减属性,Client 和 Server 都不受影响了

这一版的改进是非常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

只支持 IUserService ,通用性还是不够完美

如果新引进了一个 IPersonService ,那怎么办 ?

第四版
    第三版相当于 Client 与 Server 端约定好了,只进行 User 服务的交互,所以 User 之外的服务,两边是通信不上的

如果还需要进行其他服务的交互,那么 Client 就需要将请求的服务名作为参数传递给 Server,告诉 Server 我需要和哪个服务进行交互

所以,Client 和 Server 都需要进行改造

完整示例代码:rpc-04,相较于第三版,改动比较小,相信大家都能看懂

Server:

View Code
    Stub:

View Code
    Client:

View Code
    此版本抽象的比较好了,屏蔽了底层细节,支持任何服务的任意方法,算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版本了

至此,一个最基础的 RPC 就已经实现了

但是,还是有大量的细节可以改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就是其中之一

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都是二进制,所以请求参数需要序列化成二进制,响应参数需要反序列化成对象

而 JDK 自带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具有语言局限性、效率慢、序列化后的长度太长等缺点

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协议非常多,常见的有

这些协议孰好孰坏,本文不做过多阐述,这里提出来只是想告诉大家: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协议是 RPC 中的重要一环

总结
  1、RPC 的演进过程

2、RPC 的组成要素

三要素:动态代理、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协议、网络通信协议

网络通信协议可以是 TCP、UDP,也可以是 HTTP 1.x、HTTP 2,甚至有能力可以是自定义协议

3、RPC 框架

RPC 不等同于 RPC 框架,RPC 是一个概念,是一个分布式通信方式

基于 RPC 产生了很多 RPC 框架:Dubbo、Netty、gRPC、BRPC、Thrift、JSON-RPC 等等

RPC 框架对 RPC 进行了功能丰富,包括:服务注册、服务发现、服务治理、服务监控、服务负载均衡等功能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umenghua_com1/article/details/11276278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