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协议总结(2)

OSPF协议总结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8.LSA(链路状态通告)

1.LSA头部

请添加图片描述

请添加图片描述

  • **老化时间(ls Age):**自从发出LSA后经历的时间。老化时间,1800s周期归0,触发更新马上归0,最大老化3609
  • 可选项(Option):
  • LSA类型:就是LSA类型;
  • 链路状态ID(link-state ID):用来指定LSA所描述的部分OSPF域。
  • 通告路由器(Advertising Router):始发路由器ID
  • 序列号(LS Sequence Number):当LSA每次有新的实例产生时,这个序列号就会增加。– 棒棒糖序列号
  • 校验和(LS Checksum):除了Age字段之外,关于LSA的全部信息的校验和。
  • **长度(length):**包含LSA头部在内的LSA的长度。
LSA类型 传播范围 通告者(源头) 携带的信息
LSA1 router 源所在区域(单区域) 本区域内的每台OSPF路由器 本地直连拓扑
LSA2 network 源所在区域 每个网段中的DR 该MA网段的拓扑
LSA3 summary 整个OSPF域 ABR设备 域间路由(其它路由)
LSA4 asbr 除ASBR所在区域外的整个OSPF域 ABR ASBR的位置
LSA5 ase 整个OSPF域 ASBR 域外路由(其他协议、进程)
LSA7 nssa 单个NSSA区域 ASBR 域外路由
LSA类型 link-ID 通告者(源头)
LSA1router 通告者的RID 本区域内的每台ospf路由器
LSA2 Network DR接口的ip地址 每个网段中的DR
LSA3 summary 目标网段号 ABR,在经过下一个ABR时修改为本地
LSA4 asbr ASBR的RID ABR,在经过下一个ABR时修改为本地
LSA5 ase 目标网络号 ASBR(在整个网络中传递时不变化)
LSA7 nssa 目标网络号 ASBR

9.减少OSPF协议的LSA更新量

1.汇总

前提需要良好的地址规划,目的:减少骨干区域的LSA数量。

【1】域间路由汇总(汇总3类路由)

在ABR上配置

[r5]ospf 1 

[r5-ospf-1]area 2  只能将本地通过该区域内的1/2类LSA计算所得路由进行汇总

[r5-ospf-1-area-0.0.0.2]abr-summary 6.6.4.0 255.255.252.0

注:在华为设备上,汇总配置完成后,协议不会自动产生空接口防环路由,需要管理员手工添加;

【2】域外路由汇总(汇总5/7类LSA)

在ASBR上配置

[r1]ospf 1 

[r1-ospf-1]asbr-summary 99.1.0.0 255.255.252.0

注:在华为设备上,汇总配置完成后,协议不会自动产生空接口防环路由,需要管理员手工添加;

2、 特殊区域 – 减少非骨干区域的LSA数量

不能是骨干区域,不能存在虚链路

【1】不存在ASBR;

1) 末梢区域 — 该区域拒绝4/5的LSA进入;由该区域连接骨干区域的ABR,向该区域发布一条3类的缺省;

[r5]ospf 1 

[r5-ospf-1]area 2 

[r5-ospf-1-area-0.0.0.2]stub  将该区域定义为末梢区域

切记:该区域内的所有设备均需配置,否则无法建立邻居关系

2)完全末梢区域 — 在普通的末梢区域基础上,进一步拒绝3类的LSA,仅保留一条3类缺省; 先将该区域配置为末梢区域,然后仅在ABR上配置完成动作即可;

[r5]ospf 1 

[r5-ospf-1]area 2 

[r5-ospf-1-area-0.0.0.2]stub no-summary

【2】存在ASBR

1) NSSA – 非完全末梢区域

该区域拒绝4/5的LSA;本区域内的ASBR通过7类来传递域外路由,当这些路由需要基于ABR进入骨干区域时,被转换为5类(同时该ABR成为另一台ASBR);

NSSA区域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拒绝网络中其他部分的ASBR产生的5/4类LSA;

同时NSSA区域中连接骨干区域的ABR向该区域发布一条7类的缺省;

[r1]ospf 1 

[r1-ospf-1]area 1 

[r1-ospf-1-area-0.0.0.1]nssa  该区域每台设备均需配置

2)完全NSSA –完全的非完全末梢区域

在NSSA的基础上,进一步拒绝3类LSA;同时NSSA区域中连接骨干区域的ABR向该区域发布一条3类的缺省;

先将该区域配置为NSSA,然后仅在ABR上定义完全即可;

[r3-ospf-1-area-0.0.0.1]nssa no-summary

10.OSPF协议的扩展配置

1、 认证

邻居间进行身份核实的行为,保障更新的安全性

1) 接口认证 –在直连邻居的接口上进行配置

[r2-GigabitEthernet0/0/1]ospf authentication-mode md5 1 cipher cisco123

邻居间的编号和秘钥必须完全一致

2) 区域认证

[r2]ospf 1 

[r2-ospf-1]area 0 

[r2-ospf-1-area-0.0.0.0]authentication-mode md5 1 cipher cisco123

本地所有处于区域0的接口上实施认证配置

3) 虚链路认证

[r2-ospf-1-area-0.0.0.0]vlink-peer 3.3.3.3 md5 1 cipher cisco123

2、 沉默接口(被动接口)

[r2]ospf 1 

[r2-ospf-1]silent-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注:沉默接口将不发送任何路由协议的信息,用于路由器连接用户终端接口,不能用于连接路由协议邻居的接口,否则可能导致邻居间无法收敛;

3、 加快收敛

接口的hello time 10 ; dead time40s; 维持即可

若接口hello time 为30s,可以酌情修改,修改本端的hello time,本端的dead time将自动4倍关系匹配;切记邻居间hello、dead time必须完全一次,否则无法正常建立邻居关系;

[r2-GigabitEthernet0/0/1]ospf timer hello ?

INTEGER<1-65535> Second(s)

[r2-GigabitEthernet0/0/1]ospf timer hello 10

4、 缺省路由

1)3类缺省 — 协议自动产生 末梢、完全末梢、完全NSSA区域会由连接区域0的

ABR向该区域发布一条3类的缺省;

2)5类缺省 --边界路由器,将本地路由表中通过其他方式(静态、其他动态协议)获取到的缺省路由给重发布进入OSPF的工作域

[r2]ospf 1 

[r2-ospf-1]default-route-advertise  向ospf域内发布5类缺省  

向域内重发布一条5类的类型2缺省路由,前提本地路由表中存在其他方式产生的缺省路由;

[r2-ospf-1]default-route-advertise type 1 重发布类型1 路由

 

若本地路由表中不存在任何缺省路由,也可以强制向内部发布一条缺省

[r2-ospf-1]default-route-advertise always 默认为类型2 的缺省

[r2-ospf-1]default-route-advertise always type 1 修改为类型1 ;

3)7类缺省 — 配置区域为普通的NSSA区域时,连接区域0的ABR将向该NSSA发布一条7类的缺省;

[r2-ospf-1-area-0.0.0.1]nssa default-route-advertise 向NSSA区域发布一条7类缺省;强制产生;

最基本的选路规则:内部优于外部 5、7相遇先比优先级和cost,若一致,5优于7

切记:在ospf协议中使用特殊区域和缺省配置时,需要关注ISP的位置,ISP在连接在哪个非骨干区域,那么该区域将不得设定为任何的特殊区域,否则可能由于自动产生的缺省与手工的缺省方向相反,照成环路;

11.OSPF的扩展知识点

「1」附录E — link-id相同的问题

若一台ABR将两条3类LSA导入其他区域;同时这两条LSA的link-id会相同;

假设:短掩码网段先进入,link-id正常显示;长掩码进入时link-id加反掩码

20.1.0.0/16–link-id 20.1.0.0

20.1.0.0/24–link-id 20.1.0.255

若长掩码先进入,再短掩码进入时,长掩码的信息被刷新为反掩码;

「2」OSPF选路规则

1、AD(管理距离)无关的一种情况:

r2(config)#router ospf 1

r2(config-router)#distance 109 1.1.1.1 0.0.0.0

本地从RID为1.1.1.1的设备处学习到路由条目,管理距离修改109;

一台路由器从两个OSPF邻居处学习到了两条相同的路由时,仅比较度量值,不关注管理距离;因为仅针对一台邻居进行管理距离修改的结果是要么两台都被改,要么修改失败;-关注IOS版本—有时修改RID大路由器管理距离生效,有时需要修改RID小的设备;

2、AD(管理距离)无关的第二种情况 O IA 3类

O IA 与 O IA路由相遇,到达相同目标的两条3类路由,这两条路由均通过非骨干传递,仅关注cost值,不关注管理距离;

若一条通过骨干区域传递,另一条同过非骨干区域传递–非骨干传递的路由无效

OSPF的区域水平分割:区域标号为A的3类LSA,不能回到区域A;

先比类型-à 区域àcost

3、OE 与OE E为5类 N 为7类 默认所有重发布进入路由条目均为类型2,类型2在路由表中cost值不会显示沿途的累加,仅显示起始度量;

两条均为OE2或者均为N2,起始度量相同; 关注沿途的累加度量 (OE2路由在表中度量默认不显示内部度量,仅显示起始度量)

两条均为OE2或者均为N2,起始度量不同;优先起始度量小的路径;

注:以上设计是便于管理员快速干涉选路;

OE1路由仅比较总度量(起始度量+沿途累加),仅修改起始度量不一定能干涉选路,必须在修改后使得总度量产生区别才能干涉选路;

4、拓扑优于路由 1/2LSA计算所得路由优于3/4/5/7类计算所得

内部优于外部 3类优于4/5/7类

类型1优于类型2 E1优于E2,N1优于N2,E1优于N2,N1优于E2;

E1与N1相遇,或E2与N2相遇,先比总度量(起始+沿途)小优;度量一致5类优于7类

【4】FA-转发地址

正常OSPF区域收到的5类LSA不存在FA值;

产生FA的条件:

1、5类LSA ---- 假设R2为ASBR,g0/0口工作的OSPF中,g0/1口工作在非ospf协议或不同ospf进程中;若g0/1也同时宣告在和g0/0相同的OSPF进程中,同时该接口的工作方式为广播型;

将在5类LSA中出现FA地址,地址为R2连接R3网段中R3的接口ip;

2、7类LSA—必然出现FA地址

假设R9为ASBR,S0/0口工作的OSPF中,S0/1口工作在非ospf协议或不同进程中;

S0/1未运行OSPF–FA地址为R9上最后宣告的环回地址(个别IOS也可能是最大环回接口ip地址),若R9没有环回接口;FA地址为R9上最后宣告的物理接口地址(个别IOS也可能是最大的物理接口ip地址)

R9的S0/1也工作OSPF协议中,S0/1接口工作方式为广播,那么FA地址为R10接口ip;

S0/1的工作方式为点到点,那么FA地址为R9的s0/1口ip

切记:在FA地址出现后,4类LSA无效;人为过滤掉4类LSA,依然可达域外;

当4类LSA存在,却人为过滤了到达FA地址的路由,那么将无法访问域外;

一旦出现FA地址,所有的选路计算均基于FA地址进行;

1、针对存在FA的5/7类路由,4类LSA无意义,仅递归到FA地址;若FA地址被策略过滤导致不可达;

1与N1相遇,或E2与N2相遇,先比总度量(起始+沿途)小优;度量一致5类优于7类

【4】FA-转发地址

正常OSPF区域收到的5类LSA不存在FA值;

产生FA的条件:

1、5类LSA ---- 假设R2为ASBR,g0/0口工作的OSPF中,g0/1口工作在非ospf协议或不同ospf进程中;若g0/1也同时宣告在和g0/0相同的OSPF进程中,同时该接口的工作方式为广播型;

将在5类LSA中出现FA地址,地址为R2连接R3网段中R3的接口ip;

2、7类LSA—必然出现FA地址

假设R9为ASBR,S0/0口工作的OSPF中,S0/1口工作在非ospf协议或不同进程中;

S0/1未运行OSPF–FA地址为R9上最后宣告的环回地址(个别IOS也可能是最大环回接口ip地址),若R9没有环回接口;FA地址为R9上最后宣告的物理接口地址(个别IOS也可能是最大的物理接口ip地址)

R9的S0/1也工作OSPF协议中,S0/1接口工作方式为广播,那么FA地址为R10接口ip;

S0/1的工作方式为点到点,那么FA地址为R9的s0/1口ip

切记:在FA地址出现后,4类LSA无效;人为过滤掉4类LSA,依然可达域外;

当4类LSA存在,却人为过滤了到达FA地址的路由,那么将无法访问域外;

一旦出现FA地址,所有的选路计算均基于FA地址进行;

1、针对存在FA的5/7类路由,4类LSA无意义,仅递归到FA地址;若FA地址被策略过滤导致不可达;

2、路由表中的度量是到FA地址的度量,不是到ASBR的度量;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3710889/article/details/1089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