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IT发展的新出路

假设你是一颗树的种子,如果,你成长在贫瘠的土壤中,那么,就可以断定你无法成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如果,你成长在肥沃的土壤中,但缺少科学的管理,那么,你也很容易枝丫横生,难成栋梁。

   提高班是一片沃土。早期的提高班培育了以王向阳师兄为代表的早一代人才。探索是发现的过程;创新是摸索的过程;科学是实践的过程。说米老师是当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个人认为并没有夸张的成分。从普通到特殊,是发现的过程;从特殊到普通是创造的过程 米老师从早期的学生身上发掘优点,然后通过实践在更多的同学身上去发扬光大。继而有了五期、六期的成就。在为米老师感到骄傲的同时,身在他老人家的关怀教育下,也深感感恩之心。以前的时候,因为人数比较,米老师亲自去管理每一位同学的具体成长,可是现在随着规模的扩大,仅凭米老师的经历就需要更加注重大局的发展以及方向规划。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也才有机会去体验带领团队和培养人才的实践。因此,导师制应运而生,我觉得这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件好事。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导师制不仅是IT发展的一个新的出路,也是当代大学教育的一个先驱模式。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和博士阶段的人才的培养,都采用导师制这种教育模式。一方面,是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人数比较少;另一方面,这样的制度,对人才的专注培养非常有利,因为老师的经历比较集中。所以,效果要比“一篮子”式的培养要好。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计算机为交流、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可行性,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效率。

   但是,这么好的制度还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执行。脱离了提高班这样的核心环境,导师制在大学阶段实施是很难的。

   任何一个制度的建立都是一个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而且任何一个制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导师制在执行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我觉得大家没有必要觉得担忧。

   如果你觉得在这个制度中不适合,那么你就更应该让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先不说制度的合理性,假设你工作后,不可能公司里几百、几千人都是你喜欢交往的类型,你也不可能去按照你的意愿去改变别人的性格。所以,尽量的跟其他的人融洽的相处,让你自己觉得所处的环境很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是我觉得现行的导师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导师跟徒弟之间的交流不通畅。导师跟徒弟之间不是同一种类型的性格,交流起来总觉得不舒服。徒弟没有跟着期望的导师,导师没有带领自己想带的徒弟。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大家应当正确对待这种客观现象。如果我们每个人代表不同的一种液体,混合后不一定会完全融合,但是如果添加一种过渡性质的液体,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水和油是不相溶的,但是如果我们添加一些酒精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因此,小组中的你说不定就可以对整个团队起到一个良好的润滑、柔和的作用。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跟各个同学融洽的相处。钱就象征着外圆内方,所以,为了以后多挣点钱,为了让你将来的同事和老板喜欢和你相处,你也应该去跟自己的导师主动的交流,导师也更改积极地协调整个小组的各项事宜。

       二、师徒间交流问题的粒度不好把握。不同的徒弟可能会有类似的问题,遇到不同的导师,解决的方式就不同。有的导师侧重直接的技术的指导,有的导师侧重旁敲侧击。因此,有的徒弟觉得导师真好,有耐心;有的徒弟觉得导师对自己的指导不上心。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个人觉得思想的指导要比技术的实现重要的多,因为,技术只是暂时的,现在的知识不足以解决某个问题,随着知识的积累,技术问题终究会解决,高超的思想,指引徒弟良好的心态去学习,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点点的技术,更多的是超越技术的更高层次的进步。当然只是思想也就走向了另一个偏激。总之,导师制之间的指导交流应当兼顾思想和技术,合理把握问题的粒度。

       提高班的咱们都很幸福,生活在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有米老师为大家的成长精心呵护。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自己的理想,不为感恩而去相互帮助。

       最后希望通过每个人的力量,共同推进提高班导师制的发展。推进当代一个良好的教育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转载自zljpp.iteye.com/blog/150800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