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总结】敏捷之我见

其实说是敏捷,我们一点都不敏捷。从某种角度来说,敏捷分为三部分:敏捷软件管理,敏捷需求分析,敏捷软件开发。

敏捷项目管理:

     敏捷软件管理,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东西,是凡牵扯到管理,都离不开人,沟通,范畴,成本,进度等等,其通常包含制定计划,里程碑设置,成本核算,人员配置等等,这个不去细谈。

敏捷需求分析:

     而对于敏捷需求分析,其相对于传统的需求分析,不是一个好或者坏的问题,而是一个更适合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爱是才是真正的方法,没有放之四海皆可的真理。敏捷期望有个现场客户,可是实际中,很难做到,所以在此种环境,出现了强悍的商务分析师,他们去了解,沟通需求,甚至挖掘,跟客户探讨如何才是客户想要的,如何给客户提供他最想要的,最直接的东西,可是有多少公司有这样子的业务分析师?又有多少公司或者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去在需求上来回的折腾?最起码我们公司目前没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通常无法准确的获取,都是通过中间很波折的变更修改前进,因此大部分的项目,起点就已经出现了问题(当前我们公司是通过前期画详细的Mockup来尽量避免后期的一些变更,这个方法挺好的,我觉得这对于Story的划分也是有很好的效果,唯一的欠缺是前期需要不少时间在这上面)。理想的敏捷需求分析中,对于商务分析师的要求是相当强的。不谈这些理想的情况,对于我们当前没有很好的需求分析人员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够即获取敏捷需求分析的简单直接高效的优点,又能解决当前这些问题呢?还有一种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公司(最起码我们公司),需求是项目经理和业务人员去交涉的,在此中情况,项目经理的角色就已经拥有了很强的商务分析的角色,此时,项目经理可以在某个层次,结合自身对于技术的掌控,对业务快速的了解,以及可能的架构,成本等等综合因素去分析和探讨一个相对满意的方案,这也就要求项目经理能够超脱出当前的身份(毕竟大部分的项目经理是从技术出身的,这是优势也是劣势,当然超脱不了技术的项目经理也不是个合格的项目经理),而一般这个角色项目经理来担任也是比较靠谱的,唯一欠缺的可能是项目经理本身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跟客户沟通的能力,运筹能力等软实力。

     记得前些日子跟客户沟通一个生物项目的时候,让我受益匪浅,先记录如下:

  • 对于沟通的过程,如果不停的记笔记,会让过程被打断,显得很不自然,而且让客户会对自己说的话更加小心,这样子会失去一些好的氛围,客户的小心谨慎导致他会很小心的说出观点,往往不能讲出自己对于一些事情的完整态度,进而对于需求挖掘的原始信息会造成损失;而且过程中,不可能什么都记下来,所以难免会忘记些什么,所以用手机录音整个过程回来慢慢分析,不失为我这种笨人的一个好方法。
  • 沟通一定站在对方的角度,最起码要让他感觉到你是站在他的角度,不要讲专业术语,尽量通俗化,客户的观点,尽量自己用自己的理解重复一遍给对方,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客户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去防御客户什么,也不是骗他钱。
  • 沟通的过程,尽量有所依据,并且沟通前做好准备,有的放矢,防止浪费大量的时间当场消化,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别人的时间。
  • 给客户描述一个问题,尽量从客户的公司流程去描绘,不要用一些虚无的假设和假象

待续。。

猜你喜欢

转载自androider.iteye.com/blog/5874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