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存储II》学习笔记~~1~~

    最近都在啃《大话存储II》,第一次系统的学学网络存储,这本书写得很详细,语言也风趣~~在学校的时候,导师说读书要先从厚读薄,再从薄读厚,我还在第一个阶段,边读边整理~~

~~~~~~第1章 混沌初开 —— 存储系统的前世今生~~~~~~

    这章讲明了两个问题,why&what,即网络存储技术因何而出现,以及网络存储做什么~~

    1. why —— 存储容量的需求

    2. what —— 网络存储是将存储系统扩展到了网络上,使存储设备成为了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以供其他节点访问。网络存储技术关注如何在网络上向其他节点提供数据流服务。

~~~~~~第2章 大法 —— 走进计算机IO世界~~~~~~

    这章对作者的两个观点印象深刻:

    1. 计算机主板的总线结构可以看成一个网络:

        IO总线:”内部网“,连接主板部件;

        以太网:“外部网”,连接各个计算机网卡。

    2. 网络“连找发”模型,“连”即“连起来”,“找”即“找目标”,“发”即“发数据”。IO总线分成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即负责”发数据“,地址总线负责”寻址“,”控制总线“负责发中断信号。

~~~~~~第3章 磁盘大挪移 —— 磁盘原理与技术详解~~~~~~

    术语:

            CHS:Cylinder(柱面)、Header(磁头)、Sector(扇区),扇区的地址又称为CHS地址。

            LBA编址:Logical Block Address,顺序编址。

   

    磁盘读写的时候以扇区为最小寻址单元,一个扇区的大小是512B。

    磁盘的内部传输速率指磁头读写磁盘时的最高速率;

    磁盘的外部传输速率指从外部接口传送给硬盘控制器时的传输速率。

    外部接口的速率通常大于实际使用中磁头读写数据的速率(计入换道的损失)。

~~~~~~第4章 七星北斗 —— 大话/详解七种RAID~~~~~~

RAID0 ~ RAID6 :

RAID0 : 条带化;

RAID1 :镜像;

RAID2 :汉明码(Hamming Code)校验,多个校验盘;

RAID3 :XOR校验,一个校验盘。只能判断数据是否有误,不能判断出哪一位有误,更不能修正错误;

RAID4 :相对与RAID3,Stripee Depth增加,仍为一个校验盘;

RAID5 :也是一块校验盘,相对于RAID4,校验盘分布打散在每块盘上;

RAID6 :比RAID5多增加了一块校验盘,也是分布打散在每块盘上,用另一个方程式来计算新的校验数据;

一些概念:

(1)条带、条带长度和深度,段、块

Stripee(条带) :在多个磁盘相同偏移处横向逻辑分割,形成Stripee;

Stripee Length(条带长度) :一个Stripee横跨的扇区或块的个数或字节容量,就是条带长度,即Stripee Length;

Segment(段) :一个Stripee所占用的单块磁盘上的区域,称为一个Segment;

Stripee Depth(条带深度) :一个Segment中所包含的Data Block或者扇区的个数或者字节容量,称为Stripee Depth;

Data Block(块) :可是N倍个扇区大小的容量,应该可调,或者不可调,由控制器而定。

(2)整条写、重构写与读改写

整条写(Full-Stripee Write) :需要修改奇偶校验群组中所有的条带单元,因此新的XOR校验值可以根据所有新的条带数据计算而得到,不需要额外的读、写操作;

重构写(Reconstruct Write) :在重构写中,从这个条带中不需要修改的Segment中读取原来的数据,再和本条带中所有需要修改的Segment上的新数据一起计算XOR校验值,并将新的Segment数据和没有更改过的Segment数据以及新的XOR校验值一并写入;

读改写(Read-Modify Write) :过程是先从需要修改的Segment上读取旧的数据,再从条带上读取旧的奇偶校验值;根据旧数据、旧校验值和需要修改的Segment上的新数据计算出这个条带上的新的校验值;最后写入新的数据和新的奇偶校验值;

写效率:整条写 > 重构写 > 读改写

若要写入的磁盘数数目超过阵列磁盘数目的一半用重构写,不到一半用读改写,整条更新就用整条写。

猜你喜欢

转载自ladyjiajia.iteye.com/blog/19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