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中“模式”的通俗解读

我有一根光纤,我还有一个光源。把光射进了光纤中,这束光在光纤中游走徘徊,最终从光纤的另一头射了出来。于是我重复刚才的操作,发现第二束光的走位和任意时刻任意空间位置的状态和刚才一样。我就称这是一种模式。即,我把它的整个传播过程看作了一个整体,它包含了这束光的各个方面,这就是一种模式。

而光是一种电磁场,目前以人类了解世界的方法,想要最完整的描述它,唯有用数学表达式,也就是求解电磁场方程,这就是对模式,目前最完整的表述。此外,还有很多区分不同模式的方法,比如在光纤的横截面观察光的形状,也就是光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从光的源头来通俗解读一下,什么是模式。而射进光纤中的光来自哪里?它是激光器产生的。

激光的产生

激光产生于激光源,激光源中有一个光学谐振腔,就是一个可以对光在里面人为胡搞的一个盒子(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电磁场理论有这么一个说法,“在具有一定边界条件的腔内,电磁场只能存在于一系列分立的本征状态”。

所谓本征状态,学过线性代数的人,应该有点印象。本征值又叫特征值,特征值、特征向量。就是一种说法而已。在可以产生激光的这个小器件里,由于这个小盒子的物理限制,我们对其电磁场方程进行求解,只能够得到一个或者几个解。每一个解就是一个模式。

激光模式的定义

电磁场角度:每一种本征状态都有固定的振荡频率和空间分布,称为一种激光模式。
光子角度:光学谐振腔中可以区分的一种光子态,称为一种激光模式。
场图角度:广场沿横截面分布的一种场图,称为一种激光模式。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都是分成两个部分来讨论激光的状态。1.波的传播方向(纵向);2.垂直与光传播方向的那个平面(横向)。

PS:还记得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吧,也是分成纵向和横向来讨论的~(相干光的通俗解读

因此激光模式(具有不同振荡频率和空间分布的电磁场状态)就被分解成了纵模横模。纵模就用来表示纵向的电磁场分布了,横模的话,就是那个横截面上的电磁场分布咯。

很好理解,影响激光模式的东西,就只有激光源了,(更具体一些就是指光学谐振腔。其实产生激光的材料也在原子级上影响了所产生激光的频率。所以还是用激光源比较严谨)所以激光源确定了,产生的激光的模式(振荡频率&电磁场的空间分布)就确定了。

纵模

激光产生时,一定是谐振腔满足驻波条件的时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光在谐振腔中来回反射,只有当他们相干相长的时候,才会变成激光(这样功率才会变高嘛)。也就是谐振腔中形成驻波的时候。即要求往返两束光的相位差满足 Δ ϕ = 2 π ⋅ q \Delta\phi=2\pi\cdot q Δϕ=2πq其中q是整数。经过相关推导,不同的q对应的激光模式的波长为 λ q = 2 L ′ q \lambda_q=\frac{2L^{'}}{q} λq=q2L其中 L ′ L^{'} L是光在谐振腔中行走的长度。

由此一来,不同的q就对应不同的驻波,对应不同波长的激光,这些驻波的电磁场在纵向上的分布是不一样的。

因此,q作为一个参数,表征的纵向的稳定场分布,就称为激光的纵模。 q称为纵模序数,不同的纵模对应不不同的q,对应于不同的光波长。

PS:每个谐振腔能解出的q大概有 1 0 4 10^4 104~ 1 0 6 10^6 106个,难道能有这么多的纵模模式嘛?当然不是。实际上,每一个纵模都有一定的带宽,会包含很多个q,而且受其他条件的限制,也并不是所有的q都能有激光输出。

横模

横模反应了横截面上电磁场的空间分布。从横截面去观察激光,能看到下面这样一个个的光斑(光束横截面光强分布图)。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一个横模对应一种横向的稳定场分布。

对于横模我们由两种表示形式,区别就在于采取了不同的坐标系,当使用柱坐标时,所得的模式我们称为TEM模、TE模、TM模、HE模、EH模。当使用直角坐标系时,所得的模式我们称为LP(线性偏振)模。

LP模是由一组传输常数 β \beta β十分接近的矢量简并而成。

简并:当两个模式具有相同或相近的\betaβ值时,我们称这两个模式简并,因为TE模与TM模在截止频率附近是完全简并的。简并的含义是,当这两个模式共同传输时,他们共同形成的场图可以维持很长距离不变。虽然它们共同形成的场图具有和模式场一样的稳定传输性,但由于二者的比例不同,一般来说与模式的概念还是有些区别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Explore_OuO/article/details/10861591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