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t 力出一孔,“感觉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孙正义

“能考60分,就绝不考61分”是蒋凡在大学时期的信条。在他看来,对于与实际编程毫无关系的考试内容,“低空闪过”即可,更多的精力则是投入到他真正喜欢的编程上。

“我对出国没兴趣,也没想过读研,对我来说,那都是浪费时间。”蒋凡曾说。

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一概以低空飞行的姿态掠过,以最小的代价和耗费量,来完成这些客观上必须要做的事情,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锁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蒋凡有意无意运用的这套思路,实际上有一个专用名词——力出一孔。

“力出一孔”是商鞅在《商君书》中提出的思想,这个唯一的孔道,就是“耕战”,除此之外,尽在禁除之列。

商鞅变法,按照“力出一孔”和“驱农归战”的中心思想,将秦国整个社会打造成了“耕战”体制,全民为兵,最终得以横扫六国,实现统一。

再看蒋凡,85年出生,不擅长演讲和讲故事,但他多年来聚焦于技术这一目标持续奋斗,从而把他推送到了执掌万亿帝国八成以上的江山的位置。

一、专注

每个人的时间有限,大脑的容量也是相差无几,想在有限的生命中翻腾出几朵浪花,既要懂得低空飞行,又要懂得精确制导。

寸板头、络腮胡子、黑框眼镜,“技术派”是蒋凡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印象。

性格内敛、不爱说话,不论是接受采访还是公开演讲,谈论的也大多是技术和业务。

蒋凡为人十分低调,其早年的生活印记,网络上也鲜迹可循。笔记君梳理这位阿里最年轻高管履历发现,蒋凡一直都在用“力出一孔”思维为自己开路。

从高中时参加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到毕业后加入谷歌中国,自己创立友盟,再到后来在阿里巴巴负责淘宝移动互联网升级,没有一样偏离IT领域。

从初中时代开始,蒋凡在计算机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2003年,年仅18岁的蒋凡凭借夺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信息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被保送进复旦大学计算机系。

不过他看不起复旦大学的计算机系,觉得教授的水平也不过如此,为此,每次考试都精准掌握,估摸着及格了就不再答题。在他看来,这种考试就是浪费生命,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儿,比如编程。

跟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甲骨文艾莉森这些动不动就从名校退学的大佬们相比,蒋凡的做法略显中庸一些,但底层逻辑确是相通的:

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进而完成对人生目标的精确制导。

巴菲特也一直强调普通人一生只需进行20次重要的投资便能成为顶级投资大师,而且他还告诫助理,目标计划的清单上永远不要超过5个。

日本软银公司董事长孙正义在面对人工智能的世界大潮时,曾说“感觉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的男主角丁元英可以在资本市场中予取予夺,却为了寻求精神慰藉选择在小城隐居,他一面听着30万一套的顶级发烧友级别的音响,一面又过着天天靠泡面果腹的潦倒日子。

我们再看蒋凡,把他推到目前事业位置的,则是他把技术和业务做到了极致这一点。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理解阿里帝国的缔造者马云、美团的王兴。

马云不懂技术和业务,但演讲和讲故事的能力一流,王兴编写代码水平一般,但其战略思考能力很强,所以,才有了他们创造的商业帝国。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持续努力」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c996789331/article/details/105933367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c996789331/article/details/10593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