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块 --算法竞赛专题解析(25)

本系列文章将于2021年整理出版。前驱教材:《算法竞赛入门到进阶》 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购:京东 当当   作者签名书:点我
有建议请加QQ 群:567554289

1. 分块概念

   回顾“区间”问题,前面给出了暴力法、树状数组、线段树等算法。给定一个保存n个数据的数列,做m次“区间修改”和“区间查询”,每次操作只涉及到部分区间。暴力法只是简单地从整体上做修改和查询,复杂度O(mn),很低效。树状数组和线段树都用到了二分的思想,以O(logn)的复杂度组织数据结构,每次只处理涉及到的区间,从而实现了O(mlogn)的高效的复杂度。
  虽然暴力法只能解决小规模的问题,但是它的代码非常简单。
  有一种代码比树状数组、线段树简单,效率比暴力法高的算法,称为“分块”,它能以 O ( m n ) O(m\sqrt{n}) 的复杂度解决“区间修改+区间查询”问题。简单地说,分块是用线段树的“分区”思想改良的暴力法;它把数列分成很多“块”,对涉及到的块做整体性的维护操作(类似于线段树的lazy-tag),而不是像普通暴力法那样处理整个数列,从而提高了效率。
  用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来存储 n n 个数据,把它分为 t t 块,每块长度为 n / t n/t 。下图(1)是一个有10个元素的数组,共分成4块,前3块每块3个元素,最后一块1个元素。

图1 (1)分块          (2)与线段树的结构对比

  对比块状数组与线段树,线段树是一棵高度为logn的树,块状数组可以看成一棵高度为3的树,见图(2)。从图(2)可知,在线段树上做一次操作是 O ( l o g n ) O(logn) 的,因为它有logn层;分块是 O ( n / t ) O(n/t) 的,因为它把数据分成了 t t 块,处理一块的时间是 n / t n/t 的。下面介绍分块算法,并详细说明复杂度。

2. 分块算法

  块操作的基本要素有:
  (1)块的大小。用block表示。
   (2)块的数量。用t表示。
   (3)块的左右边界。定义数组st[]、ed[],用st[i]、ed[i]表示块i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st[1] = 1,ed[1] = block;st[2] = block+1,ed[2] = 2×block;…;st[i] = (i-1)*block+1,ed[i] = i*block;…
  (4)每个元素所属的块。定义pos[],pos[i]表示第i个元素所在的块,pos[i]=(i-1)/block + 1。
   具体内容见下面的代码。其中每块的大小block的值等于 n \sqrt{n} 取整,后面的“复杂度分析”会说明原因。如果 n \sqrt{n} 的结果不是整数,那么最后要加上一小块,代码中重要的内容是处理这个问题。

int block = sqrt(n);          //块的大小:每块有block个元素。
int t = n/block;              //块的数量:共分为t块
if(n % block) t++;            //sqrt(n)的结果不是整数,最后加一小块
for(int i=1; i<=t; i++){      //遍历块
    st[i] = (i-1)*block+1;
    ed[i] = i*block;
}
ed[t] = n;                    //sqrt(n)的结果不是整数,最后一块较小
for(int i=1; i<=n; i++)       //遍历所有元素的位置
    pos[i]=(i-1)/block + 1;

  用分块解决区间问题很方便,下面以“区间修改+区间查询”(洛谷P3372)为例。
   首先定义区间有关的辅助数组:
   (1)定义数组a[]存储数据,共n个元素,读取初值,存储在a[1]、a[2]、…、a[n]中。
   (2)定义sum[],sum[i]为第i块的区间和,并预处理出初值。

for(int i=1; i<=t; i++)                 //遍历所有的块
    for(int j=st[i]; j<=ed[i];j++)      //遍历块i内的所有元素
        sum[i] += a[j];

  (3)定义add[],add[i]为第i块的增量标记,初始值为0。
   然后对数列a[]做“区间修改+区间查询”操作:
   (1)区间修改:将区间[L, R]内每个数加上d。
   情况1,[L, R]在某个i块之内,即[L, R]是一个“碎片”。把a[L]、a[L+1]、…、a[R]逐个加上d,更新sum[i] = sum[i] + d*(R - L + 1)。计算次数约为n/t。
   情况2,[L, R]跨越了多个块。在被[L, R]完全包含的那些整块内(设有k个块),更新add[i] = add[i] + d。对于不能完全包含的那些碎片(它们在k个整块的两头),按情况1处理。情况2的计算次数约为n/t + k,1 ≤ k ≤ t。
   总结两种情况,处理整块时,只更新sum[i],不更新add[i];处理碎块时,只更新add[i],不更新sum[i]。

void change(int L,int R,int d){
    int p = pos[L], q = pos[R];
    if(p==q){                      //情况1,计算次数是n/t
       for(int i=L;i<=R;i++)  a[i]+=d;
       sum[p]+=d*(R-L+1);
    }
    else{                          //情况2
       for(int i=p+1;i<=q-1;i++)    add[i]+=d; //整块,有m=(q-1)-(p+1)+1个。计算m次
       for(int i=L;i<=ed[p];i++)    a[i]+=d;   //整块前面的碎片。计算n/t次
       sum[p]+=d*(ed[p]-L+1);
       for( int i=st[q];i<=R;i++)   a[i]+=d;   //整块后面的碎片。计算n/t次
       sum[q]+=d*(R-st[q]+1);
    }
 }

  (2)区间查询:输出区间[L, R]内每个数的和。
   情况1,[L, R]在某个i块之内。暴力加每个数,最后加上add[i],答案是ans = a[L] + a[L+1] + … + a[R] + (R - L + 1)*add[i]。计算次数约为n/t。
   情况2,[L, R]跨越了多个块。在被[L, R]完全包含的那些块内(设有k个块),ans += sum[i] + add[i]*len[i],其中len[i]是第i段的长度,等于n/t。对于不能完全包含的那些碎片,按情况1处理,然后与ans累加。计算次数约为n/t + k,1 ≤ k ≤ t。

long long ask(int L,int R) {
    int p=pos[L],q=pos[R];
    long long ans=0;
    if(p==q){                    //情况1
       for(int i=L;i<=R;i++)     ans += a[i];
       ans+=add[p]*(R-L+1);
    }
    else{//情况2
       for(int i=p+1;i<=q-1;i++)  ans+=sum[i]+add[i]*(ed[i]-st[i]+1);//整块
       for(int i=L;i<=ed[p];i++)  ans += a[i];   //整块前面的碎片
       ans += add[p]*(ed[p]-L+1);
       for(int i=st[q];i<=R;i++)  ans += a[i];   //整块后面的碎片
       ans += add[q]*(R-st[q]+1);
    }
    return ans;
 }

  分块算法的实现简单粗暴,没有复杂数据结构和复杂逻辑,很容易编码。
   分块算法的思想,可以概况为“整块打包维护,碎片逐个枚举1”。

3. 复杂度分析

   把数列分为t块,t取何值时有最佳效果?
   观察一次操作的计算次数n/t和n/t + k,其中1 ≤ k ≤ t;当t = 时,有较好的时间复杂度O( )。m次操作的复杂度是 O ( m n ) O(m\sqrt{n} ) ,适合求解m = n = 105规模的问题,或 ≈107的问题。对复杂度的直观理解,请看图1。
   空间复杂度:需要分配长度为 的数组st[]、ed[]、sum[]、add[]和长度为n的pos[]、a[],约3*MAXN,比线段树的9*MAXN好得多。不过,分块只能解决m = n = 1 0 5 10^5 规模的问题,而线段树是 1 0 6 10^6 规模的,应用场景不同,直接对比空间无意义。

4. 例题

   有些题目用普通的线段树、树状数组求解很难编码,而用分块比较容易。

例题1:区间第k大问题。


教主的魔法 洛谷P2801
题目描述:有N个数,有两种操作,区间修改(加)、区间询问。
输入:第1行有两个整数n、m。第2行有n个正整数。第3行到第m + 2行,每行是一个操作,有两种操作:
(1)第一个字母是“M”,后面三个数字L、R、W,表示对闭区间[L, R]内每个数加上W。
(2)第一个字幕是A,后面三个数字L、R、C,询问闭区间[L, R]内有多少数字大于等于C。
输出:对每个“A”询问输出一行,包含一个整数,表示大于等于C的数有多少个。
数据范围:n ≤ 1,000,000,m ≤3000,1 ≤ W≤1000,1 ≤ C≤1,000,000,000


题解:
   如果用复杂度O(mn)的算法,不能通过测试。
   询问区间[L, R]有多少数字大于等于C,等同于问C是区间第几大,即“区间第k大”问题,标准解法是主席树,m次操作的复杂度是O(mlogn)。
   本题的n较小,用“分块 + 二分”算法,复杂度满足要求,而且代码很容易写。容易想到以下分块操作方法:
   (1)首先读取数列a[],把它分为 n \sqrt{n} 块。
   (2)区间修改。每个块维护一个add标记,用于记录块内的增量W;更新时,区间内的整块更新add,不完整的碎片,暴力更新其中的每个数。
   (3)区间查询。大于等于C的数有多少?如果直接暴力搜每个块,复杂度为O(n),不能满足要求。如果块中的数是有序的,那么用二分来找大于C的数,复杂度为O(logn)。但是块内的数是无序的,需要先排序再用二分(可以直接用lower_bound()函数),复杂度O(nlogn + logn),还不如直接暴力搜。如果能“一次排序,多次使用”,就高效了。
   下面是改进后的算法。
   (1)在区间操作前,对每个块的初始值排序,复杂度O(nlogn)。不过,排序会改变原来元素的位置,所以定义一个辅助数组b[],它的初值是数列a[]的复制,排序操作在b[]上进行。也就是说,b[]的每个块内部都是有序的,对b[]的某个块统计前k个数,就是对a[]的对应块统计前k个数。
   (2)区间修改。如果是整块,维护add标记,不用在b[]上对整块再排序,因为它仍然保持有序;如果是碎片,暴力修改a[]上对应位置的数,然后把碎片所在的整块复制到b[]上,对这个块重新排序。复杂度 = 整块维护 + 碎片排序 = O( n + n l o g ( n ) \sqrt{n} + \sqrt{n}log(\sqrt{n}) )。
   (3)区间查询。对整块,因为已经是有序的,直接在b[]的对应整块上二分查询;对碎块,暴力搜a[]上的碎块。复杂度 = 整块查询 + 碎片查询 = O( n l o g ( n ) + n \sqrt{n}log(\sqrt{n})+\sqrt{n} )。
   做m次区间操作,以上三者相加,总复杂度是 O ( n l o g n ) + O ( m ( n + n l o g ( n ) ) O ( m n l o g ( n ) ) O(nlogn) + O(m(\sqrt{n}+\sqrt{n}log(\sqrt{n})) ≈ O(m\sqrt{n}log(\sqrt{n})) 。勉强通过测试。

例题2:hdu 5057


Argestes and Sequence hdu 5057
Time Limit: 5000/25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32768/32768 K (Java/Others)
题目描述:给定一个序列,有n个非负整数a[1], a[2],…, a[n]。做“单点修改 + 区间查询”操作。
输入:第一行是整数T,表示测试用例数量。对每个测试,第一行包含两个数字n、m。第二行是n个非负整数,用空格分割,后面有m行,每行表示一个操作,有两种操作:
S X Y: 修改操作,把a[x]的值置为y,即a[x] = y;
Q L R D P: 查询操作,询问区间[L, R]内有多少个数的第D位是P。
输出:对每个Q询问,输出一行答案。
数据范围:1≤T≤50,1≤n, m≤100000,0≤a[i]≤ 2 31 2^{31} -1,1≤X≤n,0≤Y≤ 2 31 2^{31} -1,1≤L≤R≤n,1≤D≤10,0≤P≤9


题解:
   首先试试分块,看复杂度是否符合要求。
   用分块编码非常容易。把数组分为 n \sqrt{n} 块,然后定义block[i][D][P],表示第i块第D位是P 的总个数。
   (1)初始化。读取数组a[]的初值,根据a[]计算出block[][][]的初值。复杂度O(n)。
   (2)修改操作。单点修改a[x],根据a[x]更新block[][][]。复杂度O(1)。
   (3)查询操作。在碎片上,暴力计算[L, R]内的每个a[]。在整块上,累加所有整块的block[][][]即可。复杂度 = 整块的计算 + 碎片的计算 = O( n \sqrt{n} ) + O( n \sqrt{n} ) = O( n \sqrt{n} )。
   总复杂度 = 初始化 + m个操作 = O(n) + O(m n \sqrt{n} ),勉强通过测试。
   此题也可以用树状数组,并且这是一道练习树状数组的好题。树状数组的基础功能是“单点修改 + 区间查询”,符合本题的要求。
   一个数据最多有D = 10位,每位有P = 0~9这10个数,所以询问共有D*P = 10*10 = 100种情况。
   如果所有的操作只涉及一种情况,用树状数组很容易编程。例如所有的a[i]都只有1位,这1位要么是0,要么是1,然后询问区间[L, R]内有多少个1。这是最基本的树状数组。
   但是,如果100种情况都用树状数组来处理,需要定义的树状数组是int tree[10][10][100000],需要40M空间,超内存。所以必须把tree减少一维,即int tree[10][100000],此时需要用离线操作的技巧。
   (1)先读取并保存所有的修改和查询操作。
   (2)“用时间换空间”,分10次处理所有的操作,第1次处理第1位,第2次处理第2位,…等等。每次处理用int tree[10][100000],分别处理0~9这10个数;这相当于使用了10个树状数组tree[10][100000]。记录查询操作的结果。
   (3)按顺序输出查询的结果。
   计算复杂度是多少?上面的步骤,等于做了10次O(mlogn)的树状数组,注意不是做了100次,请思考原因。树状数组的效率比分块高很多,不过编码的难度要高很多倍。

例题3:洛谷 P3203


弹飞绵羊 洛谷 P3203
题目描述:一条直线上摆着n个弹簧,每个弹簧有弹力系数 k i k_i ,当绵羊到第 i i 个弹簧时,它会被弹到第 i + k i i+k_i 个位置,若不存在第 i + k i i+k_i 个弹簧,则绵羊被弹飞。
绵羊想知道当它从第i个弹簧起步时,被弹几次后会被弹飞。为了使游戏有趣,允许修改某个弹簧的弹力。弹力系数始终为正。
输入:第一行包含一个整数n,表示地上有n个装置,编号0~n-1。接下来有n个正整数,依次为n个弹簧的初始弹力系数。第三行有一个正整数m,表示操作次数。接下来m行每行至少有两个数 i i j j
i i =1,你要输出从j出发被弹几次后弹飞。
i i =2,则再输入一个正整数k,表示第j个弹簧的弹力系数被改成k。
输出:对每个 i i =1的操作,输出一行一个整数表示答案。
数据范围:1≤n≤2× 1 0 5 10^5 ,1≤m≤ 1 0 5 10^5


题解:
   本题是“单点修改+单点查询”,如果用暴力法,每次查询是O(n)的,m次操作,总复杂度O(mn),超时。本题的标准解法是动态树LCT,复杂度O(mlogn)。下面用分块求解,编码很简单,复杂度O(m n \sqrt{n} ),勉强通过测试。
   把整个序列分成 n \sqrt{n} 块,对于每个点i,维护两个值:step[i]表示绵羊从第i个点弹出它所在的块所需要的次数、to[i]表示从第i个点所在的块弹出后落到其他块的点。先预处理初始值,复杂度O(n)。
   单点查询。从起点出发,根据to[]找到下一个点(这个点在其他块里),累加这个过程中所有的step[]即得到总次数,大于n的时候跳出。最多经过 n \sqrt{n} 个块,每块计算一次,复杂度O( n \sqrt{n} )。
   单点修改。step[i]和to[i]只与i所在的块有关,与其他块无关,所以单点修改只需要维护一个块,复杂度O( n \sqrt{n} )。


  1. 《算法竞赛进阶指南》李煜东,225页称为“大段维护,局部朴素”。部分代码参考224页。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914593/article/details/10847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