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复习——概论

OS复习——概论

1. 操作系统的发展变化

1.1 批处理系统和分时系统

需要掌握什么是批处理系统,批处理系统有哪些;什么是分时系统,分时系统有哪些,分时系统的特点,为什么产生了分时系统

  • 批处理系统
    • 定义:加载在计算机上的一个系统软件,在它的控制下,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成批地处理一个或多个用户的作业(这作业包括程序、数据和命令)。
    • 两个阶段:联机批处理系统(作业的输入/输出由CPU来处理)和脱机批处理系统(输入/输出脱离主机控制)
    • 种类:FMS(the Fortran Monitor System)
    • 优点:系统吞吐量大、资源利用率高
    • 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不能提供交互作用能力(因为批处理系统的特点是作业一旦进入系统,用户就不能直接干预其作业的运行,因此也导致了分时系统的产生)
  • 分时系统
    • 定义:将CPU处理时间分割为多个时间片,将时间片分给不同程序,达到多个程序“同时”运行的效果
    • 种类:CTSS、MULTICS、UNIX、IBM VM 360/370、System/360
    • 特点
      • 多路性:若干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微观上看是各用户轮流使用计算机;宏观上看是各用户并行工作。
      • 交互性:用户可根据系统对请求的响应结果,进一步向系统提出新的请求。这种能使用户与系统进行人机对话的工作方式,明显地有别于批处理系统,因而,分时系统又被称为交互式系统。
      • 独立性:用户之间可以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系统保证各用户程序运行的完整性,不会发生相互混淆或破坏现象。
      • 及时性:系统可对用户的输入及时作出响应。分时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响应时间,它是指:从终端发出命令到系统予以应答所需的时间。
    • 为什么产生了分时系统:批处理系统一次执行一个程序,I/O过程CPU空转;为进一步提高CPU利用率,支持多用户、多进程

1.2 单道程序系统和多道程序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就是指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即同时把多个程序放入内存中(前提是内存放的下),并允许它们交替在CPU中运行,它们共享系统中的各种硬、软件资源。当一道程序因I/O请求而暂停运行时,CPU便立即转去运行另一道程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不仅使CPU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改善I/O设备和内存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即单位时间内处理作业(程序)的个数),最终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1.3 实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简单了解即可

  • 实时系统:实时系统是一种时间起着主导作用的系统。当外部的一种或多种物理设备给了计算机一个刺激,而计算机必须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恰当地做出反应。嵌入式OS比桌上PC的OS相对简单,但由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产品中包含各不相同的特殊需求,导致这类系统中使用的OS不下几百种,而且至今仍有一半的开发者使用自行开发的OS。具有及时响应、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的整体性强、交互会话活动较弱、专用系统等特点,种类有实时信息处理、实时控制等。
  • 网络操作系统:在传统单机OS上加单独软件层,主要提供联网功能和资源的远程访问,实现多机互联。
  • 分布式操作系统:多台机器统一管理形成单一系统,相比网络操作系统,对用户和应用高度透明。该系统有网络作为底层支持。

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存储程序式

硬件是基础,必须了解硬件,但从OS的角度,不必像硬件工程师那样了解内部的设计细节,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功能、接口和状态。

2.1 集中顺序过程控制

​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计算模型时顺序过程计算模型,其主要特点是集中顺序过程控制,即控制部件根据程序对整个计算机的活动实行集中过程控制,并根据程序规定的顺序依次执行每一个操作。这类计算是过程性的,故这种计算机是模拟人们的手工计算的产物。即便在遇到多个可能同时执行的分支时,也是先执行完一个分支,然后再执行第二个分支,直至计算完毕。

3.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3.1 进程管理(处理机管理)

​ 进程(线程)控制、进程(线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进程(线程)调度。

3.2 存储管理

  • 任务:为多道程序的并发提供良好的环境,便于用户使用存储器,提高存储器利用率,为尽量多的用户提供足够大的存储空间
  • 功能:内存分配(静态和动态分配),地址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

3.3 设备管理

  • 任务:为用户程序分配I/O设备,完成用户程序请求的I/O操作,提高CPU和I/O设备的利用率(中断和通道),改善人机界面
  • 功能: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虚拟设备功能

3.4 文件系统

​ 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读、写管理,文件保护,向用户提供接口。

4. 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4.1 并发执行

​ 并发性是指能同时处理多个同时性活动的能力。

​ 如果a、b两个活动都启动了,但是都还没有结束,则称a和b是并发的。并行执行的程序是指同一时刻都在CPU上执行的两个程序。并发不一定并行。

4.2 资源共享

​ 共享是指多个计算任务对资源的共同享用。并发和共享是相互依存的。

4.3 虚拟化管理

​ 在操作系统中,无论是内存、CPU,还是外部设备都采用了虚拟技术,在逻辑上扩充了物理设备的数量,使得配备了操作系统之后的系统在资源的使用上更加自由和灵活,不受物理设备数量的限制。

4.4 异步性

​ 操作系统应能处理随时可能发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不确定事件(即不确定性)。由于资源等因素的限制,程序的执行通常都不可能“一气呵成”,而是以“停停走走”的方式运行。

5. 操作系统的工作模式

  • 内核态/管态 & 用户态/目态: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在管态下执行,而其他软件(如一般的系统软件)以及所有应用程序则在用户态下执行。
  • 特权指令/保护指令:在管态情况下,处理机能够执行指令集合中的全部指令,而在用户态,处理机只能执行指令集合的一个子集,这个子集中不包含特权指令。仅能在管态下执行的指令成为特权指令或保护指令(如I/O指令),一次区别于用户态。
  • 异常(中断、陷入(包括系统调用)):中断是异步异常,可能随时发生,与处理器正在执行的内容无关。中断主要有I/O设备、处理器时钟或定时器产生,可以被启用或禁用。同步异常,它是某一特定指令执行的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异常可以重现。例如内存访问错误、调试指令以及被零除,系统调用也视作同步异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分析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具体可见《操作系统使用教程(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P43

  • 用户观点: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哪些功能可以使用
  • 资源管理:回答了整个操作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 进程观点:指明了这些资源管理程序在生什么时候开始起作用,以及它们在执行过程中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 模块分层设计:从操作系统构建的角度,考虑操作系统的结构
  • 抽象与权衡:系统调用接口、设备驱动程序、文件都体现了抽象的思想;把大量的链表和数据结构放在内存里,希望能快速地找到要的数据,就体现了权衡的思想。

模块分层设计:从操作系统构建的角度,考虑操作系统的结构

  • 抽象与权衡:系统调用接口、设备驱动程序、文件都体现了抽象的思想;把大量的链表和数据结构放在内存里,希望能快速地找到要的数据,就体现了权衡的思想。

以上部分内容引自课件和《操作系统使用教程(第三版)》,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删除!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NickHan_cs/article/details/10654972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