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龙、松下、基恩士PLC进行连续数据采集、时序和故障追踪的方法

PLC数据和状态的连续记录,可以为历史数据采集、时序分析和故障追踪等提供便利(可参考文章《PLC的时序和调试工具》、《用PLC录波排除控制系统疑难故障的方法》。此处的时序分析不是指精确到扫描周期的分析,由于PLC扫描速度很快,对于这种分析,需要采用厂家提供的(大部分厂家是没有的)录波功能(一般是利用PLC内部空间进行缓存,进行短时间状态记录,再提取分析)。这种非常精确的录波无法应付连续的数据采集和追踪需求。上边的第二篇文章为大家说明了故障的分类,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录波软件,大家可以参考。

专业采集软件以国外的居多,比如大家熟悉的PLC-ANALYZER、IBA等,价格较高,无法免费使用。国内的PLC-Recorder,免费功能强大,入门简单,已经能支持多种PLC了,其中包括题目所说的欧姆龙、松下、基恩士、三菱这些日系的PLC,其中三菱的PLC已经另外一篇文章进行了介绍。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利用该软件对欧姆龙、松下、基恩士各型PLC进行录波的操作方法。

一、配置和采集

1、通道配置

通道就是需要访问的PLC设备,此处可以创建多达16个PLC设备,同时进行记录。点击按钮1可以调出通道配置的画面,进行通道的各种操作。按2可以打开每个通道的子画面(3),进行通道的配置,此处可以输入IP地址,协议类型、PLC内的端口信息、采集周期、是否激活(是否投入录波)等。

每种PLC、每种协议对应的连接参数都可能不相同,尤其是那些能够自己配置的通讯协议,要确保此处的设置与PLC的设置一致。如果不是非常清楚,请尽量采用默认值,下面几个图片就是默认参数:

 

 

2、变量配置

设定好目标设备后,就需要为每个设备添加采集变量,点击按钮1,就进入了变量配置界面(2)。

 

在这个界面里,可以为每个通道添加自己的变量,确定名称、地址、数据类型等一系列信息。然后按“+”按钮就可以进行添加。如果新增个数大于1,则会自动新增指定个数的变量,每个变量的地址都会根据变量类型进行自动偏移,非常适合大量添加的场合。比如:需要添加X100-X10F,只需要将第一个变量的地址写成X100,数量选择16,即可自动添加16个变量。

界面中有“非显示变量”和“显示变量”两个列表,变量可以在两个列表之间方便地移动。显示变量列表里的变量将在录波时实时显示(两个列表里的变量都将进行录波。为了减少CPU资源的占用,请尽可能减少在线显示变量的数量)。

可采集的地址区间以及变量表达格式与PLC的品牌密切相关,尽量照顾到了工程师们的习惯(具体请参考手册地址规范的相关内容):

 

3、启动录波

在录波软件配置好通道和变量,PLC启用对应的通讯协议和端口,特殊的地址区间(根据需要进行配置)生效后,即可启动录波(点击带有红点的按钮)。

 

启动录波后,软件将首先与PLC建立连接,然后逐个变量检查是否可以访问,如果遇到错误,会进行提醒,并终止连接。如果检查无误,将开始连续记录。红圈的位置将显示当前未存储的采样次数(在时间到后,将存储入磁盘,并重新计数)。下方的加减按钮可以调整实时曲线的显示范围。

再次点击红点按钮后,即可停止采集,最后未存储的数据将被存入磁盘,并进行完整显示。

二、离线波形的使用

停止录波后,可以打开任何历史波形,进行查看、搜索分析、标记、导出等各种操作。如果需要在录波的同时打开离线波形,可以直接用资源管理器找到波形文件,双击即可打开。

1、显示区域控制

可以进行点位显示、网格显示、实时统计的功能控制。

 

2、波形标注

可以为波形进行时段、脉宽、数据点等标注:

 

3、数值搜索

该功能可以对于所有变量(不管是否显示)进行特定条件的搜索,并进行光标的定位。

 

4、文件打开

软件提供功能丰富的文件打开方式:

  1. 直接打开:将保存时的显示格式、标记内容等完整打开。
  2. 匹配打开:利用当前调整好的显示格式(比如,哪些变量显示、显示的颜色、高度、顺序等等)打开新的数据文件,这样可以确保连续分析文件。
  3. 快速浏览:将遍历数据文件所在的目录,然后通过前后按钮可以快速切换数据文件,此时,采取直接打开的方式。
  4. 匹配快速浏览:将利用匹配模式进行文件的快速浏览。大量文件快速查看时,极为方便。

 

自己调整好的图形显示配置可以作为项目文件单独保存。

5、保存和导出功能

调整过的波形文件有多种导出方式,可以图形复制、长图复制(在显示界面之外的图形也可以一起复制,下图可见效果)。也可以局部或者完整导出数据,进行二次分析。

 

三、小结

以上仅简单介绍了软件的录波方法和主要功能,细节还需查看手册和功能教程。本软件为PLC数据采集,时序分析,故障追踪等提供了便利条件,操作也符合中国工程师的习惯,是国外专业录波软件的不错替代。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hengjl8/article/details/104727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