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特性

(1)人的水平视野比垂直视野大得多;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上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上的物体,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因此,很多仪表、显示器都设计成横长方形。

(2)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所以,仪表的刻度方向设计应遵循这一规律。

(3)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下限,而右下限最差。视区内的仪表布置应遵循这一规律。

(4) 两眼的运动总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一只眼睛不动、一只眼睛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因此,通常都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5)人眼对直线轮廓比对曲线轮廓更易于接受。

(6)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当人从远处辨认前方的多种不同颜色时,其易辨认的顺序是红、绿、黄、白,即红色最先被看到(所以,停车、危险等信号都采用红色)。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则易辨认的顺序是: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等(因而,公路两旁的交通标志常用黄底黑字或黄底黑色图形)。

(7)识别细节的信息要靠中央视觉,周围视觉只能识别大致情况。在纷繁复杂的外界场景中,人类视觉总能快速定位重要的目标区域并进行细致的分析,而对其他区域仅仅进行粗略分析甚至忽视。

(8) 人眼要看清物体,必须注视,即双眼同时停留在一个目标上,并且焦点也在此目标上。人眼看清一个日标,最少时间为0.07~0.3s,平均0.17s照明不足时,注视时间要加长。

(9)人眼对光强度具有某种自适应的调节功能,即能通过调节感光灵敏度来适应范围很广的亮度,同时这也导致了对绝对亮度判断能力较差。因此人眼对外界目标亮度的感知更多依赖于目标跟背景之间的亮度差。换言之,人类视觉系统对亮度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只能分辨具有一定亮度差的目标物体,而差异较小的亮度则会被认为是一致的。

人类视觉系统非常关注物体的边缘,往往通过边缘信息获取目标物体的具体形状、解读目标物体等。由于视觉系统具有鲁棒性,无法分辨一定程度以内的边缘模糊,这种对边缘模糊的分辨能力则称为对比灵敏度。

(10)视觉信息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干扰将引起视觉掩盖效应。

常见的掩盖效应有:1)由于边缘存在强烈的亮度变化,人眼对边缘轮廓敏感,而对边缘的量度误差不敏感,即对比度掩盖;2)图像纹理区域存在较大的亮度以及方向变化,人眼对该区域信息的分辨率下降,即纹理掩盖;3)视频序列相邻帧间内容的剧烈变动(如目标运动或者场景变化),导致人眼分辨率的剧烈下降,即时域的运动掩盖及切换掩盖。

视觉掩盖效应使人眼无法察觉到一定阈值以下的失真,该阈值被称为恰可识别失真 (Just Noticeable Distortion)。恰可识别失真阈值在实际图像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阈值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出哪些信号是视觉系统能察觉、感兴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图像信息感知和图像质量评价趣的,哪些信号是视觉系统无法察觉、可忽略的。筛选出能察觉的信息而忽略其余不可察觉信息可以减少图像处理的复杂度,且在一定条件下能改善图像的显示质量。

(11)对于待识别的输入场景,人类视觉系统会根据大脑中的记忆信息,来推导、预测其视觉内容,同时那些无法理解的不确定信息将会被丢弃。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ghler/article/details/10637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