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的高效写法

1、尽量少用IN操作符
基本上所有的IN操作符都可以用EXISTS代替,在选择IN或EXIST操作时,要根据主子表数据量大小来具体考虑

2、尽量用NOT EXISTS或者外连接替代NOT IN操作符
因为NOT IN不能应用表的索引

3、尽量不用“<>”或者“!=”操作符
不等于操作符是永远不会用到索引的,因此对它的处理只会产生全表扫描。比如:a<>0 改为 a>0 or a<0

4、在设计表时,把索引列设置为NOT NULL
判断字段是否为空一般是不会应用索引的,因为B树索引是不索引空值的。

5、尽量不用通配符“%”或者“_”作为查询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
当通配符“%”或者“_”作为查询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时,索引不会被使用。比如用T表中Column1 LIKE ?%5400%? 这个条件会产生全表扫描,如果改成Column1 ?X5400%? OR Column1 LIKE ?B5400%? 则会利用Column1的索引进行两个范围的查询,性能肯定大大提高。

6、Where子句中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计算
如果索引不是基于函数的,那么当在Where子句中对索引列使用函数时,索引不再起作用。因此Where子句中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计算。
比如: substr(no,1,4)=?5400?,优化处理:no like ?5400%? trunc(hiredate)=trunc(sysdate),优化处理:hiredate >=trunc(sysdate) and hiredate <trunc(sysdate+1)

7、用“>=”替代“>”
大于或小于操作符一般情况下是不用调整的,因为它有索引就会采用索引查找,但有的情况下可以对它进行优化,如一个表有100万记录,一个数值型字段A, 30万记录的A=0,30万记录的A=1,39万记录的A=2,1万记录的A=3。那么执行A>2与A>=3的效果就有很大的区别了,因为 A>2时ORACLE会先找出为2的记录索引再进行比较,而A>=3时ORACLE则直接找到=3的记录索引.

8、利用SGA共享池,避开parse阶段
同一功能同一性能不同写法SQL的影响 如一个SQL在
A程序员写的为 Select * from zl_yhjbqk
B程序员写的为 Select * from dlyx.zl_yhjbqk(带表所有者的前缀)
C程序员写的为 Select * from DLYX.ZLYHJBQK(大写表名)
D程序员写的为 Select * from DLYX.ZLYHJBQK(中间多了空格)
以上四个SQL在ORACLE分析整理之后产生的结果及执行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从ORACLE共享内存SGA的原理,可以得出ORACLE对每个SQL 都会对其进行一次分析,并且占用共享内存,如果将SQL的字符串及格式写得完全相同则ORACLE只会分析一次,共享内存也只会留下一次的分析结果,这不仅可以减少分析SQL的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共享内存重复的信息,ORACLE也可以准确统计SQL的执行频率。

9、WHERE后面的条件顺序要求
WHERE后面的条件,表连接语句写在最前,可以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居后。
比如: Select * from zl_yhjbqk where dy_dj = '1KV以下' and xh_bz=1 Select * from zl_yhjbqk where xh_bz=1 and dy_dj = '1KV以下' 以上两个SQL中dy_dj(电压等级)及xh_bz(销户标志)两个字段都没进行索引,所以执行的时候都是全表扫描,第一条SQL的dy_dj = '1KV以下'条件在记录集内比率为99%,而xh_bz=1的比率只为0.5%,在进行第一条SQL的时候99%条记录都进行dy_dj及xh_bz

10、使用表的别名,并将之作为每列的前缀
当在Sql语句中连接多个表时,使用表的别名,并将之作为每列的前缀。这样可以减少解析时间

11、进行了显式或隐式的运算的字段不能进行索引
比如: ss_df+20>50,优化处理:ss_df>30 ?X?||hbs_bh>?X5400021452?,优化处理:hbs_bh>?5400021542? sk_rq+5=sysdate,优化处理:sk_rq=sysdate-5 hbs_bh=5401002554,优化处理:hbs_bh=? 5401002554?,注:此条件对hbs_bh 进行隐式的to_number转换,因为hbs_bh字段是字符型。

12、用UNION ALL代替UNION
UNION是最常用的集操作,使多个记录集联结成为单个集,对返回的数据行有唯一性要求,所以oracle就需要进行SORT UNIQUE操作(与使用distinct时操作类似),如果结果集又比较大,则操作会比较慢; UNION ALL操作不排除重复记录行,所以会快很多,如果数据本身重复行存在可能性较小时,用union all会比用union效率高很多!

13、其他操作
尽量使用packages: Packages在第一次调用时能将整个包load进内存,对提高性能有帮助。
尽量使用cached sequences 来生成primary key :提高主键生成速度和使用性能。
很好地利用空间:如用VARCHAR2 数据类型代替CHAR等

14、通过改变oracle的SGA的大小
SGA:数据库的系统全局区。
SGA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共享池、数据缓冲区、日志缓冲区
1、 共享池又由两部分构成:共享SQL区和数据字典缓冲区。共享SQL区专门存放用户SQL命令,oracle使用最近最少使用等优先级算法来更新覆盖;数据字典缓冲区(library cache)存放数据库运行的动态信息。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DBA需要查看这些内存区域的命中率以从数据库角度对数据库性能调优。通过执行下述语句查看: select (sum(pins - reloads)) / sum(pins) "Lib Cache" from v$librarycache; --查看共享SQL区的重用率,最好在90%以上,否则需要增加共享池的大小。 select (sum(gets - getmisses - usage - fixED)) / sum(gets) "Row Cache" from v$rowcache; --查看数据字典缓冲区的命中率,最好在90%以上,否则需要增加共享池的大小。 2、 数据缓冲区:存放sql运行结果抓取到的data block; SELECT name, value FROM v$sysstat WHERE name IN ('db block gets', 'consistent gets','physical reads'); --查看数据库数据缓冲区的使用情况。查询出来的结果可以计算出来数据缓冲区的使用命中率=1 - ( physical reads / (db block gets + consistent gets) )。命中率应该在90%以上,否则需要增加数据缓冲区的大小。 3、 日志缓冲区:存放数据库运行生成的日志。 select name,value from v$sysstat where name in ('redo entries','redo log space requests'); --查看日志缓冲区的使用情况。查询出的结果可以计算出日志缓冲区的申请失败率:申请失败率=requests/entries,申请失败率应该接近于0,否则说明日志缓冲区开设太小,需要增加ORACLE数据库的日志缓冲区。
使用Sql优化工具:sqlexpert;toad;explain-table;PL/SQL;OEM

 

猜你喜欢

转载自zpanda.iteye.com/blog/220923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