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之概述笔记

一、 3种网络

  • 电信网络(电话网络):提供电话、电报及传真等服务
  • 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传送各种电视节目
  • 计算机网络:使用户能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文件

二、 互联网2个基本特点,2个子网

  • 两个基本特点:连通性、共享性。
  • 两个子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三、 网络、互连网、互联网的关系

网络是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的。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连网将许多不用的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互连网(internet)是一个通用名词,泛指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形成的计算机网络,而互联网(Internet)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特定的互联网,他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规则,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四、 互联网3个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转向互联网的发展过程。
  • 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 第三阶段: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五、 互联网协议的生命周期中的6种文档

  • 互联网草案
  • 实验室的RFC
  • 建议标准
  • 提供信息的RFC
  • 互联网标准
  • 历史的RFC
    且他们有如下转换关系:

六、 互联网的2个组成部分

  • 边缘部分
  • 网络核心

七、 边缘部分中,端系统的2种工作方式

  • CS模式
  • P2P模式

八、 核心部分中,路由器的3种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九、 中国的5大公用计算机网络

  • 中国电信网 CHINANET(也就是原来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 中国联通网 UNINET
  • 中国移动网 CMNET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 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

十、 网络按作用范围分类

  • 广域网
  • 城域网
  • 局域网
  • 个人网

十一、 衡量网络性能的指标

  • 速率
  • 带宽
  • 时延
  • 时延带宽积
  • 吞吐率
  • 往返时间RTT
  • 利用率

十二、 3种互联网体系结构SNA、OSI、TCP/IP

  • SNA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路径控制层、运输层、数据流层、表示层、事务层
  • OSI七层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 TCP/IP四层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接口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十三、 实体、协议、服务、SAP、交换原语、PDU、SDU

  •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集合。
  • 服务: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SAP: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
    交换原语: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通过与下层交换的命令叫做服务原语
  • PDU: 协议数据单元。OSI 参考模型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PDU。
  • SDU:OSI把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 SDU

十四、 协议的3要素,描述协议的2种方法

  • 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 两种表示方法:自然文字描述和程序代码

十五、 协议的各层功能、各层PDU名称和封装过程、协议复用分用

以五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例:

协议层次 功能 各层PDU名称和封装过程
应用层 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应用程序需识别并保证通信双方的可用性,使得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间的同步,建立传输错误纠正与保证数据完整性控制机制。 应用进程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加上应用层首部,成为应用层PDU(报文)
运输层 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高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此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加上运输层首部,成为运输层PDU(报文段/数据报)
网络层 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加上网络层首部,成为网络层PDU(分组、包)
数据链路层 在物理层提供的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算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成为数据链路层PDU(帧)
物理层 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链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物理层把比特流传送到物理媒体,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bit)

协议的复用与分用:

  • 复用:是指发送方不同的应用进程都可以使用同一个传输层协议传送数据。
  • 分用:是指接收方的传输层在剥去报文的首部后能够把这些数据正确交付到目的应用进程。
原创文章 15 获赞 3 访问量 411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0791129/article/details/10528885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