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一)- 计算机网络概述

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就是一种通信网络

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 自治:无主从关系
  • 互连:互联互通

网络协议

  1. 定义
    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协议规定了通信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的格式、意义、顺序
  2. 协议三要素
    • 语法(Syntax)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信号电平
    • 语义(Semantics)
    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
    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时序(Timing)
    事件顺序
    速度匹配

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边缘

  1. 主机(端系统):
    • 位于“网络边缘”
    • 运行网络应用程序,如:Web, email
  2.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应用模型:
    • 客户发送请求,接收服务器响应
    • 如:Web应用,文件传输FTP应用
  3. 对等(peer-peer, P2P)应用模型:
    • 无(或不仅依赖)专用服务器
    • 通信在对等实体之间直接进行
    • 如:Gnutella, BT, Skype, QQ

接入网络(物理介质)

  1. 住宅(家庭)接入网络
  2. 机构接入网络 (学校,企业等)
  1. 移动接入网络
    • 无线局域网(LANs):WiFi
    • 广域无线接入:移动互联网

网络核心

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路由+转发

  • 路由(routing):
    确定分组从源到目的传输路径
  • 转发(forwarding):
    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入端口交换至正确的输出端口

数据交换

电路交换

  1.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 建立连接(呼叫/电路建立)
    • 通信
    • 释放连接(拆除电路)
  2. 多路复用(multiplexing)
    多路复用,简称复用,是通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
    • 链路/网络资源(如带宽)划分为“资源片”
    • 将资源片分配给各路“呼叫”(calls)
    • 每路呼叫独占分配到的资源片进行通信
    • 资源片可能“闲置”(idle) (无共享)
  • 频分多路复用(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 )
    频分多路复用的各用户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请注意,这里的“带宽”是频率带宽(单位:Hz)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下图中不同颜色对应的频带分别代表不同用户
  • 时分多路复用(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
    时分复用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 帧),每个用户在每个 TDM 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每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出现(其周期就是 TDM 帧的长度),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相同的频带宽度
  • 波分多路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
    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本质上还是频分复用
  • 码分多路复用(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 )
    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m bit 码片序列(chipping sequence),其中“0”用“-1”表示、“1”用“+1”表示,各用户使用相同频率载波,利用各自码片序列编码数据
    各用户码片序列相互正交(orthogonal),可用以下公式表示,当发送端i用户与接收端j用户不一致时,接收端解码只能得到0,无法得到有效数据

    广泛应用于无线链路共享 (如蜂窝网,卫星通信等)

报文交换

  • 报文:源(应用)发送信息整体,如:一个文件

分组交换

基于统计多路复用

  1. 分组概念
    报文分拆出来的一系列相对较小的数据包
    分组交换需要报文的拆分与重组
    产生额外开销
  2. 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均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3. 时延
    长度为 L (bits)的包(packets),在传输速率为R的链路上传输

    • 报文交换:
    报文长度为M bits
    链路带宽为R bps
    每段链路传输报文需要M/R秒
    • 分组交换:
    报文被拆分为多个分组
    分组长度为L bits
    每段链路每个分组传输时延为L/R秒
    • 对于如下情况:
    报文: M bits
    链路带宽(数据传输速率): R bps
    分组长度(大小): L bits
    跳步数: h
    路由器数:n

    报文传输:T = h *M/R= (n+1)*M/R
    分组传输:T = M/R+(h-1)*L/R = M/R+nL/R
  4. 分组交换特点
    • 适用于突发数据传输网络,资源充分共享,简单、无需呼叫建立
    • 可能产生拥塞(congestion): 分组延迟和丢失,需要协议处理可靠数据传输和拥塞控制

计算机网络性能

  • 速率
    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称数据传输速率或比特率(bit rate)
    • 单位时间(秒)传输信息(比特)量
    • 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 单位:b/s(或bps)、kb/s、Mb/s、Gb/s
    •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 带宽
    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 (bps)
  • 延迟/时延
    dproc: 结点处理延迟(nodal processing delay)
    • 差错检测
    • 确定输出链路
    • 通常小于毫秒级
    dqueue: 排队延迟(queueing delay)
    • 等待输出链路可用
    • 取决于路由器拥塞程度
    dtrans: 传输延迟(transmission delay)
    • L: 分组长度(bits)
    • R: 链路带宽 (bps)
    • dtrans = L/R
    dprop: 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
    • d: 物理链路长度
    • s: 信号传播速度 (~2×108 m/sec)
    • dprop = d/s
  •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 dprop × R (bits)
    •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 丢包率
    丢包率 = 丢包数 / 已发分组总数
    • 分组到达已满队列将被丢弃 (即丢包)
  • 吞吐率
    表示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传送数据速率 (b/s),等于最慢的一条链路的速率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概述

  •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 architecture)是分层结构
  • 每层遵循某个/些网络协议完成本层功能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 体系结构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层次及其关系的定义
  •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

分层结构概念

  • 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是“水平的” 。
  • 任一层实体需要使用下层服务,遵循本层协议,实现本层功能,向上层提供服务,服务是“垂直的”。
  • 下层协议的实现对上层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 同系统的相邻层实体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通过服务访问点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交换原语,指定请求的特定服务

OSI参考模型

  1. 通信过程
  2. 数据封装
    • 增加控制信息:构造协议数据单元 (PDU)
    • 控制信息主要包括
    地址(Address): 标识发送端/接收端
    差错检测编码(Error-detecting code): 用于差错检测或纠正
    协议控制(Protocol control): 实现协议功能的附加信息,如: 优先级(priority)、服务质量(QoS)、 和安全控制等
  3. 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
    • 应用层:支持各种网络应用FTP, SMTP, HTTP
    • 传输层:进程-进程的数据传输TCP, UDP
    • 网络层: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分组路由与转发,IP协议、路由协议等
    • 链路层:相邻网络元素(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的数据传输,以太网(Ethernet)、802.11 (WiFi)、PPP
    • 物理层:比特传输
发布了1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310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anglizhi3733/article/details/10526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