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运用常规的手段从事记录,存储和对数据加工,也就是利用纸张来记录和利用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尺)来进行计算,并主要使用人的大脑来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时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设备,只有纸带,卡片,磁带等外存,也没有操作系统和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数据处理的方式是批处理。该阶段管理数据的特点是:

  1. 数据不保存
  2. 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3. 数据不共享
  4. 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设备开始普及,这一时期的数据处理系统是把计算机中的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被命名的数据文件,并可按文件的名字来进行访问,对文件中的记录进行存取的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在计算机外存上,可以对数据进行反复处理,并支持文件的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操作,这就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化,但从文件的整体来看却是无结构的。其数据面向特定的应用程序,因此数据共享性,独立性差,且冗余度大,管理和维护的代价也很大。

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计算机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大容量磁盘,存储容量大大增加且价格下降。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克服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时的不足,而满足和解决实际应用中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数据的要求,从而使数据能为尽可能多的应用程序服务,这就出现了数据库这样的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库的特点是数据不再只针对某一特定的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性,共享性高,冗余度减少,具有一定的程序与数据之间的独立性,并且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控制。

与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技术的数据管理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 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数据冗余小,易扩充,实现了数据共享。
  2. 具有较高的数据和程序独立性,数据库的独立性有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3. 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4. 数据库系统提供4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分别是并发控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数据库中各个应用程序所使用的数据由数据库系统统一规定,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和建立,由系统统一管理和集中控制。
  5. 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发布了70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8 · 访问量 323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ldbys/article/details/105727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