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教程】如何保证系统不被突发的流量压垮?

作者 l 会点代码的大叔(CodeDaShu)

确保系统的高可用,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使用 Redis 缓存数据库的数据,降低数据库的压力,同时也要注意缓存穿透、雪崩、击穿等问题;但要是说到“不被突发的流量压垮”,通常就会到我们常说的分布式架构三板斧:限流、熔断、降级。

01

限流

限流理解起来很简单,比如故宫每天只卖八万张票,超过八万的游客,无法买票进入,因为如果超过八万人,景点的工作人员可能就忙不过来,过于拥挤的景点也会影响游客的体验和心情,并且还会有安全隐患;只卖N张票,这就是一种限流的手段。

软件架构中的限流也一样,就是流量徒增的时候,只允许一部分流量进来,而多余的那部分,就拒绝掉。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限流算法达到这样的效果,比如计数器法、滑动窗口法、漏桶算法、令牌桶算法,每个算法的详解之前的文章有介绍过,这里就不在占用篇幅了。上面的例子中,故宫每天只卖八万张票,有点儿类似于令牌桶算法,票就相当于令牌,只有拿到令牌的请求,才能访问到服务。

另外限流可以针对不同的系统或业务流程限流,比如核心系统 A 要做限流,B 系统调用 A 系统很重要,C 系统调用 A 系统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重要,所以当 A 系统有些扛不住的时候,可以限制 C 系统的调用次数,保证 B 系统的稳定运行。

image

02

熔断

现实生活中,保险丝的作用就是熔断,可以在发生短路的时候自动跳闸,保护家电。

在我们大部分应用场景中,A 系统调 B 系统接口,B 系统再调 C 系统接口这样的场景非常多,这就是调用链路:A->B->C->D;每个系统的承载上限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流量徒增,D 系统达到承载上限了,D 系统的接口响应非常慢,这样可能会导致 A/B/C 调用它时出现超时等待的情况;如果进一步恶化,会导致链路雪崩,从一个服务的故障,变成了多个系统的故障。

这时候熔断就派上用场了,如果短时间内有大量的请求超时,那么就意味着这个系统出现了故障,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去访问这个服务了,这时候就要使用熔断,断开这条链路。

熔断器还可以自动诊断下游服务的状态,如果服务恢复的话,那么再慢慢释放请求,直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image

03

降级

服务降级既可以通过代码自动判断,比如上文的服务限流中说到,当流量徒增,可以限制不重要的系统或服务的访问量,这里的哪个系统重要,哪个系统不重要,就是服务等级、级别的区分,当访问量徒增,低级别的系统是可以自动降级的。

服务降级也可以人工根据突发情况切换;比如在某些服务节点的时候(例如双 11, 618),为了保证购物和支付的正常运行,会禁用一些不重要的服务;甚至是在极端情况下,购物和支付只能二选一的时候,购物更重要,所以可以提前预付或者延迟支付。

image

总之,限流、熔点和降级都是在流量徒增、过大时,保证系统稳定的手段。

服务推荐

发布了0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333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7143210/article/details/10568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