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逸恶劳要不得。日本经济学家对日本国民的呐喊:4星|《战后日本经济史》

战后日本经济史:从喧嚣到沉寂的70年

全书简要回顾日本战后经济史,穿插作者的看法与评论。这些看法有理有据并且相对来说是比较独到的。

作者基本的看法是:二战后美国占领军不熟悉日本情况,名义上占领军对日本做了许多变革,其实重要的变革都是仍掌握实权的日本战争时期的官僚们精心设计的,并且借美军的权威强力推行。作者管这套体制叫1940年体制。

作者认为,1940年体制帮助日本实现了战后的经济腾飞,但是也酝酿下了1990年代的经济泡沫。

作者呼吁日本人放弃“不需要努力工作,只要合适的金融政策就可以让日本经济复苏”的念头。

总体评价4星。

另外值得称赞的是纸书拿在手里特别清,是国内纸书少见的高质量印刷纸。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中是我根据上下文补充的信息:

1:此外,战后以来我一直感到疑惑的是,在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以后,日本为何还要继续战争?即使是6月才停战,也将会改写无数日本人的悲惨命运。最近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因就是战争的指挥者们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所以投降的决定才被一拖再拖。P5

2:美国历史学家约翰·W·道尔(John W. Dower)针对日本大企业曾经指出,只有索尼和本田是完全诞生于战后的企业。他的见解完全正确、战后日本的大企业多数都是战争时期在政府的扶持下,依靠军需生产快速成长起来的。P11

3:但是,大藏省、商工省等政府经济部门却被几乎毫发无伤地保留下来。当时日本全国有超过20万人以上被开除公职,可是大藏省仅有几人被开除。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占领军对于日本官僚组织的实情知之s甚少。他们不知道,战时实际操纵日本经济运行的正是大藏省和军需省等经济部门。P24

4:由于占领军对于战争时期形成的以银行为中心的日本金融体系不了解,金融机构基本上被完整地保留下来。P25

5:一般观点认为1945年12月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向日本政府递交的《关于农地改革的备忘录》是1947年日本农地改革的蓝本。但是,这次农地改革其实也是留任下来的改革派官僚精心策划的。早在1945年,农地改革法案的草案就已构思完成,P30

6:虽然真相不明,但当年实施的紧缩政策被以道奇的名义命名为"道奇路线"。不出所料,紧缩政策果然引发了经济萧条。虽然国民对此相当不满,但既然是占领军总司令部的命令,大家也就都无奈地接受了。P43

7:据宫泽喜一所说,他曾经给道奇看过一则新闻,道奇看后十分高兴。新闻的内容是“小偷偷走了钱”,对此道奇欣喜地说,“小偷终于也愿意偷钱了(因为在通货膨胀期间,小偷们不偷钱只偷东西)。”这其实是宫泽在夸赞自己,因为正是他策划和实施了财政紧缩计划。P44

8: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沿用至今的审议会制度的原型被设计完成。这项制度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于自己希望实施的政策,政府部门绝不会主动开口,而是要召集学者组成审议会,让他们在审议会上提出符合政府意愿的意见。然后政府部门再顺水推舟,口称依照民意实行某某政策。P50

9:对日本来说,这场战争无异于救命之神。因为美国为了支援韩国参战,将日本作为补给基地,战争产生的特殊需要使日本的市场需求随之大增。因“道奇路线”而陷入低迷的日本济就此得以再度振兴。P52

10:就这样,战后的日本处于抑制银行利息、资金分配统制和金融锁国的状态之下。战后初期,战争时期形成的1940年体制仍然掌控着日本经济。P57

11:从1954年12月开始,日本进人“神武景气”时期。所谓神武景气是指,神武天皇即位以来的好景气。这一次是日本不再依赖战后复兴的需求或者朝鲜特需,而是真正依靠投资和消费等内需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景气。P59

12:占领军总司令部对于日本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是日本的技术官僚利用占领军的权力,实行丁改革。农地改革是日本官僚起草并实施的政策,具有日本特色的以企业为单位的工会制度也是在战时体制中酝酿形成的。P68

13:引领日本经济的主要企业大多是在战争时期重组改造的一批企业。换句话说,是战争时期构建的制度,推动日本在战后实现了复兴。P68

14:看到这样的照片,就算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也不禁感叹“真让人怀念”。人们为何会对实际上并没有经历过的时代怀有乡愁呢?这是因为,“昭和三十年代”在生活方式的方面是现代日本的原点。P80

15:如果劳动力成本远比日本更低的中国也在这个时期【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工业化,日本恐怕就不会实现高速增长了吧。P99

16:表面上看,石油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中东的政治纷争,特别是中东战争。但是战争不过是使固定价格转向变动价格的导火线。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原来的固定价格无法继续维持下去。战争只是它表面化的契机而已。P155

17: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物价上涨率确实非常高,但之后并没有陷入通货膨胀不断加速的境地。这主要得益于工会主动控制了工资上涨范围。P157

18:不论是贸易自由化、资本自由化,还是石油价格高涨,日本都依靠举国一致的体系妥善解决。日本式团结一致的企业结构,也就是"同舟共济"的1940年体制被当作了无论什么情况下均可获得理想效果的王牌。P159

19:美国社会学家傅高义(Ezra Feivel Vogel)于1979年出版了《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博高义在这本书中分析了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高度评价了日本式管理方式的先进之处。P166

20:因此我购买了一种移动电话,也可以说是现在手机的祖先。它的名字叫作肩挎电话(Shoulde,Phone),重得一个人几乎拿不动(主要是安装在汽车里使用)。P168

21:人们一般认为这个时代是日本经济称霸世界的时代。但是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人,在我的眼里,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飞跃只是“镀金”。这表面的繁华终究会褪色脱落,如同泡沫般转瞬即逝。P172

22:在这之前,日本人的一般看法是,“日本落后,所以必须追赶”。人们都怀有谦虚的态度,认为“应该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人却变得认为“日本人和日本的制度非常优秀” P203

23:在日本,租赁土地可以享有非常强大的权利,将土地租借给别人几乎等同于失去了土地。如果没有特殊理由,所有者就不能将土地收回。因此,本来可以通过出租实现有效利用的土地,其所有者却宁愿让它闲置起来。P206

24:就像本书第1章第3节以及第2章第3节介绍的,金融领域的1940年体制,是割裂日本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实行锁国政策才得以成立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利率实行统制。但是随着日本卷人经济国际化和自由化,战时金融体制也终于迎来了它寿终正寝的时刻。因为存在这些结构性原因,才引发了空前的泡沫经济。P211

25:2008年金融危机时,有一些人说,“日本曾经处理过不良债权问题,日本的经验是不是能传授给美国了”。要知道,日本花了整整10年才解决这个问题,而美国只用1年就摆脱了困境。还说日本“教一教美国”,我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P231

26:原联邦德国不论哪里的公共厕所都很干净,而原民主德国的公共厕所却非常肮脏。连道路标志也是,联邦德国一边的都很漂亮,而民主德国这边的又旧又脏。P250

27:不过后来才知道,苏联士兵没有撤走的原因是铁路的输送能力不够,没有列车运送他们回故乡,以及苏联国内也没有收容返乡士兵的宿舍。士兵们滞留德国并非苏联为了保持对德国的影响,而是暂时还没法回去。那时的苏联已经衰退到如此地步。P250

28:日本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地价下跌导致不良债权问题迟迟未能解决,也不在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下降,而在于日本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P271

29:依照这个理论,如果中国发展工业化,与日本开展同样的生产活动,那么从长期来看,日本的工资水平也将不断下降到与中国相当的水平。这正是90年代以后,现实世界发生的各种问题的本质所在。P272

30: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这个时期被称为“失去的20年”。其原因就在于许多日本人仍然认为“即使不努力工作,只要日元贬值或者金融缓和政策持续,日本经济就能自然好转”。P288

以下是书中一些插图: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zuoqs/p/910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