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image

上一个周六,我第一次参加了马拉松活动。说是马拉松,实际上参与的是最低一档的距离:6公里。6公里这个距离对于不爱运动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但对于经常跑步的人而言,实在是一个拿不出手的距离。这个离半马21公里,全马42公里还是差得太远,更别说现在还有很多热衷跑步的人挑战超级马拉松,要知道超级马拉松的赛程可是恐怖的100公里。

本来这个事情不值一提,为什么我现在要谈跑步这个话题呢?

其实从小时候起,体育就是我的弱项,那时还不用考体育,再加上农村学校的条件本就简陋,所以基本上没有怎么上过正规的体育课,体育课老师一般是由语文老师或者其他课程的老师兼任。上大学后,没有什么运动特长,看着别的同学在操场上驰骋,也只有羡慕的份。工作之后,运动的机会就更少了,只有其间在一家公司的时候,单位有组织羽毛球活动,算是参与的比较多的了。

总体来说,我之前运动得很少,直到年近中年,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要,才开始决定要运动起来的。跑步是一个门槛极低的运动,也不需要呼朋唤友,找到一个学校操场,就可以开始跑了。跑步是一项孤独的运动,这正好适合我的个性。选择跑步这项运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需要和其它人竞技。每天自己跑一跑,速度、时间可以自由选择,没有什么压力,只要自己觉得跑爽了就可以。

image

从小到大,我一直生活在充满竞争的环境里,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越过千军万马,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这还没完,毕业后又考研,又是一番厮杀,最后如愿以偿。在我的思想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做的比别人好。

抱着这样竞争的心态,越往后走就越难,因为有些事情,无论你如何努力,总有比你厉害很多倍的人。就拿羽毛球来说,也打了一段时间,也刻意练习提高了水平,但是遇到那种只练过几年羽毛球的小孩,一样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也因此丧失了这项活动的兴趣。有一段时间,我尝试过画画,但练习了几个月,不要说那些专业的画家,就连比网上很多人的水平还差太远,想想离达到稍微过得去的水平还有一大截的距离,就开始心灰意冷了。

这种心态还存在一种更坏的后果:就是做一件事情,不敢全力以赴。内心害怕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精力,结果还是不如别人。偏偏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就不承认天赋,只要努力就能做到。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做一件事情不敢投入全部精力,自然没有什么好结果,没有好结果,又促使我不敢投入精力。

就这样,从研究生毕业之后,做了很多事情,但没有一样做的让自己满意。这种对自己一直不满意的状态一直持续着,直到最近看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面有一段是这样的:

我固然不是了不起的跑步者,而是处于极为平凡的–毋宁说是凡庸的–水准。然而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image

是啊,我为什么要和别人较劲呢?其实就拿我引以为傲的学习来说,一样有被学霸完虐的经历。在比如,如果个人的收入能够排在前80%,这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平。但想想前面还有两亿多人,实在是非常普通。所以说,一个人成为一个普通人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人到中年之后,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接受那个平凡的自己

心态改变之后,不仅带来心情上的改善,自己的行动力也变得更强。比如跑步,不再去考虑和别人比拼,更多的是享受跑步带来身体上的变化和心情的愉悦。我现在可以心无聊挂的去参加一些跑步的活动,比如这次参加武汉东湖绿道大学生马拉松,和一帮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跑在一起,感觉自己也年轻了很多。这是一次非常放松的比赛,没有给自己定需要获得多少名次,只要能够坚持跑下来就是胜利。

之前曾多次动念头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但内心一直害怕自己学不好,所以迟迟没有动手,浪费了不少时间。现在放松心情,只求努力学习,不求取得什么骄人的成绩,能够看到自己的一点点进步就可以。每天坚持学习,虽然最终结果可能也不会有所建树,但总归会有所进步。

村上春树还在这本书中写道:

然而过了四十五六岁,这种自我考核体系也一点点出现了变化,简单地说:比赛成绩再也提不上去了。考虑到年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管是谁,都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迎来体能的巅峰。

对于编程生涯而言,自然也有这样的瓶颈存在。这也是很多中年危机的来源,总想一直保持着上升的势头。其实大多数行业,都存在一条抛物线,我们如果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迎接这个变化,过好人生的每一天,不一样是精彩的人生么!

接受那个平凡的自己,而不放弃努力,真好!

image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ogoweb/article/details/7982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