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论文写作小贴士(3)

前言

文章写作注意事项的颗粒度有很多部分,从选词,到造句,然后到段落的组织与文章结构的规划。一个好的文章,不仅仅用词能够准确(根据上下文),而且能够构造出合理的句子,并且使得句子之间具有较好的连贯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文章内容。

前面几章主要介绍选词和造句的一些规则,我们这里主要探究的是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宏观的文章结构的规划可能更多的和体裁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是经典文章《The science of scientific writing》的读后的解读(interpretation),链接为再版的版本,原版是1990年出版的。该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让作者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文章。并从4个方面和4个改写例子为我们呈现出要注意的一些“原则”,并不是“规则”,让我们去参考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准备

此次部分让我们有一些基础准备,以使得下面的表述更加容易理解。首先我们给出写的好的句子的3个标准:

  1. 句子不是特别的冗长,也不绕弯子。
  2. 词汇适当,让人觉得专业但有一定基础的人都能够理解。
  3. 没有词汇和句法的上错误。

如果能达到这些标准了,那么一个句子是比较好的。

在本文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主题位置(Topic position)和强调位置(Stress position)。主题位置一般在句子前部分,其内容能够让读者确定阅读视角,并给出上下文。而强调位置的部分一般在句子后部分,给出重要信息,并让读者能够感觉到句子完整。

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新信息和旧信息。新信息指的是从未出现过的内容,而旧信息则是指原来出现过的内容。

那么接下来我们讲述4条建议或者原则,掌握了解这些原则,可以让我们的写作更加的shape。

注意1:主语谓语不要离得太远

在本小节,主要有以下3个注意事项。

1. 主语与谓语之间不要离得太远。

因为在英语中,当一个主语出现时,读者更期待一个谓语,能够衔接上这个主语,如果两者中间的内容过长,会增加读者的记忆负担。这里我们使用计算机方面的一个比方,有主语和谓语同时出现时,我们的大脑就会进行一个规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记忆,如果两者拆的过散,那么势必要增加我们大脑的压栈操作,把之前没有处理和理解的部分暂时的存储起来。我们也知道大脑的短时记忆容量是很小的,而且没有相关记忆线索是很难再回忆出来的,因此会增加阅读时的大脑负担,读的时间长了,读者就会觉得累。

2. 每一个篇章单元都必须有唯一的含义,(而且必须是有意义的),无论大小。

括号内为本人添加的约束。一个篇章单元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语义,这里的篇章单元指的是子句或单句。也就是说在一个句子里,尽可能的只清楚的表述一件完整的事,而不是同时介绍多个事情。当然,必须能够传达出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很少的时候表现出“这件事是困难的。”这样的单句,因为这样的句子并没有带来有意义的信息,至少应该是这样的“这件事是困难的,由于…”。

3. 强调的信息应当出现在句子的开始或结束。

只有在开始和结束的部分,读者的注意力才是最多的,句子的中间部分由于大脑需要同时进行理解和存储,导致注意力会更加分散,而在句子的结束和开始位置,只需要进行理解,存储的内容并不多。

4. 样例

下面是官方给出的一个修改的例子,左边为原文,右边为修改后的文章。标记为修改的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2: 新旧信息不应当错位

与刚才所讲的主题位置和强调位置一样,新信息和旧信息也是一对重要概念,但是何为新信息,何为旧信息是相对的。因为不可能所有的信息都是新的,总有变成旧的信息的时候。

一般的,旧的信息起到承上作用,放在句子前面,用于连接上文。新信息起到启下作用,放在句子后面,用于引出下面想要说明的部分。

下面是具体做法:

  1. 连接旧的信息的部分放在主题位置
  2. 描述人、物或者概念的故事出现在主题位置
  3. 新的,值得强化的部分放在强调的位置

样例

通过下面的改写可以看到,将许多旧的信息放到句首,新信息移到句子尾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3:感知逻辑不应当跨度大

这里所说的感知逻辑指的是思路要清晰,不应该出现上文说ABC,下文直接说到IJK了。总要通过新旧信息的连接来保持思维流的连续性。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使得读者可以一气呵成的读完整篇文章。

这里其实讲的就是要讲究承上启下,并且话题转换不应该特别僵硬,讲究循序渐进。下面是一个样例,可以看到新加的句子填补了上下文之间的逻辑感知的沟壑。

样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4:动作应当定位

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部分,它从直观上的表现就是尽可能的使用动词而不是Be 动词来衔接主语和宾语。而且,尽可能的表述出主语和宾语的关系,而不是笼统的在周围打转。例如:“他们有一个关系,这个关系是A是B的附属。”直接改为“A附属于B”更为清晰明了。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句子和句子之间,应当确定好动作的实施者。也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来描述,尽管有很多自动化工具强调不要使用被动,但是我们仍然要保证我们的主题位置尽可能的保持统一。例如,我们描述的是一个花卉,介绍了花卉具有种种特性。当我们介绍人们采摘她们主要用于制成各种药物时,完全可以写成“它被人们摘下用以入药”。这样描述更为恰当。

样例

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未改前多使用be动词,而且主题位置的内容一直改变,很难让人把握住,改后就清晰很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本章主要介绍的原则主要包含以下7点:

  1. 主语和谓语不要离的太远。
  2. 想让读者重视的新信息放在强调位置。
  3. 将叙述整件故事的事物放在主题位置。
  4. 将适当的旧信息放到主题位置,用以承接上文。
  5. 用动词能够准确表达每个句子 。
  6. 一般来说,如果展示了新东西,那么需要提供背景信息。
  7. 一般来说,确保想强调的内容在结构上看起来也是想强调的。

当然,法无定法,以上只是原则,不是规则。所有的这些想法不可能放置万物皆准。这里只是提醒我们在写作时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以此改进我们的写作能力。上述例子的改进的极限是基于改写者对于文章的意图的猜测,我们写作者如果能在写作中注意这些方面,那么可以突破这些限制,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想要做什么。

本文所讲的都是句子之间的连贯性的的几个方面的体现,其实在篇章单元的连贯性的体现上,有很多角度可以观察。以修辞结构理论为基础,与此相关的可以是discourse signal,它不仅包括了discouse marker,还包括如指代、实体和词汇链、句法等不同角度。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发布了232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547 · 访问量 5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5082030/article/details/104223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