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时间的自我蜕变:从传统医药行业数据分析跨越到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从毕业到现在,工作将近6年。人生中的第一个5年已经过去,而目前的状态仍不是我想要的理想状态,借此放假的时间,对自己的第一个5年工作历程做一个总结,顺带分享,希望给自己带来思考的同时也能对他人有所帮助。

差点成了网易客服

可能很多人难以想象,一个从广州中医药毕业的制药工程的学生,会从事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工作,说起来连我都不敢相信。每当有同事好奇,得知我专业的时候,都忍不住发出惊讶的声音,我连忙自嘲道:"我只不过是一个走错了学校被遗忘的技术分子"。

回想起实习那段时间,真的是好险啊。2013年11月开始,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需要到企事业单位实习,拿到实习证明才能正常毕业。跟大多数学生一样,稀里糊涂的跟着大部队进入了那时刚成立的一家单位。实习期间,除了贼忙之外,很顺利。实习期结束之后,面临着转正的问题,由于我当时对待工作比较认真,也确实体会到部门每个成员的不容易,忽视了部门经理的多次好心提醒。于是乎,由于实习单位审批流程过于繁琐和缓慢,我没转正,基于法律风险,我被迫结束实习。那时已是2014年6月底,校招社招基本都招满,迎来了工作生涯中的第一个困境--就业困境。最麻烦的是,做着药品招投标的相关事情,凭借半年的实习经验,又很难应聘相关的岗位。经过两三个月多次尝试无果后,病急乱投医,也不知道哪里找来的应聘渠道,投了一个自己玩了多年的大型网络游戏客服岗位--网易中级客服,凭借自己多年的游戏经验,居然还被录用了(以下图为证)。

题外话:我的游戏经验是得多丰富呀,哦,忘了,我初中时还因此犯了网瘾呢!

别人一孕傻3年,我这一呆就是4年

不得不佩服,在"事多钱少离家远"的情况下,部门经理能将我紧紧地留住了4年,这部门经理是多么的厉害。现在仔细想想,是我太弱了(瞬间流下了两行看不见的眼泪)。不过,说真的,还是从心底感激部门经理对我这么多年的培养和栽培,不管从数据管理到因市场化需要的数据分析工作上还是人情世故上,教会了我很多。在此,当着所有读者的面,向部门经理致谢:谢谢您,这么多年,特别用心的培养和教导我。

其实,我心里都明白,能在那里呆4年,更多的是因为人,也知道每个人都很累,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是多呆一会能多一些分担罢了,而非薪资福利等(是不是很天真?穷,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面对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内容,除了每天想破脑子从EXCEL VBA在到Python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能给带来一些安慰之外,我看到了自己可怕的未来:在自动化的过程中,这些创新性比较低的大量重复工作,都将被机器所取代,再过几年,我又能做什么?除了被市场淘汰之外,还能做什么?

经过几个月的思考,终于下定决定,在2018年6月,向上级递交了辞职申请。

对很多人来说,一个国企,还是省国资委成立的省级交易中心,肯定会有很大的吸引力,毕竟福利又好岗位又稳定。但对我来说,真的不适合我,也是从那一刻起,我才知道,我需要的不是有多稳定,而是自我的成长以及是否是我喜欢。

系统性进击技能修炼,撬开了互联网数据分析的大门

辞职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找工作。作为一个技术的伪爱好者(喜欢技术,但是又懒的那种),想通过技术提供数据分析过程中的各种效率,又是如此地强烈。但生存与发展,以目前的情况,只能二选一。在条件不足以支撑的时候,只能先求生存,再谈发展。现实很残酷,即使是求生存,也面临着跨行所带来的岗位要求技能和经验的鸿沟,每次看到技能要求那么多,薪资又给那么低,不免发慌而后唏嘘不已。踏出的第一步,真的很难很难,这就跟企业想破脑子如何变现盈利一样,不踏出去,活不下去,踏出去了还有生存的可能。跟很多人一样,在做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时,都是瞻前顾后,这是好事,毕竟有备无患嘛,但也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想踏出的第一步也被现实或者自己夸大的未知现实又拉回了原点。这段时间,其实是比以后都难熬的时候。可是,当我不断的扣问自己,自己是不是对技术很有兴趣,是不是对数据很有感情,是不是人生只有一次,是不是趁现在就放手一搏,是不是一个人没有什么家庭负担,是不是最坏的结果顶多就是一无所有和现在没什么区别,是不是能为之牺牲自己的消遣节目,等等。幡然醒悟,其实,一个人,没有什么房贷车贷,没什么家庭孩子,有什么是不能豁出去的呢。这个最大的心理障碍问题解决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后续技能提升问题了。好在自我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自律性都比较强,也有意识的注重系统系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每天坚持从早上6点半起床,晚上12点半休息,除了工作做工作的事情之外,一直在努力狂补知识,包括HTT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网络OSI模型、HTML、CSS、JS、Linux、Shell、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Python web开发框架Flask、Django、代理服务器Nginx、uwsgi、Python数据分析相关库、爬虫等,坚持了几个月,真是太累了,连自己都不相信,有很多个周末,每天的学习时长平均达到13~14个小时,最高的一天是达到了20个小时,真是难以想象。经过几个月后的努力学习和积累,凭借较好的底子,进入了一家小型的创业公司当数据分析师。在进入工作后,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也有很多知识不是很牢固。又在私下加把劲,花费很多时间快速学习快速应用快速研究。为了进一步提升熟练度和实践能力,自己花钱买了几个服务器,折腾Linux命令、折腾环境部署、折腾开发等。在2019年的4月份,将所有业余时间,一个人,注册域名,备案,买服务器,从前端到后端再到环境部署,每个环节都是一人独立开发和部署,有数不清的凌晨夜晚都在搞个人的博客开发,终于在4月底上线。虽然有些功能不足或尚待开发,但对于记记笔记和分享一些学习心得,足以。

机缘巧合陷入大数据狼群

随着所有企业的重心从语料库标注、建模和模型优化转为开发,已偏离自己的发展路径。于是在工作满一年之后,递交辞呈,继续寻找与发展路径相符合的工作岗位。2019年6月,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一家专注新零售线上线下为客户提供数智化数据服务的创业公司。刚进来那会,由于对大数据生态相关工具还不是很熟悉,工作压力贼大。好在之前有一些技术底子加上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经过一个月的磨合,终于顺利上手,能独挡一面了。随着工作需求难度不断增多和增加,自己私下花费大量时间弥补不足,现在已经对Hadoop生态,包括HDFS文件分布系统、YARN资源管理器、数据仓库Hive、列存储数据库Hbase,NoSQL数据库Cassandra、内存式计算引擎Spark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其实践应用能力也日趋熟练。同时,在数据分析与挖掘的过程中,对统计学习和机器学习理论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此,感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以及同事的信任和帮助。

踏上一条不归路

技术型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是一条与程序员具有相同特点的不归路,需要每天学习并更新技术知识,结合统计学知识和数学知识,专研机器学习算法选型与优化等。相对于业务型的数据分析,更加侧重数据工程。但殊途同归,再牛逼的技术知识,再深不可测的业务知识,也都是为公司的业务赋能,实现业务的自动化、裂变化后所带来的利润。

我深知,在探索前进道路的过程中,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比一般一开始就从事这个方向几年的人,或许还存在很多不足,但请多多指教,我依旧会继续努力,不为别的,只为兴趣。

正如圣人云:"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data爱好者"

发布了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19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6160283/article/details/105329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