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机会成本谈谈如何做决策

引言

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较2017年增长18.4%,如此大的涨幅,大家不禁会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呢?或者换一种问法:考研要比工作好吗?

俺在这篇文章中并不打算去评价某个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自身的情况不同,所以俺不能简单的去评判哪个选择会更好。但是俺想借着这个机会,用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考研与工作这2个选择,并告诫大家用科学的方法,理性地做出决策。考虑到大部分的同学并不熟悉一些经济学的概念,俺先对本文中会用到的一些概念普及一下。

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的概念

下面俺准备介绍的概念都很简单,也很好理解,了解它们以后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去做决策。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这些概念,维基百科上有更多的例子和讨论,链接如下:

Opportunity cost
Sunk cost

机会成本

中国有句古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旦我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即我们只能在多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此时,剩下的最好的选项中能带给你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比如一个商人可以选择卖衣服,化装品,和珠宝; 如果选择其中的一个就必须放弃另外2个,假设它们的收益大小为:珠宝 > 化装品 > 衣服。如果你选择了卖化装品,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是珠宝; 如果你选择了珠宝,那么机会成本就是化装品; 如果你选择了卖衣服,那么你的机会成本还是珠宝。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举例来说,如果某人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此时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了,电影票的价钱算作沉没成本。

当然了,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的一部分。比方说某人买了一辆自行车,然后骑了几天低价在二手市场卖出。此时原价和卖出价中间的差价就是沉没成本。而且这种情况下,沉没成本随时间而改变,例如某人留着那辆自行车骑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因為折旧而使卖出价会越低。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人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

  1.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
  2. 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两种情况下都已经付钱,所以不应该考虑退钱这件事情。如果后悔买票了,那么当前的决定应该是基于是否想继续看这部电影,而不是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此时的决定不应该考虑到买票的事,而应该以看免费电影的心态来作判断。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这样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还可以通过腾出时间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来降低机会成本,而选择前者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本小节内容来源于维基百科!]

用科学的方法做出决策

上面俺介绍的这些概念,它不仅在经济领域广泛的应用,比如投资,你完全可以把它应用到个人决策中。接下来,俺来用上面介绍的经济学概念来分析一下考研与工作这2个选择,然后俺用一句大家熟悉的“名言”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不要让一些心灵鸡汤影响自己的理智!

考研还是工作?

你问别人这个问题,并且不陈述任何关于你的背景情况,如果对方的回答是考研,他/她很有可能是做考研培训的; 如果对方的回答是工作,他/她很有可能是做HR的; 或者2者都不是的情况下,那么他/她很可能是完全不关心你,对你不负任何责任的!

为了简化我们的讨论,假设工作与考研是 mutually exclusive 的,即你不能一边工作一边考研,俺相信大部分人是符合这个假设的。为了把机会成本降到最低,我们不得不分析一下不同的选择之间你能得到的价值是什么?

考研可能会得到的价值(顺序不重要):

  • 知识的获取
  • 平台
  • 眼界
  • 镀金/获取进入企业门槛的资格
  • 导师资源/对你思维方式或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 校友资源
  • 学习/创业氛围

工作可能会得到的价值(顺序不重要):

  • 金钱
  • 工作经验的获取
  • 眼界
  • 平台
  • 老板对你的影响
  • 同事资源

个人经历有限,俺能想到的就这些,欢迎到评论区补充。大家可能注意到的是俺上面的黑体字:“可能”,俺为什么这样做呢?

首先,俺不会去评判你的导师,学校,公司,或者同事,因为他能带给你什么俺完全不知道,只有你自己心理清楚。如果你非认为一个能力非常差的导师会对你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或者认为一个普通的学校会给你更大的平台,俺无话可说。这就是俺加“可能”的含义,因为某些学校或者公司不能给你俺上面列出的东西,这个东西需要你自己去权衡利弊。

只要你有耐心地,认真地去收集一下资料,俺相信任何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应该会很容易地去评估自己选择的机会成本,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最好的选择。

心灵鸡汤真的“好喝”吗?

俺相信每个人都能知道,大部分让你感到满足的事情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持续努力才能做到,而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但是很多人忽略了这一事实,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只要有一腔热血,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这里俺为什么提到心灵鸡汤呢?难道多喝一点有什么错吗,让自己做事情的时候更加热血一点难道不好吗?

心灵鸡汤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很多人错在用它去做决策!假设你正在打算考一个研究生,看到了一个帖子,大致内容如下:

一个2/3本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清北的研究生,我能做到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到,只要有名校梦想,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如果为这个帖子的作者感到高兴,俺为你点个赞,但是如果你认为他/她的成功可以复制,俺认为你不够理性。如何你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很多的鸡汤都在暗示你别人的成功可以复制,只要按照对方的道路走下去,你终究也会达到对方所达到的终点,俺认为这样的心灵鸡汤是非常不负责任的。相反俺认为大部分人的成功都是不能复制的,有以下几点原因:

  • 内因:毅力、智商、固有知识体系、性格和能力
  • 外因:家庭环境、身边朋友、学校环境、和见过的世面
  • 时代背景:比如你们考试年份的不同,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综上所述,心灵鸡汤会让你失去理性的做决定,从而导致你不会去评估机会成本,这是它潜在的危害之一

还有更可怕的是,心灵鸡汤很有可能会让你一直错下去,最终搞得自己头破血流。比如你一时热血,选择了去考北大的研究生,但是在你复习的过程中,你发现微积分太难了,你感觉自己达不到北大要求的分数,这时你很有可能开始怀疑自己了,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行了呢!另一方面呢,你有可能会想到:“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此时,一个感性的人很有可能被这样的鸡汤所影响,依然不去正确地评价自己,做出相应的改变,会导致你一直错下去,最后很有可能在临考试之前崩溃,最后放弃了。如果你越早地意识到这个问题,你的沉没成本可能越小,反之,则越大。但是,这样的心灵鸡汤可能会暗示你,我都复习这么长时间了,都走到这了,我必须把这路走下去啊,即使考不上我也努力不后悔了!

综上所述,心灵鸡汤有可能会导致你做决定时考虑沉没成本,从而导致你会一直坚持一个本身就错误的道路,这是它潜在的危害之二

总结

人类有些时候需要感性的一面,但是当我们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时,应该避免让自己的感性主导自己的决策,因此应该做到以下2点:

  1. 做决策前仔细地评估一下机会成本
  2. 不要让沉没成本影响你的判断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linsist/article/details/7939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