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链表下:如何轻松写出正确的链表代码?

1. 理解指针或引用的含义

  1. 含义:将某个变量(对象)赋值给指针(引用),实际上就是就是将这个变量(对象)的地址赋值给指针(引用)。
  2. 示例:
    p—>next = q; 表示p节点的后继指针存储了q节点的内存地址。
    p—>next = p—>next—>next; 表示p节点的后继指针存储了p节点的下下个节点的内存地址。

2. 警惕指针丢失和内存泄漏(单链表)

  1. 插入结点时,一定要注意操作的顺序
    在节点a和节点b之间插入节点x,b是a的下一节点,,p指针指向节点a,则造成指针丢失和内存泄漏的代码:p—>next = x;x—>next = p—>next; 显然这会导致x节点的后继指针指向自身。
    正确的写法是2句代码交换顺序,即:x—>next = p—>next; p—>next = x;
  2. 删除节点
    在节点a和节点b之间删除节点b,b是a的下一节点,p指针指向节点a:p—>next = p—>next—>next;

3. 利用“哨兵”简化实现难度

  1. 什么是“哨兵”?
    链表中的“哨兵”节点是解决边界问题的,不参与业务逻辑。如果我们引入“哨兵”节点,则不管链表是否为空,head指针都会指向这个“哨兵”节点。我们把这种有“哨兵”节点的链表称为带头链表,相反,没有“哨兵”节点的链表就称为不带头链表。
  2. 未引入“哨兵”的情况
    如果在p节点后插入一个节点,只需2行代码即可搞定:
    new_node—>next = p—>next;
    p—>next = new_node;
    但,若向空链表中插入一个节点,则代码如下:
if(head == null){
head = new_node;
}
如果要删除节点p的后继节点,只需1行代码即可搞定:
p—>next = p—>next—>next;
但,若是删除链表的最有一个节点(链表中只剩下这个节点),则代码如下:
if(head—>next == null){
head = null;
}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针对链表的插入、删除操作,需要对插入第一个节点和删除最后一个节点的情况进行特殊处理。这样代码就会显得很繁琐,所以引入“哨兵”节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3. 引入“哨兵”的情况
“哨兵”节点不存储数据,无论链表是否为空,head指针都会指向它,作为链表的头结点始终存在。这样,插入第一个节点和插入其他节点,删除最后一个节点和删除其他节点都可以统一为相同的代码实现逻辑了。
4. “哨兵”还有哪些应用场景?
这个知识有限,暂时想不出来呀!但总结起来,哨兵最大的作用就是简化边界条件的处理。

4. 重点留意边界条件处理

经常用来检查链表是否正确的边界4个边界条件:

  1. 如果链表为空时,代码是否能正常工作?
  2. 如果链表只包含一个节点时,代码是否能正常工作?
  3. 如果链表只包含两个节点时,代码是否能正常工作?
  4. 代码逻辑在处理头尾节点时是否能正常工作?

5. 举例画图,辅助思考

核心思想:释放脑容量,留更多的给逻辑思考,这样就会感觉到思路清晰很多。

6. 多写多练,没有捷径

5个常见的链表操作:

  1. 单链表反转
  2. 链表中环的检测
  3. 两个有序链表合并
  4. 删除链表倒数第n个节点
  5. 求链表的中间节点

7. 一些经验

  1. 函数中需要移动链表时,最好新建一个指针来移动,以免更改原始指针位置。
  2. 单链表有带头节点和不带头结点的链表之分,一般做题默认头结点是有值的。
  3. 链表的内存时不连续的,一个节点占一块内存,每块内存中有一块位置(next)存放下一节点的地址(这是单链表为例)。
  4. 链表中找环的思想:创建两个指针一个快指针一次走两步,一个慢指针一次走一步,若相遇则有环,若先指向nullptr则无环。
  5. 链表找倒数第k个节点思想:创建两个指针,第一个先走k-1步然后两个在一同走。第一个走到最后时则第二个指针指向倒数第k位置。
  6. 反向链表思想:从前往后将每个节点的指针反向,即.next内的地址换成前一个节点的,但为了防止后面链表的丢失,在每次换之前需要先创建个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
  7. 两个有序链表合并思想:这里用到递归思想。先判断是否有一个链表是空链表,是则返回两一个链表,免得指针指向不知名区域引发程序崩溃。然后每次比较两个链表的头结点,小的值做新链表的头结点,此节点的next指针指向本函数(递归开始,参数是较小值所在链表.next和另一个链表)。

8. LeetCode练习题

对应编号:206,141,21,19,876

9. 参考资料

  1. 王争老师在极客时间的专栏《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
  2. 专栏下的所有评论

10. 声明

本文章是学习王争老师在极客时间专栏——《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的学习总结,文章很多内容直接引用了专栏下的回复,推荐大家购买王争老师的专栏进行更加详细的学习。本文仅供学习使用,勿作他用,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立即删除。

发布了12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57 · 访问量 13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27283619/article/details/10060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