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F(Total Application Framework) 基础概念(开发必看)

APP

APP即应用名,标识一组服务的一个小集合, 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定义, 通常表示实现某个业务系统名称。

  • 在Tars系统中,应用名必须唯一, 例如:TestApp

  • 通常应用名对应代码中的某个名字空间

  • tars 这个应用名是框架使用的, 业务服务请不要使用

Server

Server即服务名,提供服务的进程名称。

  • Server名字根据业务服务功能命名, 它会在TARS web平台上左边服务树上展示
  • 一个Server必须属于某个App, App下的Server名称都具备唯一性
  • 一般命名为:XXServer,例如LogServer,TimerServer等
  • 一个Server代表一个独立的程序, 绑定至少一个ip, 实现一组相关的接口
Servant

Servant即服务提供者, 提供了一个多个具体的接口(interface), 提供给客户端调用

  • Servant对应服务代码中一个类, 继承于tars协议文件中的interface(内涵多个具体的函数), 由业务开发者实现
  • 一个Servant必须属于某个Server, Server下的Servant名称都具备唯一性
  • Servant需要一个名称, 比如: HelloObj, 当提供给客户端使用的, 全称是: App.Server.Servant, 比如: Test.HelloServer.HelloObj
  • 客户端调用Server时, 只需要指定Servant的名称即可完成远程通信(如何实现后续会介绍)

Tars采取这种三层结构, 尽可能的避免不同业务开发者开发的服务名称和Servant名称冲突

module

module是tars协议文件中的关键字, 定义了协议的空间, 也对应了各语言名字空间(c++)或者包名(java, go)或模块(nodejs,php)

Tars文件目录规范

Tars文件是TARS服务的协议通信接口,尤其某Tars Server的客户端调用Server时都需要依赖该Server的tars protocol文件, 因此非常重要,在管理上我们推荐按照如下方式管理(当然你可以不采取改模式, 构建你自己合适的开放方式):

  • tars文件原则上和相应的server放在一起;
  • 每个server在开发机上建立/home/tarsproto/[namespace]/[server]子目录;
  • 所有tars文件需要更新到/home/tarsproto下相应server的目录;
  • 使用其他server的tars文件时,需要到/home/tarsproto中使用,不能copy到本目录下;
  • 如此, 在相同服务器上开发服务时, 你只需要将tars文件release到该目录下, 就能方便其他调用方使用
  • tars的接口原则上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或修改
  • 各语言提供的Tars服务框架, 都提供了快速release tars文件到/home/tarsproto/[namespace]/[server]下的工具
服务端开发方式

任何Tars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开发方式都基本一样:

  • 确定APP, Server, Servant名称
  • 编写tars文件, 定义服务对外提供的interface以及interface下面的函数, 主要interface必须有一个, interface下面的函数可以有多个
  • 使用tars2xxx工具(不同语言的工具不同), 将tars文件生成不同的语言的代码
  • 实现Tars服务(请参考不同语言的文档), 继承生成的文件中的Servant类, 实现Servant的interface
  • 编译服务, 发布在管理平台上(在管理平台需要配置App, Server, Servant Obj名称等), 可以参考后续章节
  • 当然你的服务也可以本地运行, 可以在平台上启动服务后, ps -ef看到服务的启动方式后, 放在本地执行即可(注意可能有配置文件, 需要修改端口等信息)

正常情况下, 服务最终都通过tarsweb发布运行在tars平台上的各个节点服务器上, 但是在调试过程中希望在本机运行, 该如何处理?

服务启动实际上无非是一条命令行, 比如c++服务是:

HelloServer --config=xxxxx.conf

这里配置config表示服务启动的配置文件, 在tars平台上是由tarsnode通过拉取模板配置生成的, 并拉起HelloServer, 如果你想本地运行服务, 就必须本地具备这个配置文件.

  • 建议弄清楚config的主要配置项含义
  • config中的ip要注意提供成本机的
  • bashnode=tars.tarsnode.ServerObj@xxxx, 表示连接的tarsnode的地址, 如果本地没有tarsnode, 这项配置可以去掉
  • local=..., 表示开放的本机给tarsnode连接的端口, 如果没有tarsnode, 可以掉这项配置
  • locator=..., 表示主控中心的地址(框架地址), 用于根据服务名字获取ip list的
  • 如果你是独立的客户端, 有这项配置, 就可以不用指定其他服务地址, 进行访问

注意这个配置文件不是业务配置, 而是服务框架的配置, 对应tars平台上的模板!

如何获取这个配置文件呢?

你可以先将服务发布到平台的某个节点上, 然后登陆节点服务器, 运行:

ps -efww | grep ${your server name}

你可以看到服务启动的命令行, 将对应的配置文件copy到本地, 并且打开配置文件, 修改配置文件里面对应ip port以及相关路径, 然后使用相同的命令行本地运行即可!

其他语言方式类似!

客户端开发方式

完成服务端编写和启动后, 即可编写客户端, 通过引用tars文件生成的客户端代码, 并构建通信器, 使用通信器并根据Servant名称获取到对应的服务的代理对象, 使用代理对象完成通信.

通信器(Communicator)是客户端管理线程和网络的一个类, 它在各大语言中都有对应的类, 通常服务框架中会提供一个初始化过的给你使用(通常你使用这个对象即可), 如果是存客户端, 那么你就需要自己创建通信器

如果你的client是另外一个服务, 并部署在框架上, 那么你的通信器可以使用框架提供好的通信器(参考各语言文档), 此时调用Server时, 不需要指定ip port, 只需要Servant的Obj名称即可, 框架会自动寻址并完成调用

如果你的client是独立的客户端程序, 并不部署在框架上, 那么你可以自己创建通信器, 此时调用服务有两种方式:

1.直接指定服务端的ip端口的方式(你可以指定多个, 框架会自动容灾切换), 各语言基本相同, 比如c++语言:

Communicator *communicator = new Communicator();
HelloPrx helloPrx = communicator->stringToProxy<HelloPrx>("Test.HelloServer.HelloObj@tcp -h xxx -p yyy:tcp -h www -p zzz");
helloPrx->call();

也可以通信器指定到对应的框架的主控中, 这样就不需要指定对应的ip port了, 各语言基本相同, 比如c++语言:

Communicator *communicator = new Communicator();
communicator->setProperty("locator", "tars.tarsregistry.QueryObj@tcp -h xxxx -p 17890");
HelloPrx helloPrx = communicator->stringToProxy<HelloPrx>("Test.HelloServer.HelloObj");
helloPrx->call();

这种客户端调用方式, 虽然服务可以寻址和容灾, 但是没有上报信息, 如果需要上报信息还需要指定其他相关属性, 比如:

communicator->setProperty("stat", "tars.tarsstat.StatObj");
communicator->setProperty("property", "tars.tarspropery.PropertyObj");

当然你可以直接用配置文件来初始化通信器, 参考web平台模板配置中的client部分. 另外上报服务这里类同, 如果没有locator指定框架的主控地址, 你就需要自己指定上报的ip port.

模板配置

web平台上, 运维管理中有模板配置, 模板配置对于框架非常重要, 需要去理解模板配置的作用.

每一个部署在TARS框架上的服务, 最终其实被框架发布到对应的节点了(tarsnode), 那么tarsnode在拉起这个服务时如何知道服务绑定的端口, 启动的线程数等信息呢? 答案就是通过: 模板配置

tarsnode会去平台拉取服务对应的模板(服务部署时配置好的), 然后根据模板生成服务对应的配置, 并用户这个配置启动服务.

注意不同语言使用的模板配置文件不同, 可以参考后续各语言的文档.

强烈建议你不需要修改框架自带的模板, 因为后续框架升级可能会修改这些模板内容, 如果你需要修改, 你可以继承该模板, 让你的服务使用继承的模板

开发调试发布

如果开发过程中, 每次都需要手工发布到web平台调试, 调试效率是非常低, 因此Tars平台提供了一个方式, 能够一键发布服务到Tars框架上.

使用方式如下:

这需要web >= 2.0.0, tarscpp>=2.1.0 的版本才能支持.

完成框架安装后, 登录用户中心, 创建一个token

linux上使用curl命令即可完成服务的上传和发布,以Test/HelloServer为例, 参考cmake管理规范​

curl http://${your-web-host}/pages/server/api/upload_and_publish?ticket=${token} -Fsuse=@HelloServer.tgz -Fapplication=Test -Fmodule_name=HelloServer -Fcomment=dev

注意替换你的token

c++版本的cmake已经内嵌了命令行在服务的CMakeLists.txt中, 比如用cmake_tars_server.sh创建服务之后, 只需要:

cd build
cmake .. -DTARS_WEB_HOST=${WEB_HOST} -DTARS_TOKEN=${TOKEN}
make HelloServer-tar
make HelloServer-upload

即可完成服务的上传和发布(提前需要在web平台配置好)

注意:

替换WEB_HOST 和 token

HelloServer.tgz是c++的发布包, java对应是war包, 其他语言类似, 对应你上传到web平台的发布包

发布了202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4 · 访问量 4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U_ZHAO/article/details/10502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