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外同学-个人发展战略

圈外同学-个人发展战略课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一个模型,帮助你找到真正热爱的工作—冰山模型

 掌握冰山模型的用法,能够用它来分析自己跟工作的匹配度,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并能精准找到自己喜欢并有成就感的工作。
 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事业有期许,但当下的工作可能无法承载这样的期许,所以会觉得“不喜欢”“很迷茫”。
 你跟一个岗位是不是匹配、匹配程度如何、市场薪资值多少,都是这个模型可以解释的,几乎所有大公司都会用它来进行人才招聘和培养。

1、知识和技能

 冰山模型从上到下有很多要素,最上面的要素是知识和技能,知识,就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认知和经验,比如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知识等等,包括我们现在学习的冰山模型,也属于知识。这跟你大学所学的专业、常看的书、从事的工作、甚至业余爱好都有关系。
 技能是指你所具备的某项专门技术,比如骑自行车、编程、使用Excel等等。
 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也是非常显性,容易看出来的。所以,我们称为冰山上的部分。
 如果在你的工作中很多陌生的内容,觉得每天都信息量很大,来不及接收,感到慌乱和焦虑,很可能就是你的知识技能跟岗位不匹配。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知识和技能比较容易补齐,上上课、看看书、跟资深同事学,一段时间之后就能提升。

2、能力

 冰山模型中间的要素是能力,或叫通用能力,比如学习和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相对知识和技能来说,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比如,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到底如何,很难用一个证书、几道题目来考察,而需要看他在处理很多问题时候的行为。
 知识和技能属于特定领域,而能力则多是通用领域的。如果能力不匹配,在工作中工作效率低下、沟通效率低下,面对复杂的问题无从下手,缺乏成就感,力不从心。能力的培养周期相对长一些,一般要几个月的时间。

3、价值观、性格、动机

 冰山模型最底层包括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这些要素在成年之后很难被改变。,它们会受基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等等的影响。简单介绍一下各个要素:
 价值观是你判断事物的标准。如果你在工作中经常陷入矛盾和纠结,多所做的事情很难发自内心地认同,很可能是价值观不匹配。,比如你做自媒体,公司为了赚钱让你写一些低俗内容,但你觉得那对用户没有价值。
 性格特质则是个人行为的偏好,如果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好像工作量没有很大,但却觉得心累,很可能是性格不匹配。比如,你是内向性格的人,是从独处中获得能量,但你做了一份每天都要不断跟陌生人沟通的工作。
 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动力,做事提不起劲儿来,那很可能就是现在的工作跟你的动机不匹配。,比如你明明是成就感动机,喜欢一定挑战,但你的工作却高度重复。
 工作跟伴侣是一样的,“匹配”比“优秀”重要。
 感觉一份工作不喜欢,有可能是缺乏知识技能导致的慌乱和焦虑、缺乏能力导致的挫败和低效、价值观不匹配导致的矛盾和纠结、动机不匹配导致的没热情,或者性格特质不匹配导致的心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把目标岗位用冰山模型分析一下

第一步,先确定一个你要分析的岗位。

 比如你有一个目标岗位,那么很简单,就用这个岗位来分析自己是不是匹配。但如果你没有,可以先从自己的相关经验出发,框定你能做的几个岗位,一个个分析。这里教你一个技巧,比如你在某个行业做技术服务,但目前的工作不喜欢,想要换,可又不知道自己能换什么,这时候可以去领英等等这类招聘平台去搜索,就搜这个行业的技术服务岗位,然后会出来一堆人,你看这些人的履历,看看他们后来都去了哪里,你就知道潜在的方向了。而且,这个方法也能帮你判断,未来你要去的这个行业和岗位,到底有没有前途,这些原先做该岗位的人,后面的出路是什么
 第二步,在招聘网站上,搜索这个岗位的招聘要求。
 第三步,按照冰山模型,综合分析这些招聘需求。
 你会发现,招聘需求基本上也是按照冰山模型来写的,以新媒体运营岗位来说,有对知识的要求,比如传播学或文学专业毕业、了解内容营销的知识、熟悉新媒体平台;有对技能的要求,比如精通公众号排版工具使用;也有对能力的要求,比如文案写作能力、用户思维、学习能力等等;最后,还有对性格特质、动机等等的要求,比如细心、热爱挑战等等。把它们汇总在一起,就可以得到这份岗位的需求模型了。
 第四步,按照岗位需求模型,与自己进行对比。
 岗位需求模型已经出来了,那么自己就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符合,是否应该换工作或转行。当然,我们很难找到完全匹配的工作,,只是看你是否愿意投入时间罢了。我们平时看一份工作,大都是看冰山表层,比如职责、薪资、办公环境、学历、专业等等因素,可最终你这份工作能不能做好、是否有成就感,其实是很多隐性要素所决定的,今天的内容,其实是把你对工作的感觉给表述出来了,被分解成了你的性格特质、动机、价值观,也就避免了我们一个个去尝试然后看喜不喜欢。搞明白“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比“我应该如何在别人认为的好工作里面成功”,要重要得多.想要让自己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就不应该把它绑在别人的记分牌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好了,今天我们讲了冰山模型,你会发现,它不只是能用在职业选择方面,还可以用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今天稍微提到一点的伴侣选择,还有子女教育,很多父母都给孩子报很多培训班,但孩子时间有限,所以应该选什么培训班呢?是教孩子背背单词和儿歌,还是开发思维的课程呢?如果你知道了冰山模型,相信会有答案。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们所学习的每个方法论和模型,都不是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可以解决几百甚至几千个问题,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面提到,掌握一定数量的思维模型,能解决这世上90%的问题。你会发现,同样的知识量,如果你能用知识解决更多问题,那你的学习投入产出比就是最高的。

1.2 四大要素,决定了你的市场价值

 明确冰山模型各个要素的投入产出比,从而更好地分配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值钱;同时,理解不同类型的岗位所对应的门槛和天花板,帮助择业.
 首先,薪资,也就是一个人的市场价值,无非是跟内部和外部两类因素相关。外部就是机遇、运气、选择等等;而内部,其实就是我们在冰山模型各个要素上的表现,我们的知识技能越多、能力越强、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跟所做的事情越匹配,你的市场价值就越高。所以,抛开运气、选择这些很难掌控的因素不谈,我们今天从内部角度,也就是冰山模型的各个要素,来聊聊市场价值怎么提升。
 整个冰山模型越往下的要素,越难培养、越难发现,比如学一个知识,冰山模型,我跟你讲一下马上就知道,但是提升一种能力,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不是听讲就行的。可是呢,也因为越往下的要素越难,相对也越能成为竞争优势。同时,你应该也发现了,这几个要素并不是独立的,冰山下面的要素会影响上面的要素。举例来说,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有多少,跟ta的学习能力、动机等等都非常相关。如果你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更强、并以追求真理作为价值观,知识储备就会更高。根据研究,冰山底层的要素中,光个性特质就能够解释员工绩效差异的35%,而冰山底层的因素加起来,差不多决定了一个人的70%。

把时间投入在不同的要素上,会有什么结果.

首先是投入到知识。

 单纯的知识储备,如果不能结合思维能力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是很难提升你的市场价值的。

第二种选择是投入到技能。

 有一些职业是有专业门槛的,比如程序员、设计师,这属于技能型岗位,因为这些岗位有一个进入门槛,往往会让人觉得非常有安全感。反过来,像是做销售、市场、运营类工作的人,或者大学学习经管这种万金油专业的同学,常常会觉得“哎呀,我没有一技之长,好没安全感”。门槛高,不代表天花板也高,毕竟没人想要一直拿每个工作的门槛工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技能的定价如何?天花板在哪里呢?取决于该技能的稀缺性。

 技能在稀缺的时期很值钱,一旦行业变动、人才供给增多,市场价值就会下跌,不得不学习新的技能。

第三种选择是投入到能力。

 有一些岗位,对技能没有特殊要求,看起来好像门槛不高,但薪资天花板却很高,而且薪资范围很宽,例如互联网运营、产品经理、项目经理、还有大多数的管理岗位。厉害的产品经理像上亿年薪的张小龙,而一般的产品经理可能月薪才一万,他们的薪资差异并不在于技能的不同,比如谁画的产品原型图更好,而是能力高低。所以,这些岗位也被称为是能力导向型岗位

能力提升是可以跨行业跨职业的,一旦积累到一定高度,哪怕行业不行,换个地方一样可以值钱

第四种选择是投入到冰山模型底层的自我发现。

​  冰山底部的性格特质、动机、价值观这些要素,虽然难以改变和发现,但是,如果我们对自己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找到跟这些要素相匹配的工作,其实也能大大提升我们的市场价值。比如说,我是一个高成就动机的人,在亲和动机方面比较弱,从这个角度看,咨询公司就非常适合我,因为工作挑战大、容易有成就感。但如果我去某个注重关系和家庭氛围的国有企业,那我就会感到不适,最终很难得到提升。环境其实是一种外部驱动力,你选到了适合的地方,自然成长效率就会更高。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好了,从上面的四种选择我们可以看到,从长期来说,想要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把大多数时间花在提升能力和认识自己冰山底层要素上面,是最好的选择。但事实上,大多数人是怎么做的呢?每天打开各种学习产品、不断学很多碎片化知识,练习一些并不稀缺的技能、考各种几个月就能拿下来的证,最后收入还是上不去,反而会觉得很挫败。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容易。它们的获得门槛很低,听一堂课、学一个知识,这是几乎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而能力就不一样了,需要持续投入、刻意练习。人们总是倾向于做容易的事情,而不是正确的事情。

​  第二,受限于目前岗位的定位。前面有提到,其实一些岗位的性质,本身就是技能导向型的,对你没什么能力要求,只需要表格做得越快越好、流程越熟练越好。而人都是有惰性的,在这种岗位要求下,也就没有动力去提升眼前岗位不需要、但长远更有价值的能力了。所以有时候我会说:你选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天花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三,没有看清楚工作的本质。很多人以为值钱的是知识和经验,但并非如此。本质来说,任何工作都是在解决问题,营销解决的是如何让用户知道我们的产品、HR解决的是如何让公司有充足的人才供给等等,往大了说,不仅我们的工作,一家公司也是在解决某类用户问题,滴滴解决打不到车的问题,饿了么解决不想出门吃饭的问题,等等。既然本质是解决问题,所以你单有一个知识就是没用的。你会背很多营销理论,但没法帮公司宣传和卖出更多产品,就是没价值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好了,我们现在知道了,要花时间去认识自己和提升能力。关于认识自己,圈外商学院里有这个课程,但自我认知是一个持续的、慢慢发现的过程,课程也只是供参考,我们这次先不展开。关于提升能力,这是任何职业阶段的人都应该去做的,而且你投入了就一定会有回报。但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两个人,都培养自己的某项能力,比如结构化思维,一个人很快就能提升,但另一个人好像努力了很久也没有太大效果?这跟我们每个人的天赋有关,我下一节课告诉你,关于天赋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大多数人对天赋的误解,并且会帮你找出自己的天赋,让你能够更快速地提升能力,进入发展快车道。

 知识容易获取跟习得,如果不能用它解决问题,几乎就没什么竞争力;
 技能有进入门槛,其市场价值取决于稀缺程度,但长期来说,所有技能都会走向供需平衡,高收入不可持续;
 能力可迁移,并且对知识和技能也有很大促进,值得我们多投入;而每个人的性格、动机和价值观不同,所以做不同的工作,也会有产出的不同。
 总之来说,我们的时间应该多投入在后两者上面,但现实是大多数人都在提升前两者。我们的时间,永远应该花在正确的事情上,而不是容易的事情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布了9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268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22017379/article/details/104677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