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3.深入了解软件测试基础day1

测试基础day1

在软件开发的几十年实践中,人们总结了很多软件开发模型用来描述和表示一个复杂的开发过程,如: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

  • 开发的各个阶段比较清晰。
  • 强调早期计划及需求调查。
  • 适合需求稳定的产品开发。

缺点

  • 依赖于早期的需求调查,不适应需求的变化。
  • 单一流程不可逆。
  • 风险往往延至后期才显露,失去及早纠正的机会。
  • 问题在项目后期才开始暴露。
  • 前面未发现的错误会传递并扩散到后面的阶段,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改良:每个阶段都可以融入小的迭代工作!

 

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缺点

  • 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项目开发风险。适合预先不能确切定义需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
  • 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适合开发小型的、灵活性高的系统)。前提要有一个展示性的产品原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开发人员的创新。

制定计划
风险分析
实施开发
客户评估

软件测试&软件工程

  • 软件测试与软件工程息息相关,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在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得到规范化应用的企业,软件测试也会进行得比较顺利,软件测试发挥的价值也会更大。
  • 要关注软件工程、质量管理以及配置管理与软件测试的关系。

测试模型

 V模型

V模型本身是软件开发中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V模型标明了测试过程中本身存在的不同阶段,从左到右,描述了开发过程和测试过程间的阶段对应关系。

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业务需求、需求规格说明书
概要设计
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接口。
详细设计
模块内部实现的逻辑和方法。
编码
实现上面的设计。

单元测试
检测代码的开发是否符合详细设计的要求。
集成测试
检测此前测试过的各组成部分是否能完好地结合到一起。
系统测试
检测已集成在一起的产品是否符合系统规格说明书的要求。
验收测试
检测产品是否符合最终用户的需求。

V模型的缺点
V模型一大缺点正是它自身的顺序性所导致的。到了测试阶段,程序已经完成,错误已经产生,很多前期的错误一直到测试阶段才发现,甚至无法发现,往往无从修改了。
同时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在需求阶段很难把用户的需求完全明确下来,因此,当需求变更时将会导致阶段反复,而且都要重复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过程,返工量非常大,模型灵活性比较低。

W模型

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并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和设计阶段也同样要有测试活动。

优点:开发和测试伴随着整个开发周期,需求和设计同样要测试;更早的介入测试,可以发现初期的缺陷,修复成本低;分阶段工作,方便项目整体管理。
缺点:开发和测试依然是线性的关系,需求的变更和调整,依然不方便;如果没有文档,根本无法执行w模型;对于项目组成员的技术要求更高!
定义:开发一个v;测试一个v组合起来的模型(w模型也叫双v模型)
总结:v模型适用于中小企业,w模型适用于中大型企业(因为人员要求高)

黑盒测试的分类

功能测试(functiontesting)

是黑盒测试的一方面,它检查实际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
逻辑功能测试(functiontesting)
界面测试(UItesting)
易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ing)
安装测试(installationtesting)
兼容性测试(compatibilitytesting)

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

峰值(后面详细 现在了解)是软件测试的高端领域,性能测试工程师的待遇和白盒测试工程师不相上下,通常我们所说的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一般就是指性能测试或是白盒测试工程师。

一般性能测试

时间性能(事务响应时间等)
空间性能(系统资源消耗)
稳定性测试
负载测试:通过负载测试来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压力测试: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者刚好不能接受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够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MarlonKang/p/1239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