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定理”这个自然界第一定律,你们都悟了么

 

“熵增定理”这个自然界第一定律,你们都悟了么

有人说过“如果物理学只能留下一个定律,我会留下熵增定律”;

有著名人士说“熵增原理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无上的”;

也有著名的科学家在阐述生命是什么的时候说过,“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主”;

为什么熵增定律如此重要?

因为它揭示了宇宙的终极演化规律。

这个规律包括我们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的规律演化,生命里又包括了个人和群体及企业的演化规律;

非生命,比如物质总是向着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会变乱,耳机线会凌乱,热水会慢慢变凉,太阳会不断燃烧衰变……直到宇宙的尽头——热寂。

生命与个人,比如自律总是比懒散痛苦,放弃总是比坚持轻松,变坏总是比变好容易。少有人能做到自我管理,大多数人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学习不规律。

生命与群体,比如大公司的组织架构会变得臃肿,员工会变得官僚化,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也会下降;封闭的国家会被世界淘汰。

这些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一个定律来解释——熵增定律。

“熵增定理”这个自然界第一定律,你们都悟了么

因为事物总是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容易和舒适

因为所有事物都在向着无规律,向着无序和混乱发展,如果你要变得自律,你就得逆着熵增做功,这个过程会非常痛苦

因为到”无序化”代表着混乱(实质是随机运动);

从熵增定律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到三个重要结论:

结论1:如果没有外部能量输入,封闭系统趋向越来越混乱(熵越来越大)。

比如,如果房间无人打扫,不可能越来越干净(有序化),只可能越来越乱(无序化)。

结论2:如果要让一个系统变得更有序,必须有外部能量的输入,保持开放。

第二定律规定水只能流下山,物体本身不会上坡。如果我们希望水能够上坡,我们必须提供外部能量来将水泵送到山上。

结论3:当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无序,而且“无序”的增加程度将超过“有序”的增加程度。

上面三个结论在物理学上是很明显的。假设一杯冰水,如果没有外部能量输入,在常温下冰块将会融化(结论1);要让它变得更冰,必须有外部能量的输入(结论2);当它变得更冰的同时,周围的温度一定会升高(结论3)

熵增定律与创业

创业的过程也是一个能量的熵增与熵减的过程,避免创业过程熵增过大,企业变得无序;所以一个企业必须有一个大股东做最后的决定,所谓的平均股份的企业,会死得很快;这也是目前大部分投资人投资一个企业的定律;

没有外部能量输入的创业,将导致封闭系统的企业越来越混乱和失败(熵越来越大);如果要让一个创业企业变得更有活力和有序,必须要外部能量的输入;也就是创业企业的老板需要不断的找人,找最合适的人,打造一个开放的系统,同样也要不断的淘汰不合适团队的人。

比如某个技术大拿拥有一套牛逼的技术或者技术解决方案,如果固步自封,不懂开放,找不到合适的营销合作成员,那么这个牛逼的技术解决方案只能自我欣赏的份。这就是熵增理论的开放性的增加,将能量的消耗降低,甚至增加更多的能量,让事物发展得更长远;同样的道理,如果拥有销售团队的创业,永远只懂得代理别人的产品,赚取眼前的利润,那么总有一天会被上游踢掉的危险,这个时候,投入巨资研发属于自己的技术产品,保持开放合作的心态,打造一款自己的产品进行销售,就是一个熵减的过程;当然这个熵减的过程有可能失败,但如果保持开放的体系,肯定有成功的一天。

当年的马云,是销售体系打造得非常好,阿里铁军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如果只封闭在B2B这个体系,将做不成如今的巨无霸,只有当他花费巨资打造了有技术含量的支付宝、淘宝、云计算体系后,这个航母才能在如今的市场上此诧风云。

如今的华为,看上去很强大,其实当年就是一个交换机的代理商而已,每年赚点小钱,过得也很滋润;但是没有当年任正非破釜沉舟的投入研发自己的产品,保持开放的体系,让企业不断保持能量的充足,不断熵减能量就不会有如今的硬气华为;熵减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因为要投入很多钱,要请很多人,要吃很多苦;但跟死比起来,这些熵减的措施都不算什么。

熵增定律与守业

许多大公司走向灭亡,正是无法控制熵增,企业产生无序。因此,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减少熵的增加,反熵增。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在1998年亚马逊致股东信里出现了“反熵”一词。他说:我们要反抗熵,而这也支撑是亚马逊成为千亿市值公司的重要理念之一。

他用自己的管理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三条抵抗熵增定律的经验:

第一,抵制形式主义。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很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即工作流程没有为结果服务,只是走走过场。所以贝索斯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积极适应外部趋势的变化,快速做出决策。

第二,两个披萨原则。亚马逊有60多万员工,但是大多数团队都非常小,一般不多于10个人,两个披萨就能解决伙食问题。

因为贝索斯认为,过大的团队会限制个体发挥,导致创新停滞。而小团队能够让每个员工的创意不被流程和庞大的架构所扼杀,公司就能拥有高度适应力,可以根据市场和用户的情况随时作出反应。

第三,建立开放系统。亚马逊会把现金流源源不断地投入到一些全新的领域,比如AWS云服务、FBA物流体系等等。贝索斯认为,如果亚马逊只是停留在原来的主营业务上,企业最终会走向死亡。而进入新的领域,新的挑战将会激发团队的战斗性和创新能力。

熵增定律与个人发展

根据熵增理论,生命是有序的生物结构,它必然走向混乱无序的状态——死亡,所有人的生活就是在做熵减的工作;当一个人依靠意识,有目的而持续不断地减熵时,他则可能达到个体所能成为的理想状态——可谓是“超人”

如果不去对抗熵增,我们的生命力就会在封闭系统内或平衡状态中逐渐变得毫无生气、死气沉沉。那时,即使生命尚未终结,生命力也已戛然而止,也就印证了那句著名的话“很多人20岁时就已死去,到80岁才埋”。

那么如何要对抗熵增,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由一位名叫普利高津的科学家提出的,他也因为这个理论而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有两个最为重要的特性,一是开放性;二是非平衡。当一个系统具备了“耗散结构”后,它就能够有效对抗熵增。

所以,人如果想将自己打造成“开放系统”,就需要做到至少五件事:

  第一,用“成长型思维”代替“固定型思维”。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能够沉着应对挑战,他们不怕犯错或难堪,而是专注于成长的过程。他们对于失败不害怕,因为他们知道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它们终将变为成功。

  正如科研大数据所告诉我们的:如果一个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这项优势就可能消除最富有家庭与最贫穷家庭间的差距,因为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第二,用“流量思维”代替“存量思维”。

“存量思维”的人相比在学习上给自己做出投资,他更愿意把钱存起来,让它产生利息;相比换个更适合更有前途的岗位或行业,他更愿意继续做现在这个安稳舒适的工作;相比将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好书推荐出去,他更愿意悄悄的收藏起来;相比与那些优秀者深入交流,他更愿意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流量思维”的人更愿意折腾,更愿意分享,更愿意通过分享财富获得更多的人支持和加速自身的发展;

  第三,用“终身学习”代替“临时学习”,用“终身探索”代替“不再探索”。

“终身探索者”,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对自我、对他人,都始终有着浓烈的好奇之心,他们想要探索那些不懂的东西,想要解开那些难解的奥秘;不论是从一场电影、一次旅行、一本杂志,还是一次对话,他们都能从中探索到新鲜的信息、知识或智慧。他们就像是一些敞着口的容器,在贪婪的吸取着来自于外部世界的一切。

  第四、从“舒适区”走进“学习区”,甚至“恐慌区”

  “舒适区”是美国人NoelTichy提出的理论,图里的3个区可以表示为你想学习事物的等级:

  最里面一圈是“舒适区”,它代表的是对你来说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非常舒适的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是“学习区”,它代表的是那些对你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的工作、学习、思考。

  而最外一圈则是“恐慌区”,它代表的是超出你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在舒适区里,你能得心应手,因为每天都是处在熟悉的环境之中,做着自己在行的的事,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到非常舒适。

  这就是暂时的“平衡态”,因为你无需过多努力就能使所有事物都达到一个相对平衡、比较舒适的状态。

  然而,不要忘了,平衡态正是熵最大的时候。

  这时,你学到的东西很少,进步缓慢,缺乏挑战和流动。这是一个看似平稳安逸,但却危机重重的状态,也就是“假性繁华”。

  如果想要对抗人生熵增,按照耗散结构,你就须得远离平衡态,也就是离开那个让你感到非常舒适的区域,主动走向“学习区”,甚至是“恐慌区”。

  第五,颠覆式成长。

想要远离平衡态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走在漫长的平路上,然后跃上巅峰,在好不容易跃上巅峰之后,又要开始第二条成长型曲线,就这样,不断进行自我颠覆。

  而这种自我颠覆之所以很难,是因为当我们一旦到达成长型曲线的上方平台,惰性就会产生。这时,是某阶段职业生涯的巅峰期,是某阶段自我发展的巅峰期,是一个看起来非常不错的状态。然而,如果一旦在这个平衡态停滞,你便不再获得成长与进步,最终的结局就是熵增加剧。

高考完成进入大学,是人生跃入了一个新的巅峰平台,如果在毕业之后没有一个大的突破,人生的熵增就会越积累越多;有些人通过工作,有些人通过创业,成功的对抗了熵增,进行了人生一次重大的熵减;很多人通过熵减获得了生活及事业的极大成功,由于没有及时的自我颠覆,慢慢又积累了大量的熵增,最后能量慢慢消散,归于平静;

作为一个普通人需要做这么多熵减么?我平平淡淡的工作,平平淡淡生活。但是现实中熵增积累太多就会产生很多负面;比如你想平淡的工作,结果失业了;失业了就会影响生活的质量;没有好的生活质量将会产生更多的熵增;富二代是否可以不做熵减了呢?君不见现在那么多富豪破产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发展么。

  这就是物理学中的熵增定律带给我们的人生底层逻辑 - 终其一生,我们都要对抗熵增,不然我们的生命力就会在默然中走向消亡。

发布了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 · 访问量 3374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angxr88/article/details/1042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