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华为:给园区安防加点“智慧”

申耀的科技观察

读懂科技,赢取未来!

前不久,跟多年不见的同学,约在他们公司聊天。当车开到大厦停车场入口时,提示牌显示了欢迎语,自动放行……

事实上,车牌识别现在已经是停车场管理的标配。但是让普通员工通过内部OA系统,预约时间,车位,录入车牌,让客户优雅的进出园区,目前还很少有人做到。

可以说,传统园区安防,依然还是“傻大黑粗”的固有形象。

不奢望英国管家式的体贴、善解人意,优雅得像个贵族,温馨惬意让人记不起安全问题。但是安防系统能不能再柔和点,再人性点,不把每个人都进行重点防范?

也许华为智慧园区安防解决方案,正是大家需要的。

传统园区安防挑战重重

我们先来看一看一起真实发生的火灾案例。

早上8点59分,消防中心显示食堂天台烟感报警。监控室派人现场确认。

9点01分,5名消防人员到现场灭火,但是火势已经难以控制。于是报警,通过内部广播疏散员工撤离。

9点5分,工程人员赶到现场,切断电源,关闭风机,其他消防队员和保安人员赶到现场。

9点15分,火灾被扑灭。

从接到报警到火灾扑灭,共计16分钟,高效吧。相信国内90%以上的单位没有这个行动能力。

但是在这个案例,火警却变成火灾,经济损失已经造成。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火灾范围没有进一步放大,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个案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警报响应时间太长,没有第一时间控制住火情。背后根本的原因在于应急事件中,人事物无法协同,事中的智慧调度混乱,各业务系统孤立。

可以看到,在这个案例里,如果烟感报警第一时间,能判断灾害等级,第一时间就配备人员物质现场灭火,那么火警就会在第一时间消灭。

如果火警处理的要求是黄金时间快速反应,那么烟感之类的预警系统可靠性就是关键。误报、漏报,将会使重金打造的快反机制或者疲于奔命效能下降,或者成为被绕过的马奇诺防线,成为摆设。

还好,烟感虽然简单,但是一直都比较可靠。

但是在边界检测里,传统预警系统就太不靠谱了。

园区的边界检测,就是判断园区围墙是否被非法突破。传统的方案是部署红外对射围栏,通过实时监测红外线是否被阻断来判断是否发生边界入侵。

一份周界勘察的调研数据,就显示了这种预警系统的不靠谱程度,误报率最低的是98%,最高的是100%。

这并不是器件质量问题,而是红外对射这种方案,本来就无法识别阻断光线的是调皮的猫猫狗狗,还是婆娑舞动的树木。

边界检测不靠谱,就必须增加巡视,于是人力的开支就必须增加……

譬如某手机工厂,保安就需要3500人,等于一个团的兵力了。每年安保的人力成本就过亿元。

这些还是看不见地方的安全挑战。在员工看得见的地方,安全到未必一定,然后麻烦是随时体验。

早高峰拥挤的交通本来就让人烦躁了,但是到了公司,排队打卡一样郁闷。然后总有人忘记刷卡,每月人力资源必须耗时耗力的去核对这些漏刷。或者干脆提供一个比例,算官方漏刷率。认卡不认人的门禁系统,经常把领导拦住,而伪造、遗失、离职没取消的卡不该来的,都可以来。

员工发发牢骚也就罢了。这套繁琐让客户也来体验一把。提前要预约,进门先盘查,前台要登记,看起来牛逼的安保系统,更像是对老实人的层层刁难。而对真正的坏人,往往又无能为力。

传统安防,最大的问题是智能化程度太低。各自为战,无法协调,越负责系统效率越差。这都9012了,园区安防还是要靠时时刻刻增加麻烦来刷“存在感”吗?

给园区安防加点“智慧”

针对这些问题,华为提出了智慧园区安防解决方案。

比如对边界检测,华为就利用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入侵探测、报警,从而实现周界防范。华为摄像机内置深度学习算法,针对小动物、雨雪及逆光干扰进行优化,有效降低周界误报率和漏报率,误报率和漏报率低于5%。

此外,安保人员还可以选择一组摄像头,制定巡逻线路。跟传统保安步行或者用园区内低速交通工具巡逻不同,设置好巡逻线路后,保安亭直接观看视频即可完成。视频会设置随机问题,确保保安观看视频时专注。一旦视频巡逻发现异常,会及时通知机动岗及时处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安的工作强度大大降低,工作体验得到改善。

传统安保车辆管理侧重在出入口,基本可以做到无感通行。但是进入园区,车辆是否按照规定线路行驶,是否停放整齐有序,例如车库出入口,消防通道等等禁停区域,往往都只能通过保安事后处置的方式提醒管理。在华为的智慧园区安防方案里,可以做到车辆的轨迹跟踪,重点区域违规停放的实时提醒。

智慧园区安防解决方案,还很容易与OA等系统集成打通,访客预约变得更加容易。

针对考勤,门禁的需求,华为提供人脸识别方案。该系统支持20万张人脸快速匹配身份,让员工能够在1秒内直接刷脸进入园区。员工进出园区,刷脸秒级开闸,园区和楼宇出入口,也通过人脸识别,员工几乎感觉不到安防系统的存在,一路畅通。但是对非授权人员,则会发出,实时告警。

同时,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安防解决方案支持黑名单库管理与布控任务下发,人员身份实时识别与告警,结果实时查询和统计;在发生意外事件时,安防排查可以以图搜人,可以跟踪人员轨迹,回溯历史,处理时间得到数量级的提升。

以华为深圳总部基地培训中心的智慧园区为例,安防项目投入运营以来,事件响应时间从7.5分钟降低到2分钟,处置效率提升了50%;员工、访客在园区的体验也变得更自如;综合能效下降10%,设备寿命延长10%。

人脸识别考勤不新鲜,但是支持20万人脸规模还保证秒过,排除背景复杂干扰保证准确性,就很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智慧园区安防解决方案中的摄像机,与传统的安防摄像机相比也有很大不同,对于智能安防而言,首先要通过智能摄像机提取出监控视频的有效数据。以华为人像卡口摄影机为例,其每秒200张人脸/帧的计算量,可实现对人群密集区域的实时特征充分提取、特征比对等功能。

之所有华为安防摄像机有这么强大的能力,关键在于其嵌入的AI芯片。昇腾310是华为自主研发的边缘AI芯片,单芯片支持16TOPS(INT8)高算力,仅需8w功耗。基于超强算力,全新的安防智能摄像机可以1拖N的方式,让传统普通的高清摄像机也拥有AI能力,实现摄像机算力协同共享,支撑存量普通数字摄像机快速智能化改造,这大大降低了传统安防升级到智能化的成本。

视频回传到视频云平台后,华为的视频云完全基于云华架构设计,基于华为“鲲鹏+昇腾”处理器的智能存算检模式,支持通过SDK和API方式加载各种算法,打通各个业务模块,实现多算法直接的协调配合,满足各行业各细分场景和集成场景的智能需求。

通过“端边云”全协同,不但训练新的模型升级摄像机,还可以在云端融合更多数据,打通各个子系统屏障,增加更多智能应用,安防系统由此成为企业园区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通过上亿张图片的学习,摄像机在阴晴雨雪雾天都可以快速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呈现出最优视图效果。

为了适应用户多变的业务场景,吸引更多合作伙伴丰富应用,华为还发布了基于智能视觉与感知的智能视频算法商城Huawei HoloSens Store。在算法商城,用户筛选出目标算法后,支持一键在线安装摄像机。用户可以通过实况查看算法的实时运行画面,还可以对比多个算法的运行效果。

另外,对有开发能力的合作伙伴,算法商城还提供开发支持,开发者可以在一站式开发平台基于华为摄像机的属性进行模型训练、转换,形成算法文件包,还可以在线申请所需SDC进行远程算法调试,真实测试算法效果。算法商城提供多种入驻模式和商业模式组合,让合作伙伴和用户能够“随意挑”、“快速换”、“放心用”,提供丰富的个性化选择和定制开发的空间。

这就是华为独特的智慧园区安防解决方案体系。

重新定义园区安防未来

2019年8月,华为发布了全新的安防品牌HoloSens。发布会上,华为智能安防产品线总裁段爱国谈到了方向:“从高清到智能,我们认为有四大工作,第一是数据,第二是智能,第三是开放,第四是安全。” 

华为智能安防产品线总裁段爱国

落实到解决方案上,华为判断园区安防系统发展的趋势就是:多维感知、云化联网、智能驾驶。

从园区边界到门禁,从园区公共区域到办公室内部,从车辆到人员,丰富多样的数据通过园区监控云平台汇聚,然后在可视化的综合安防平台上实现多系统融合。办公楼宇监控室、门卫监控电脑,分院区保安室,园区保安处都连接到视频云上,实现多级管理。

更重要的是,车牌识别、人脸识别、人数统计、智能跟踪、聚众识别、卡口联动可以很方便的与OA、Hr、物流等业务系统对接,成为数字化企业的一部分。

很明显,软件定义的智能摄像机、视频云、AI框架构成了华为安防方案的基础骨架,在传统以看和记录为主安防像智能化转型的过程,华为给更多的伙伴留白。在算法商城,基于开放架构,在智能摄像机上实现更多扩展,应用到更多的行业。这些其实都是专业合作伙伴施展拳脚的空间。

在罗湖的某幼儿园,华为智慧园区安防解决方案就满足了安防,又远远超越了安防。

早晚上下学时间,幼儿园门口接送小朋友的家长人数众多,活泼好动的小朋友,一不小心就脱离爷爷奶奶的视线。这不,急得团团转的爷爷只好求助于门口保安。保安熟练的利用华为的安防系统,快速搜到了小朋友,然后利用轨迹跟踪,发现小朋友已经跟同伴安全进园。爷爷如释重负。

园内上课,一个班30几个小朋友,两三个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通过对园区内活动场所的视频覆盖,老师在现场,安保人员通过视频互相配合,很容易识别潜在风险,及时提醒。幼儿园再也不用因噎废食,为了安全而限制小朋友活动。这时候安防系统的功能已经超越安防,进入到教学活动中了。

这就是一个精彩的软件定义摄像机,通过算法更新增加智能的案例。

毫无疑问,从单维视觉到全息感知、从看见走向预见,从防控延展到业务,华为重新定义了园区安防的新未来。

#12月24日,2019华为智能安防城市峰会将在广州圣丰索菲亚酒店召开,点击“阅读原文”,更精彩更深入更直观的体验,去现场感受吧!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媒体人申斯基(微信号:shenyao)创办,16年媒体工作经验,拥有中美两地16万公里自驾经验,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发布了463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65 · 访问量 24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5AeN4Hhx17EDo1/article/details/10362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