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人生的12条法则

法则一:保持自信

立正站好,抬头挺胸。

很多人的仪态让人不敢恭维,而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因为人们的仪态往往直观反应了人的内在心理状态。

在此,作者举了非常生动的龙虾例子,自信的龙虾往往都是抬头挺胸,无所畏惧,所以战无不胜;而不自信的龙虾垂头丧气,显得不堪一击。

人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下意识地去纠正自己的仪态,至少抑制一下自己的沮丧而不显得狼狈,就会有积极的效果。纠正自己的仪态,改变自己的状态,是自我改变的第一步。只有迈出了第一步,才有可能继续前行。

 

法则二:学会爱自己

传统认知里,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几乎所有人都教导我们,要乐于奉献,要勇于付出,要多替他人着想。可是,乐于奉献真的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吗?

事实上是。很多人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会如何爱别人,如何替他人着想,反倒是一辈子都不懂得如何去爱自己。

可是,这世界上最宝贵的事情,其实就是如何照顾自己,如何爱自己。

你得知道,如果你在人际交往中热衷于不求回报的付出,你就会允许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受委屈。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在不断地受委屈抑或是不停地被伤害之后还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就算是圣人,也很难做到。试想,假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一直是一个坏心情的状态,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在无意识之中就将我们的坏心情一览无余的袒露给对方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人际关系的破坏。久而久之,人际关系的裂痕就会越来越大。

我们自以为牺牲自己、 不求回报的付出会让我们成为讨喜的好人,殊不知,我们却在心存怨念的路上一步一步变成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老好人。

试想,对于你心爱之人,你是如何对待他的?

如果你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那么你就应该像对待他们那样对待自己,尊重他们那样尊重自己。照顾好自己,把自己当作一个有潜力的人而且是对周围的其他人都很重要的人对待,不仅是因为你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其他人,更多的是,照顾好自己是你应尽的职责。

 

法则三:慎重择友

择友要慎重,你有必要摆脱那些损友,真正意义上的损友,他们不希望你前途远大,飞黄腾达。你没有道德上的义务和那些让你的人生变得灰暗的人保持联系。甚至有必要主动和那些内心阴暗的假朋友保持距离,敬而远之。真正的朋友,他不会因为你变好了而眼红,他会举起酒杯祝贺你,就像王小波所说的,爱人走了,就像鸽子飞走了,虽然自己心里难过,也会衷心祝福它的飞翔。

 

法则四:只跟昨天的自己做对比

要比较,但不是他人比,而是和昨天的自己去比。

你要知道,与他人作比较是失败者的一贯作风,甚至是象征懦弱的表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你通过比较来取得所谓的“自我良好”,这是一种瞬间就可以得到的胜利,或者说是不需要付出任何的代价就可以获得的优越感和自豪感。然而优越感都是一时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优越感更容易随风而逝。

可是弱者的脑子里都会有这样一种侥幸心理,他们往往都希望自己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力气,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努力和心血, 不需要遭受太多的磨难和挫折,只需要得到一个立刻速效并且奇迹般的答案即可。只要这个答案可以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

相对于弱者而言,强者往往不会去与他人作对比。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是和自己做对比。在他们看来,只有今天的你比过去的你更出色、更优秀、更强的时候,你才是在成长和进步的路上马不停蹄的前行。只有不断的努力让自己比昨天的你更加优秀,你才能获得更加自信的资本。

而恰恰是这种自信的资本,才是你足够认可自我的源泉。

但是,如果你想变得比昨天的你更好的话,那一定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时间和精力,并且与你的智慧、你的努力尝试、你的不懈努力甚至是屡败屡战的勇气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在有意无意的和他人作比较,那么我希望你能停下来。不管你好抑或是不好,自信抑或是不自信,我希望你都能正视自己的行为,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因为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就会给自己贴上一个弱者的标签。你越是与他人作比较,你就越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弱者。可怕的是,这样做的后果却是后患无穷的。一旦你给自己贴上一个弱者的标签,你就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出更多弱者的姿态。比如说容易放弃,容易怕麻烦,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比如说与人交谈的时候不敢大声发言,与人握手的时候握的力度也很小,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只有弱者才会展现出来的品质。诸如此类的弱者姿态会让你变得愈加不够自信,愈加不认可自己,愈加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当你习惯性的跟自己作对比,并且能够不断的进步,每天都能做的比昨天更好的时候,你才能够走出当下的那种绝望、自卑、无可奈何、无计可施的牢笼,你也才能顺着金字塔往上走,变成更出色的人。

 

法则五: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不知不觉地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而我们,也不知不觉地习惯了用自己的三观去评判一个人,评判一件事。

但更多时候,这套价值观反而成了我们对于一件事,一个人,好与坏,恶与喜的直接评定标准,我们强烈的渴望,对方能够遵从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标准来做一件事情,来进行下一个动作。

但事实上是,你可以不认同他人的行为,但你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他人身上。

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个价值观,一点点微小的不同,便是处处的不同,以自己的善恶情感来引导舆论,强加在他人身上,未免有失偏颇。

 

法则六:多做让自己欣赏自己的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夸夸其谈治国齐家平天下之前,先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再说吧!

打扫自己的房间既是一个具体的事情也是具有象征意义,意味着先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

生活本身就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这个世界又恶意满满,如果我们囿于此时此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我们也会变得恶意满满,最终也成为一个悲剧。

那到底要怎么办呢?

一方面,停止做那些会让我们变得渺小自卑脆弱的事情;另一方面,多做那些有意义的事情。每时每刻我们都会面对很多抉择,选择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去做那些会让自己强大起来,让自己有信心,让自己内心骄傲的事情。

 

法则七:追求满足感

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一时的欢愉。

做有意义的事情意味着要做出牺牲,特别是牺牲当下,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为了将来不痛苦,我们宁愿忍受当下的不快乐。

所谓的快乐是很短暂的,但是痛苦却伴随着很长的时间,所以追求一时的快乐不如追求很长时间的不痛苦,或者另一种幸福的境界,那就是一种介于痛苦和快乐之间的中间地带,即满足感。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内心却很满足;虽然爱你很辛苦,但是却很满足;虽然教孩子很辛苦,但是也很满足。

 

法则八:正直诚实

不要撒谎,因为撒谎会让我们变得脆弱,我们自己能感受到,别人也能感受到。但是说真话又很难,因为事实的真相本身就很难说清,所以至少不要说谎。

 

法则九:学会倾听

我们的经验、知识、智慧,归结起来无非两条获取途径,一是亲历,二是借鉴。亲历自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长知识”的办法,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如若不是曾经被鱼刺卡过喉咙,又怎能真真切切体会到认真吃鱼的重要性?如若不是被渣男骗过甩过,又怎能从此擦亮双眼不再为情所蒙蔽?这种亲历的痛苦如同火炙过皮肤一般,留下永久的疤痕,从此提醒自己“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然而,不是所有的智慧都可以如此习得。如同古人慨叹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样,如果得等到父母去世才能真正明白孝敬,那么此智慧于自己而言已经无多大意义了。有些挫折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经历,有些却是一次性的,如同交通事故、健康问题等等。况且人生短短数十载,有些时候绊倒你的坎,今后都不会有机会遇到,那么这时候你所长的经验教训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所以我们才要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去借鉴,从而在未曾亲身经历的情况下也能增长智慧。

 

法则十:学会表达自己

说话不要含糊,要准确。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有话一定要说出来,因为只有说出来了,清楚地表达了,问题出在哪里才会一目了然,而唯有如此,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一旦你不说出来,总是忽略问题的存在,总是自欺欺人,而那个你没说出来的问题就会在一团混沌中变得格外巨大,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把你淹没。

 

法则十一:不断探索自身潜能

每个人地潜能都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地挑战极限的过程中,人才会不断地成长。

所谓“玉不磨,不成器”。而那些害怕危险而裹足不前的人,也就永远地停留在了原地,不再成长,因为本身也不愿意成长,因为成长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害怕痛苦,甚至拒绝了成长。

 

法则十二:自我疗愈

第十二章主要讲了一些家长里短,很温暖。年幼的女儿得了奇怪的病,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战胜困难,一步步从黑暗中走出来。这里涉及到了具体的生活细节,大家早晚都会面对,比如至亲的病重甚至离去 ,我们要如何处理。面对这种大的变故,我们要把时间窄化,不要想得太遥远细致,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不然你只会觉得无所适从。抽出一些具体的时间和重要的人一起好好讨论一下解决方案,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当经历了这些大的变故,人容易被打倒,容易一蹶不振,即使站起来,也已经不复当初了,不仅如此,生活本身也是洪水猛兽,面对这么狰狞的人生,我们要注意一些生活中那些极具治愈效果的细节,往往是这些细节,即便是微不足道,却让我们觉得不虚此行

发布了7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78 · 访问量 22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8289815/article/details/103111936
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