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ndroid开发的你,还在对“快应用”无动于衷?

        刚刚过去的一周,发生的事可谓颇丰,首先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之战”,虽然还未打响,但带来的冲击波没波及到你,我到不知道,可以肯定的已经波及到我了,如何波及,看看股市你就知道了,大国之间的较量,受伤的似乎永远是我们这些平民,心累;除此之外,上周的3月20日,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华为、小米、OPPO、vivo等九大手机厂商共同发布“快应用”标准,并宣布共建“快应用”平台,怎么个意思呢?你就记住,也许以后,不掌握“快应用”技术,你的饭碗旁边又蹲了几个人就行了,哈哈,这是个玩笑。


        什么是“快应用”呢?就是九大手机厂商基于硬件平台共同推出的新型应用生态,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即点即用,享受原生应用的性能体验,细细一想,我类个去,这和微信的小程序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换了一个平台罢了,人家叫小程序,他叫“快应用”,明显是赤裸裸的进行竞争,俗话说,一山不能容二虎,我们不得不去猜想,此时九大厂商推出来类似于小程序的“快应用”寓意何在?仅仅是和腾讯竞争吗?

        竞争是肯定的,如果没有触及到手机厂商的利益,那么也许就没有此时“快应用”的诞生,我们都知道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的一个超级App,月活跃超10亿用户,让微信具备了生态扩张的极大潜力,被称为移动互联网下一站的微信小程序,在微信的扶持下,也有了爆发之势。在2017年7月,“微信之父”张小龙曾表示未来2年内,小程序将取代80%的APP市场,而截至2018年1月15日,微信小程序日使用用户数突破了1.7亿,当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0亿之际,小程序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分发平台,试想一下,微信此举有可能垄断移动App的流量分发入口,让对软件服务收入寄予厚望的手机厂商能不害怕吗?

        推出“快应用”,获得应用的分发无疑是手机厂商想夺回的一大重点,毕竟当下的境遇,诸多应用的下载已经出现瓶颈,由于“小程序”的出现,原有的这些应用的数据与资源被微信夺走,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流量的大量真空将无法进一步把握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而无法推动使用体验的升级,此时推出“快应用”,除了利益的竞争,也存在着自身的改革。从技术的角度进一步来看,打开应用程序下一步应该会通过Siri这样的语音交互方式,这也是安卓系统接下来需要突破的一个方向,在这个层面上也会造福于手机硬件商,所以类似‘快应用’这样的平台出现应该是必然的。

        “快应用”的出现,作为Android开发者的我们是不是也要赶上这波潮流,学习下这门技术,我觉得有这个必要,说不定“快应用”火起来了,自己有这方面的技术还是好的,当然了,“快应用”的发展也许并没有那么顺利,理论上来说,假如手机厂商能够抱团形成合力,那么以大家的总体量还是有望和微信小程序较较劲。“快应用”这个设想很美好,但现实是摆在它面前的难关重重,难以逾越。

        1、利益分配是难点,手机厂商之间的合作基础脆弱

        企业在联合之初都冲着1+1大于2去的,但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和考量,实际运作中意见容易相左,因此难以形成合力最后沦为形式。比如之前万达联合百度和腾讯做电商,三个异业巨头联合看起来很有前景,但现实中腾百万还是失败了。这么多家平时拼得你死我活的同行联手,其未来前景更加不乐观。一旦在市场竞争中出现矛盾冲突,就很容易影响到在快应用上的合作,毕竟目前在大家的营收中都还是小块头。本来就脆弱的合作基础就很可能瞬间破裂,重回各自为战的状态,甚至可能倒戈,采用腾讯小程序的技术标准。

        除非它们能把各自的这块业务全部拿出来,像国内银行那样成立类似银联的企业法人,让其独立经营。这样对于小米这样先发做得较好的企业来说有点像割肉不舍,让其股权占大一些的话,其他厂商又觉得不公平。而且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似乎这些国产厂商也仅仅是达成了技术上的联盟,并没有更强的合作意向。

        2、容易被经济利益左右,滥于扩张影响用户体验

        国产手机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就是系统带的广告太多,以至于垃圾信息拥塞影响用户体验。不是说国产厂商技术达不到,而是难以抵挡广告收入的经济诱惑。系统广告如此,未来的快应用也很可能步其后尘。从目前的观察来看,手机系统中快应用的入口实在是太多,而且过于主动。以小米的直达服务为例,在MIUI中目前就有url场景(链接启动)、应用商店搜索入口、应用商店分类入口、全局搜索入口、传送门入口、浏览器入口等多个入口,据说入口还在增加中。这就好比我们通常希望在工作中工具摆放在适当处备用,但也不会希望到处是工具影响正常作业一样。

        不少小米用户在网上抱怨,吐槽直达服务露出太多,对自己的日常操作形成了严重骚扰,希望能关闭掉该服务。国产手机厂商很难做到像张小龙团队这样,保持着极端节制的产品理念,在用户体验优先的前提下让即用即走成为可能。

        3、缺乏使用场景和用户粘性,难以和微信相抗衡

        在微信里调用小程序时非常简单自然,比如说朋友推荐一件好货过来,或是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拼团优惠,直接点击就打开了。相对来说,类似的场景在“快应用”很少,这是它最大的劣势。设想一下:用户通常是直接在微信中点击一步打开自带小程序,还是离开微信找入口再调用“快应用”呢?我想实际可能几乎没有人会增加操作步骤,给自己添麻烦。

        微信的高频使用率,对于用户来说还着很大的优势,顺手就打开微信在用户看来并不麻烦,但点击其他不常用的应用却被看成是很高的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支付宝实际打开步骤并不比微信多、但很多人习惯在线下用微信支付购物的原因。“快应用”将来也会遇到这个问题,或许产品和功能做得比微信小程序还好,但却无法改变用户的固有使用习惯赢得市场。

        4、微信小程序占据先发优势,形成一定的竞争壁垒

        前面说过,截至2018年1月,微信小程序达到了58万,日活跃账户超过1.7亿个。微信小程序的用户数量更是达到了4亿多,相当于近半微信用户已经成为微信小程序的用户。同时,微信小程序吸引了众多的企业用户和开发者,对于后来的“快应用”来说,说服他们转投自己阵营有着很高的转换成本。这些发先优势,对手机厂商的“快应用”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壁垒,增加了突围的难度。

        基于以上诸多难关,并不太看好手机厂商“快应用”的前景,不认为它能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更遑论打败微信小程序的好事。最终的结果极可能是:它们只是达成了一个技术性规范标准,实际还是各自回家干各自的买卖。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快应用”的积极因素。它至少代表着国内手机硬件厂商开始反思自己在安卓生态中的地位,寻求转型和突破以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利益。这个方向显然是对的,即便不能击倒微信小程序等对手,只要能从未来的应用分发和流量市场上争取到一部分利益,也是可视为成功的表现。

        那么的悲观仅仅是一个设想,毕竟你越不看好,也许它会发展的更好,“快应用”的开发也并不是很难,大家可以参考下官网:https://www.quickapp.cn/,来进一步的学习,也许,你的快人一步,以后会给你带来一份机遇。

        “快应用”未来的发展到底如何?毕竟这一标准刚刚设定,谁也不敢坦言未来的趋势,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定的冲击是必须的,大厂与大厂之间的抱团取暖,与另一个大厂的竞争,势必擦出一系列火花,两个“大厂”组合,一个九大手机厂商,一个亚洲市值第一的腾讯,他们之间的竞争,想想就激动,当然了没我什么事,我只是一个吃瓜群众。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ing_147/article/details/79699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