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因优柔寡断而不断错失良机的程序员

  点击码农故事汇关注我

人生没有彩排,选择需慎重!

我叫方宇,是一名90后程序员。14年毕业于北京某一本院校(双非),至今已有近5年半的从业经验。

回顾我这几年的码农生涯,从一开始的抉择,到中间的离职跳槽,我不断地在各种各样的机会前做着艰难的单选题,出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考虑,最后不得不放弃其他,转而选择其一。

如果有着理智而果断的判断,那么总能抓住机遇,不断走向职业生涯的辉煌;而我总是在优柔寡断和缺乏远见的情况下一次次地与机会失之交臂,徒留悔恨。

 

01

码农故事汇

先从13年我选择第一份工作开始说起吧。

13年仍是互联网行业的红利期,在那时获得的工作机会远比现在容易的多,在IT产业繁荣的北京更是如此。在13年秋招季,我凭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过硬的面试表现(更多的因素是大环境使然)顺利拿到了5份offer,除去3家在那时尚不知名的小企业之外,另有一份来自网易,一份来自搜狐。

在网易和搜狐之间二选一,无论选择它们中的哪一个,结果都不错,毕竟这两家企业在6年前的IT圈已经具备较高的知名度了,是很多程序员向往的大厂。

由于大学时期的我已经是网易云音乐的忠实粉,出于对网易云音乐的迷恋,我与网易签订了三方。

我梦想着加入网易后的码农生活,我想:在剩下的日子里,就静静地等待着(浪)吧!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过年回家。我是南方人,老家坐标江苏句容,距离省会南京非常近。

家里人对我留在北京工作的做法并不支持,理由有二:一是北京太过遥远,我是家中独子,家里有什么事来回不便;而是北京房价摆在那里,将来指望在那里扎根不太现实,还不如找个小城市早日安定下来。之前在校招伊始,爸妈也曾劝过几句,但并未干预太多。这次却铁了心似的,对我不断劝说,甚至还发动家里的亲戚来做说客。

在他们的轮番游说下,我动摇了,我向他们承诺毁掉网易的offer,春季到南京来找工作。

 

02

码农故事汇

 

14年春招季,我拿着重新从学校弄到手的三方协议南下,开启了我的二次求职之路。

毕竟赶上了好时代,加上应届生的身份,我在南京的几场学校招聘会中轻而易举地重新拿下了几个offer,但是没有一份来自可以和网易、搜狐相匹敌的企业单位。最后,我选择了一家国企下面的附属单位,主要做气象数据的。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HR向我把国企的福利待遇说得天花乱坠。

事后证明,宁愿相信猪会上树,也不信HR一张嘴。入职前的描述,跟入职后的实际情况相差太大。

入职半年,加班几乎没有,平时的开发任务也不重,但与此相对应的是非常低的基本工资,僵硬死板的企业文化和机制。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待了近两年。要说唯一值得我在里面待了两年的因素就是轻松无压力。与此同时,我与以前的大学同学闲聊得知,留在北京的同学们(尤其是去了大厂的)混得都很不错,升职加薪顺理成章,而我在这家国企的薪水只是微调。

在2016年的3月份,赶着“金三银四”,我下定决心向第一家单位递交了辞呈。同样地,16年也是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对于一个科班出身的程序员来说,跳槽换工作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彼时对于换工作的IT人来说,一款叫做“Boss直聘”的求职软件悄然兴起,而我赫然发现,“Boss直聘”正是被我在13年的秋招季年给拒掉的企业之一,原因是当时的它名不见经传,仍处于创业期,而我不愿选择风险较大的创业型公司。

真是讽刺啊!2年前我拒绝了它向我抛来的橄榄枝,2年后以及在后来的职业生涯里,我却要依靠它去不断地寻找下家。

 

03

码农故事汇

最终,我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顺利地拿到了3份offer。与校招不同的是,我失去了应届生身份的优势,加上第一份工作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技术积累,所以再也没能被像网易、搜狐那样规模的企业所青睐,3份offer皆来自不怎么知名的小单位。权衡之下,我去了一家叫做某助的小私企,主要从事教育软件的开发与销售。该企业仍处于融资阶段,但受了之前Boss直聘经历的影响,让我不敢再小瞧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况且,当时给出的薪水具有足够的诱惑力,一副不差钱的样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薪水意味着高负荷的工作量。

我一下子从清闲的国企跳入忙碌的私企,简直从天堂坠入了地狱一般,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的技术有了很大的增长。你看,忙碌也并非一无是处,有时也会带来成长。

加班996是常态,有时周日也要过来加班。领导发动大家加班的标语是:项目要赶着上线,进度急,大家辛苦一阵子,忙完这个项目给大家调休!

可似乎没有不紧急的项目,刚做完这个,那个又来了,总有做不完的开发任务。资本家总是要榨干我们的每一滴血。

当时的想法是,在这家单位把在上家浪费的青春给弥补回来,苦归苦,趁着年轻吃点苦,多学点技术知识,这样才好找下家。

然而,还没等我主动去找下家,我就被迫离职去找下家了。

18年资金链断裂,在连着两个月工资发不出的情况下,公司不得不宣布解散员工(倒闭)。全员沸腾,虽然公司领导层承诺绝不会拖欠大家工资,但那两个月的薪水也是我们集体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到手的。在困难面前,大家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一致。这是18年7月份的事情。

面临这样的变故,我不得不重新寻找下家。但由于当时正值酷暑,我不大情愿顶着大太阳出去投简历面试,加上在上家做得太累了,我便打算休息一阵,等到9月份再开始找工作。

 

04

码农故事汇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夏季结束,到了9月份,我不得不重新制作简历四处投放,再在一场场的面试之间来回奔波。

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工作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好找了。

先是简历投出去,得到的回应没有以前那般积极了,以前简历挂在Boss上,甚至会有boss主动来跟我打招呼,现在人家则是爱理不理,有的即使理了看了简历也没了下文。按理说,此时的我经验更加的丰富了,机会也应该更多才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即使参加了面试,整个过程还算融洽,我因为以为过了,可事后杳无音信。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传说中的“寒冬”终于来了,而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就被扔进了冰天雪地之中,瑟瑟发抖。

由于我是在北京读的大学,很多大学同学都留在了北京发展,所以我在南京的人脉少得可怜,想通过熟人内推也没法实现。

在几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甚至动了再度回到北京的念头。毕竟北京终归是北京,即使大环境不行,那里的机会也应该比这里多得多。

最后也是想想,我终归没回北京。一来家里为了把我“栓”在南京,在16年年初就动员我在江宁买了房子,我注定是要在南京扎根下来了;二来情况似乎还没有绝望到那个地步,机会总是有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苦苦寻找,我最终在10月份找到了接纳我的新公司——一家做医疗软件的私企,规模远远没法与网易、搜狐相比较。你看,我仍在怀念当初被我拒掉的offer。

时至今日,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当时不顾家人的劝阻留在北京,进入大厂工作,如果我当时有先见之明,选择创业期的Boss直聘,现在的情况肯定截然不同。一开始留在IT产业发展得更好的北上广,而非仅仅因为离家近而被限制在一座二线城市,我的职业生涯必定比现在出色得多。

 可是没有如果,我只能接受残酷的现实,现实就是我被自己的优柔寡断和毫无远见给硬生生地耽误了。如今已是近30岁的年纪,即使有心再杀回北京也没有力气了,只能一辈子留在这里昏昏度日。

 

读者朋友们,如果换做你们是文中的方宇,面对一次次的选项,你们会怎么抉择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想法。

声明:本文根据真实经历改编而成,方宇为化名。

END

往期精彩

多年后的同学聚会,程序员混得最差?

一个被饭菜香感动到哭的程序员

一个程序媛眼中的南国之冬

会讲故事的程序媛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发布了50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9 · 访问量 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1684053/article/details/10364066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