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自旋锁与信号量

自旋锁(Spinlock)
信号量(Semaphore):

1. 自旋锁与信号量简介

自旋是锁的一种实现方式,通过忙等待(“自旋,spinning”)来实现【例如通过while循环持续请求获取锁】。

信号量的概念比锁的范围更大, 可以说, 锁是信号量的一种特殊情况。

一般来说,自旋锁只在进程内有效,而信号量可同于控制多个进程之间的同步。

锁主要用于互斥操作,也就是说,每次只允许一个线程持有这个锁(的钥匙)并继续执行代码的“关键部分(critical section)”。
关键部分是指可以由多个线程执行的, 修改共享数据的那部分代码。

信号量有一个计数器(counter),同一时刻最多允许被N个线程获取,具体是多少线程则取决于设置的值, 在某些实现中这个值就是允许的最大值。

从这点来看,可以认为信号量的一种特殊情况,即信号量计数器最大值为1的情形。

2. 常规情况下的行为

如上所述,自旋锁是一种锁,也就是一种互斥机制。
实现原理是重复尝试 “查询并修改内存位置”, 一般来说这种 “查询并修改” 是原子操作。
通过自旋来获取锁, 是一致“忙碌”的操作,可能长时间(甚至永远!)占用CPU,实际上却什么有效工作都没做。

使用自旋的原因在于:

  • 上下文切换的开销,相当于上千次循环操作的开销,如果可以通过浪费少量的CPU周期来获得锁,则总体来说更划算。
  • 另外,实时计算程序明显是不能接受阻塞和唤醒的, 而且这种唤醒还是在不确定的时间才轮到调度程序来通知。

相比之下,信号量可以不需要进行旋转,或者仅旋转很短的时间(作为一种避免系统调用的优化)。
如果无法获取信号量,则线程会阻塞,从而将CPU时间让给其他准备运行的线程。
当然,这可能意味着在重新安排线程前要经过几毫秒,如果这不是问题, 那么它的效率可能更高,这是一种节省CPU资源的实现方法。

3. 在竞争激烈时的行为

常见的误解是自旋锁或无锁算法的“速度会更快”,或者误以为他们仅对“非常短的任务”有用。
比如, 理想情况下,没有哪个同步对象锁的保留时间超过必要的时间。

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自旋锁和信号量实现的行为差异很大。

设计良好的系统一般很少阻塞,或者没有阻塞。也就是说不应该发生所有线程都在同一时间争抢锁资源的情况。
比如我们一般都不会编写这样的代码: 先获取锁之后,再从网上下载很大的zip压缩文件,接着转码解析,再去修改共享资源(比如将数据加到列表/Map中),最后才释放锁。
应该采用的策略是:只在访问共享资源时,才去获取锁。

在关键部分外面的工作量,要比关键部分内部的工作量要大,才比较合理。
自然,一个线程处于关键部分的执行时间要非常短, 这样的话也就很少发生多个线程同时争用锁的情况。
当然,偶尔也会有多个线程同时尝试获取锁(假如没有这种情况的话,那就不需要锁了!);在“健康”的系统中这是很少发生的情景。

在没有激烈锁争用的情况下,自旋锁的性能要大大优于信号量; 因为没有锁拥塞,获取自旋锁的开销仅为几十个CPU周期, 而上下文切换的开销则至少几百/上千个时钟周期,而且操作系统的时间片切换周期还有可能会丢弃几千万个时钟周期。

如果拥塞程度很高,或者锁会被长时间持有(有时候真的没办法!),在这种场景下,使用自旋锁则会消耗大量的CPU时间,却什么活都没干。

这时候使用信号量(或互斥锁)是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因为没有抢占CPU,其他线程在这段时间内就可以有效运行。
如果没有需要使用CPU的线程,则操作系统会降低CPU的速度,以减少热量并节约电费。

在单核CPU的系统上,自旋锁在锁拥塞的情况下效率会更低,因为自旋的线程会将所有时间都浪费在等待状态改变。 除非另一个线程被调度,执行完关键部分并释放锁之后,这个线程的情况才可能会改变。
因此,在有争用的场景中,通过信号量获取锁, 最好的情况大约需要1~2个时间片(假设释放锁的线程恰好在下一个时间片被调度),但这种情况并不理想。

4. 自旋锁与信号量的实现方式

在Linux系统中, 信号量实现通常会用到 sys_futex(可选带有自旋锁,在尝试一定次数后退出)。

自旋锁通常使用原子操作来实现, 而不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函数。
以前的实现需要使用编译器内部函数或者不可移植的汇编指令。
而在 C++11 和 C11 中,都将原子操作作为语言的一部分。
因此,现在实现可移植的无锁代码已经很方便了。 当然,编写可证明其正确性的代码还是有一点难度的。

线程切换的代价

Linux 时间片默认0.75~6ms; Win XP大约10-15ms左右; 可能高可能低,但量级在ms级。 假设CPU是2GHZ,则每时间片大约对应2M个时钟周期。

JDK的信号量实现是经过优化的,实际上先进行了一定量的自旋操作。 好处是充分利用了操作系统分配给当前线程的时间片,否则这个时间片就被浪费了。

如果进行多个线程的 synchronized 和 wait-notify 切换测试,会发现程序的性能基本上不受时间片周期的影响。

Stackoverflow上的问题链接: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95853/spinlock-versus-semaphore

发布了111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637 · 访问量 526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renfufei/article/details/10418297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