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

礼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神的关系。

周公(旦)建立了周礼。

礼与乐相配合。

诗是乐的词。

商与周

商重视鬼神,巫的色彩较浓,史的文化稍淡。

我生不有命在天。——周厉王

周在建立过程中体会到人的作用,史的色彩更浓。

天命靡常,敬天保民。

总论

汉代后地域色彩变淡(中央集权的加强)。

原始歌谣与神话

原始歌谣

早期诗歌往往与宗教祭祀有关。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

短短的四句八字,写出了人们砍削竹子,制造弹弓,射出弹丸,投击野兽的整个劳动过程,是一种质朴简略的原始猎歌。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吕氏春秋·古乐篇》的“葛天氏之乐”

从前葛天氏时的乐舞,三个人手持牛尾,踏着步伐来歌咏八首歌。其中提到的八首歌曲中,《载民》是歌颂承天载民的土地;《玄鸟》是崇拜氏族的图腾; 一种寓意吉祥的黑色小鸟;《遂草木》祝愿茂盛的草木;《奋五谷》祈求五谷的丰收;《敬天常》歌颂上天的恩赐;《达帝功》歌颂上天的恩德;《依地德》歌颂大地的抚育;《总禽兽之极》祈祷上天多赐予鸟兽,使人民安居乐业。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礼记·郊特牲》中保存的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

风沙不要作恶,泥土返回它的原处。
河水不要泛滥,回到它的沟壑。
昆虫不要繁殖成灾。
野草丛木回到沼泽中去,不要生长在农田里。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有一篇命令旱魃北行的诗:
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这是首驱逐旱神魃的咒语祭歌。它以幻想的祭歌语言,驱除旱神,以维护生存,为劳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与祈求式的祭歌相比,这类祭歌更能显示出先民征服自然的积极性及同自然斗争的强烈意愿。

《尚书·汤誓》中有一首夏桀时的民谣:(非原始时代民谣)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夏朝的时候,夏桀以天上的太阳自居,认为自己惠泽天下,面对他的暴政,老百姓这样诅咒道:“时日曷丧,吾及汝偕亡”——即使你是天上的太阳,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

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较少,因为华夏民族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理性发展较早。
西方学者称中国人为“早熟的民族”。

自然神话

  1. 关于太阳的神话: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南经》)

  2. 雷神: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山海经·海内东经》)

  3. 风神飞廉:

    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楚辞补注》卷一洪兴祖注引晋灼曰)

创世神话

  1. 天地混沌、宇宙开辟的盘古神话: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述异记》卷上)

  2.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3. 女娲补天的神话: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火监)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览冥训》)

英雄神话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letisl/p/1224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