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者模式总结

1、初始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实际上是常用的设计模式。顾名思义,builder的意思是建造者或者建筑工人,谈到建造自然会想到楼房。楼房是千差万别的,楼房的外形、层数、内部房间的数量、房间的装饰等等都不一样,但是对于建造者来说,抽象出来的建筑流程是确定的,往往建筑一座楼房包括下面的步骤:(1)打桩,建立基础(2)建立框架等。建造者模式的本质和建造楼房是一致的:即流程不变(构建过程),但每个流程实现的具体细节则是经常变化的(不同的表示)建造者模式的好处就是保证了流程不会变化,流程即不会增加、也不会遗漏或者产生流程次序错误,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熟知的楼歪歪事件,官方的解释就是由于先建立楼房后,再建设停车场造成的,这是典型的建造次序错乱。

2、建造者的概述: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3、建造者模式通常包括下面几个角色:

1. builder:给出一个抽象接口,以规范产品对象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建造。这个接口规定要实现复杂对象的哪些部分的创建,并不涉及具体的对象部件的创建。

2. ConcreteBuilder:实现Builder接口,针对不同的商业逻辑,具体化复杂对象的各部分的创建。 在建造过程完成后,提供产品的实例。

3. Director:调用具体建造者来创建复杂对象的各个部分,在指导者中不涉及具体产品的信息,只负责保证对象各部分完整创建或按某种顺序创建。

4. Product:要创建的复杂对象。

如建造者模式的结构图:

4、使用建造者模式的好处:

a.使用建造者模式可以使客户端不必知道产品内部组成的细节。

b.具体的建造者类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对系统的扩展非常有利。

c.由于具体的建造者是独立的,因此可以对建造过程逐步细化,而不对其他的模块产生任何影响。

5、使用建造者模式的场合:

a、创建一些复杂的对象时,这些对象的内部组成构件间的建造顺序是稳定的,但是对象的内部组成构件面临着复杂的变化。

b、要创建的复杂对象的算法,独立于该对象的组成部分,也独立于组成部分的装配方法时。

发布了80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 · 访问量 3953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18731455318/article/details/10295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