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你被录取只是因为你更符合面试官的口味

现实并不是理性的,反而大部分时候是非理性的。

比如说面试,被刷下去的是不是一定不如被录取的优秀呢?

完全不是的,仅仅是被录取的更符合面试官的口味而已。

很多老板选人时,第一句话往往是:“长得怎么样?”如果是男的,有时候会问“电脑怎么样?”之类的。

这些判断标准,往往和岗位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理解了这些非理性之后,你大可以解决大部分困扰。

因为你会摆脱一件事情,就是这件事情的失败是因为我能力不行。

其实大部分事情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你能力不行,尽管你可能确实是不行。

价值=价格+对价

从总体上看,这个等式是一直成立的。

什么意思呢?假如你去买一袋大米,花了300元;如果你买种子去种,可能只要30元。

后者是如此便宜,但有一个对价就是你要付出一年的时间。

然后我们衡量一下,假如自己不是这个职业的,这么做显然要付出太高的时间成本,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了购买高价格的大米成品。

有时候,这个对价并不是那么明显,这就是隐性的对价。

比如,经常占别人的便宜,逐渐养成了习惯,看似好像赚了,其实心态已经坏了,然后突然遇到一个大便宜,去占的时候,栽了,之前赚的都赔掉不说,还有可能本钱也搭进去了。

除了专业的工作,比如会计、程序员什么的,其他大部分工种通用性很强,而且和专业关系不大,没有什么是做不了的。当然专业对口会让你进入状态更快,但不会是学英语的出国就一定比学文学的混得好。

所以各种混的核心不是专业水平,这个可以学习、提高、外包,总有办法,核心还是处理人际关系,协调利益冲突。否则,你工作再出色,最后也会出局。无论是企业、政府,大都是这个逻辑。

Just do it

一定要去做,而不是去想和准备,一定是在运作之中,你才能找到更好和更合适的办法,出现了错误才可以更好地改进。

创业之中有一个定律:

假如你想做的是A,做出来却成了B,随后在C上赚钱了,最后在D上成功了。

最终产品和最初形态一样而成功的产品和公司几乎没有。

大家现在追求的都是快速迭代,迭代的标准是什么?

那就是在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靠想象来判断的用户需求和市场形态是完全不靠谱的,这也是我很少愿意和创业者纠缠关于他这个项目能不能成功的原因,大部分情况下,是不会成功的,有时候并不是项目本身的问题,而是人和团队的问题比较要命。而这些要命的内容,就是种种人性的缺点,都会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形式爆发出来。

铺货上产品,招聘做制度,这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

大部分人准备的钱,在度过这个周期的时候会觉得不够用,有时候有人觉得开个公司50万就够了,结果还没有营业,就花得七七八八了,很多费用是你当初想不到的。

所以,很多靠谱的创业,在公司没有注册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业务了;在装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销售有收入了;准备期过完,已经可以步入正轨了。

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只会准备的话,那其实你不过是在玩一场叫作花钱开公司的游戏。

虽然消极的人让人唾弃,但是有一种积极的人却更加危险,我们称之为“求知成瘾,却无结果”。

事情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

因为你做事的习惯还是失败的,换一个领域除了丧失了之前的积累,唯一的好处就是可能有三分钟热度,如果这三分钟热度没有让你走上正轨,那么之后的道路就会一错再错。

喜欢不喜欢做是爱好问题,事情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不要用自己不喜欢不爱好没兴趣来为自己开脱。

事实上,你会发现,一个优秀的人才,他差不多做什么都是优秀的,完全和喜好无关。他喜欢的可能会做得更加精专,他不喜欢的,一样会把事情做得很好,这才是实力。

工作的两大核心要素是升迁和加薪

企业业务成熟的好处是不需要跟老板博弈太多,比如有很正规的加薪升职体系。而坏处则是,缺少一些风险带来的机遇,比如突然被提拔成为项目负责人。而如果太扁平化的组织,就一定要做好薪资计划,让大家看得到未来。

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有人辞职了,因为肠胃不好,消化不了老大画的饼;有人稳定了,因为肠胃很好,消化了老大画的饼;有人升职了,因为思想超前,给老大画了个饼被其消化了;有人发达了,因为思想过于超前,给资本持有者画个饼被其消化了。从被画饼到给别人画饼,从消化饼到让别人消化饼,这是成长。”

这段话基本可以清晰地描述你的职场生涯和价值取舍。

而事实上,大部分老板也确实都在画饼。

尤其要提醒大家一句话:底薪就是你的全部,就算是加薪,也是以底薪为标准的提升。千万不要相信什么先干着,开始薪水比较低,以后业务好了就会高的鬼话。

成功就是两个原因:跟对人,做对事

如果你是一个有想法、有魄力、想做事的人,最好就跟着强势的老板去做。

你做得越好,他就会越重视你,给你的机会也就越多。但在收入方面,那就看这个老板是否大方了,大方的会多给你钱,不大方的也会多给你资源让你做成更大的事情,给自己增值。

如果你一心想赚钱,那就跟着职业经理人这样的老板,因为他也要赚钱,所以大家的利益比较一致。

如果你跟着前者想赚钱,难免会让老板不喜欢,觉得贪婪。如果你跟着后者想做好公司,难免会让老板觉得你邀功上位,对他的地位可能会构成威胁。谈不上谁好谁坏,各取所需。

至于如何判断一个老板值不值得跟,你就去看跟着他的人混得怎么样就好了。如果他身边的老人都混得腰缠万贯了,那你跟久了也有机会。如果他身边的人等他成功了,然后一个个都跑了,没跑的也没啥钱的话,那么你做得再好,也是一个下场。

做事要有结果

细节有时候的确很难完美实现,但解决问题是你的目的,所以就算有些地方无法符合,也不能放弃不做了,而是要有一个可替代的结果。

这里需要一个人有两种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就是分野一个普通人和一个领导者的差别。

一个是你能领悟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一个则是你可以下决策改变细节,但保证目的可以得到有效的实现。

第一个做不到是智商的问题,第二个则是魄力的问题。

这也给老板提了一个要求,对第一种人,把事情说得清楚些,告诉他可以变通,告诉他最好的答案和可以接受的答案,让他自己尽力去做。

第二个则尽可能授权,培养员工自己做决策的能力。决策可以错,但不能不做,错了可以改,不做连改的机会都没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成本的考量。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往往面对成本问题。比如,目的是把品牌尽可能地打响,那么最好的方案是去央视打广告。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承担央视的广告费。所以这个提案不管正确与否,都没有实际执行的意义。在执行之中,是一定要考虑成本框架的,在既定的成本框架之下,把任务最大限度地完成就是执行力。如果提案超出了资源可以支出的范畴,那么其实没有必要费时间去讨论。

发布了31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75 · 访问量 46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wei16611/article/details/10089415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