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第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试题要求。

\33. 通过POP3协议接收邮件时,使用的传输层服务类型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答案】D

【解析】

POP3协议是TCP/IP体系结构应用层的一个协议,在传输层需要使用TCP协议。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34. 使用两种编码方案对比特流01100111进行编码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编码1和编码2分别是

img

A.NRZ和曼彻斯特编码

B.NRZ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C.NRZI和曼彻斯特编码

D.NRZI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答案】A

【解析】

NRZ(Non Return Zero)****编码称为不归零编码,在码元时间内不会出现零电平。NRZ又分为单极性NRZ和双极性NRZ。对于单极性NRZ,无电压(也就是无电流)用来表示0,而恒定的正电压用来表示1;对于双极性NRZ,正电压表示1,负电压表示0。

NRZI(Non Return Zero Inverted)****编码称为反向不归零编码,在码元时间内不会出现零电平。若后一个码元时间内所持续的电平与前一个码元时间内所持续的电平不同(也称为电平翻转)则表示0,若电平保持不变则表示1。

曼彻斯特编码的特点是将码元时间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前半个码元与后半个码元在码元中点时刻必须跳变,例如上跳变可以表示0,下跳变可以表示1,但也可反过来定义。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是对曼彻斯特编码的改进(编码变化要少),与其原理基本相同,也是将码元时间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前半个码元与后半个码元在码元中点时刻必须跳变。但是,与曼彻斯特编码不同的是:表示0或1并不是依据码元中点时刻出现的是上跳变还是下跳变,而是码元边界出现了跳变则表示0,码元边界没有跳变则表示1。

综上所述,本题中的编码1符合NRZ编码的特点,编码2符合曼彻斯特编码的特点。

【注意】本题与2013年第34题类似。

\35. 主机甲通过128 kbps卫星链路,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链路单向传播延迟为250ms,帧长为1000字节。不考虑确认帧的开销,为使链路利用率不小于80%,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是

A.3

B.4

C.7

D.8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画出下图,

img

根据滑动窗口协议的特点,发送方在未收到接收方发回的确认帧之前就可以将发送窗口内的数据帧连续发送出去,与停止-等待协议(发送方收到对前一个数据帧的确认帧后才能发送下一个数据帧)相比,链路利用率可以显著提高。

在本题中,要求链路利用率不小于80%,可认为是主机甲从发送第1个数据帧开始,到收到主机乙发回的对第1个数据帧的确认帧为止所耗费的总时长中的80%时间都在以128kbps的发送速率连续发送数据帧。

总时长 = a + b + c = (8b × 1000) ÷ 128kb/s + 250ms + 250ms =562.5ms

总时长的80%都在以128kbps的发送速率连续发送数据帧,

则发送的比特数量为 562.5ms × 80% × 128kb/s = 57600b

这相当于发送数据帧的数量为 (57600b ÷ 8) ÷ 1000B = 7.2,这表明已经发送7个完整的数据帧,第8个数据帧也已经发送了20%,因此发送窗口WT为8。数据帧的序号个数 ≥ WT + 1,若采用x个比特对数据帧编号,则应满足2^x≥ (8 + 1),解得x≥4,因此选项C正确。

【注意】 本题与【2012 题36】,【2014 题36】类似。

\36. 下列关于CSMA/CD协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边发送数据帧,边检测是否发生冲突

B.适用于无线网络,以实现无线链路共享

C.需要根据网络跨距和数据传输速率限定最小帧长

D.当信号传播延迟趋近0时,信道利用率趋近100%

【答案】B

【解析】

CSMA/CD适用于有线网络,而CSMA/CA则广泛应用于无线网络。而其他选项的表述都正确。

\37. 下列关于交换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以太网交换机本质上是一种多端口网桥

B.通过交换机互连的一组工作站构成一个冲突域

C.交换机每个端口所连网络构成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D.以太网交换机可实现采用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互联

【答案】A

【解析】

以太网交换机本质上是一种多端口网桥,“交换机”并无准确的定义和明确的概念。著名网络专家Perlman认为:“交换机”应当是一个市场名词,而交换机的出现的确使数据的转发更加快速了。因此选项A正确。

交换机可以将多个独立的冲突域互连起来以扩大通信范围,但这并不会形成一个更大的冲突域,仍然是多个独立的冲突域。换句话说,交换机可以隔离冲突域。因此选项B错误。

交换机可以隔离冲突域,但不能隔离广播域(使用交换机互连多个广播域将形成一个更大的广播域),只有网络层的互连设备(路由器)才能分割广播域。因此选项C错误。

对于常见的二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它们并没有网络层功能,不能实现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互联。因此选项D错误。

\38. 某路由器的路由表如下表所示:

img

若路由器收到一个目的地址为169.96.40.5的IP分组,则转发该IP分组的接口是

A.S1

B.S2

C.S3

D.S4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路由器收到IP分组后进行查表转发的过程。路由器从IP分组中取出目的地址,然后在路由表中逐条检查路由记录,看是否有匹配该目的地址的路由记录,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若路由表配置有该目的地址的“特定主机”路由记录,则按特定主机路由记录中“下一跳”所指示的IP地址进行转发;

(2)若有一条匹配该目的地址的路由记录,则按该路由记录中“下一跳”所指示的IP地址进行转发;

(3)若有多条匹配该目的地址的路由记录,则按“最长前缀匹配”原则,选用网络前缀最长的路由记录,按该路由记录中“下一跳”所指示的IP地址进行转发;

(4)若没有匹配该目的地址的路由记录,但路由器配置有“默认路由”记录(0.0.0.0/0),则按默认路由记录中“下一跳”所指示的IP地址进行转发;

(5)若没有匹配该目的地址的路由记录,路由器也没有配置默认路由记录,则路由器丢弃该IP分组,并给发送该IP分组的源主机发送“终点不可达”这种类型的ICMP差错报告报文。

检查IP分组的目的地址是否匹配路由记录的方法是:将路由记录中“目的网络”的网络前缀数取出记为n,将目的地址前n个比特保持不变,剩余的(32-n)比特全部清零,然后将结果写成点分十进制形式记为d,如果d与路由记录中“目的网络”的网络号部分相同,则表明目的地址匹配该路由记录,具体如下所示:

img

IP分组的目的IP地址169.96.40.5与路由表中的前三条路由记录都匹配,根据“最长前缀匹配”原则,采用第三条路由记录转发该IP分组,也就是从接口S3转发该IP分组给下一跳176.3.3.3。

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

\39. 主机甲和主机乙新建一个TCP连接,甲的拥塞控制初始阈值为32 KB,甲向乙始终以MSS=1 KB大小的段发送数据,并一直有数据发送;乙为该连接分配16 KB接收缓存,并对每个数据段进行确认,忽略段传输延迟。若乙收到的数据全部存入缓存,不被取走,则甲从连接建立成功时刻起,未发生超时的情况下,经过4个RTT后,甲的发送窗口是

A.1KB

B.8KB

C.16KB

D.32KB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流量控制可以理解为接收方以自己的接收能力抑制发送方的发送能力;拥塞控制可以理解为发送方使用拥塞控制算法根据网络拥塞程度来调控自身的发送能力。尽管它们都是调控发送方的发送能力,但产生调控的源头(或原因)不同。

TCP发送方的发送窗口=Min[自身的拥塞窗口,TCP接收方的接收窗口]。主机甲的初始发送窗口=Min[1KB,16KB]=1KB,主机甲可将序号落在发送窗口内的数据向主机乙始终以MSS=1 KB大小的段发送数据,主机乙对收到的每个数据段进行确认,在确认报文段首部中的窗口字段会填入自己接收缓存的剩余容量作为自己的接收窗口,这就是主机乙对主机甲进行流量控制。在每个RTT(往返时延)后,主机甲使用拥塞控制算法计算自己的拥塞窗口,然后从自己的拥塞窗口和主机乙的接收窗口中选择小的作为自己的发送窗口。上述过程经过4个RTT的具体细节如下所示,

img

因此,选项A正确。

\40. 某浏览器发出的HTTP请求报文如下

img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浏览器请求浏览index.html

B.index.html存放在www.test.edu.cn上

C.该浏览器请求使用持续连接

D.该浏览器曾经浏览过www.test.edu.cn

【答案】C

【解析】

HTTP请求报文中的Connection表示连接方式,取值Close表明为非持续连接方式,取值keep-alive表示持续连接方式;Cookie值是服务器产生的,HTTP请求报文中有Cookie报头表示曾经访问过www.test.edu.cn服务器。

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

二、综合应用题:第41~47 题,共****70 分。

\47. (9分)某网络拓扑如题47图所示,其中路由器内网接口、DHCP服务器、WWW服务器与主机1均采用静态IP地址配置,相关地址信息见图中标注;主机2~主机N通过DHCP服务器动态获取IP地址等配置信息。

img题47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DHCP服务器可为主机2~主机N动态分配IP地址的最大范围是什么?主机2使用DHCP协议获取IP地址的过程中,发送的封装DHCP Discover报文的IP分组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

  2. 若主机2的ARP表为空,则该主机访问Internet时,发出的第一个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封装主机2发往Internet的IP分组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

  3. 若主机1的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分别配置为255.255.255.0和111.123.15.2,则该主机是否能访问WWW服务器?是否能访问Internet?请说明理由。

【解析】

1)

连接在以太网交换机上的主机1N、WWW服务器、DHCP服务器、路由器的内网接口,它们同属于一个以太网。根据题目所给的相关CIDR地址(例如,路由器的内网接口IP地址为111.123.15.1/24)可知,该以太网所拥有的CIDR地址块为111.123.15.0/24,网络前缀为24比特,共有IP地址数量为2(32-24)=256个。其中,最小地址111.123.15.0是该以太网的网络地址,最大地址111.123.15.255是该以太网的广播地址。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之间的地址111.123.15.1111.123.15.254可以分配给该以太网中的各接口。其中,地址111.123.15.1已分配给路由器的内网接口,地址111.123.15.2已分配给DHCP服务器,地址111.123.15.3已分配给WWW服务器,地址111.123.15.4已分配给主机1。综上所述,DHCP服务器可为主机2N动态分配IP地址的最大范围是111.123.15.5111.123.15.254。

主机2发送的封装有DHCP Discover报文的IP分组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0.0.0.0和255.255.255.255。

2)

主机2访问Internet时,会将封装有IP分组的以太网帧发送给路由器,由路由器帮其转发。由于题目给定主机2的ARP表为空,这表明主机2只知道路由器内网接口的IP地址,但不知道该接口的MAC地址,于是主机2的ARP进程会首先发送ARP广播请求,询问路由器内网接口的MAC地址,该ARP广播请求被封装在以太网帧中进行广播发送,帧的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路由器收到该ARP广播请求后会给主机2发回ARP单播响应,其中封装有路由器内网接口的MAC地址,主机2收到该单播响应后就知道了路由器内网接口的MAC地址,于是就可以将之前待发送的IP分组封装成以太网帧发送给路由器,帧的目的MAC地址为路由器内网接口的MAC地址00-a1-a1-a1-a1-a1。

综上所述,可以回答题目如下:若主机2的ARP表为空,则该主机访问Internet时,发出的第一个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封装主机2发往Internet的IP分组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00-a1-a1-a1-a1-a1。

3)

主机1的IP地址为111.123.15.4/24,题目给定其子网掩码的设置值为255.255.255.0,这与24比特前缀是一致的,因此主机1可以访问与其同属同一个以太网的WWW服务器(IP地址为111.123.15.3/24)。题目给定主机1的默认网关配置为111.123.15.2,这是DHCP服务器的IP地址,而并不是路由器内网接口的IP地址,因此主机1访问Internet时,会将IP分组发往DHCP服务器,但DHCP服务器并没有路由器的功能,因此无法将IP分组转发到Internet。

发布了82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2 · 访问量 3692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737877/article/details/10394931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