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区块链相关

       在了解区块链之前,我们不得不先了解一个组织--密码朋克(CypherPunk)。这个组织是由一群密码天才组建的松散性联盟。他们认为,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电子信息时代,不要指望通过政府,公司或者其他组织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他们有必要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编程来保护个人隐私。他们通过电子邮件,匿名分享自己的技术思想。很多实事证明,区块链的灵感与构思来自密码朋克成员过往的发明或不经意知识,经验分享中碰撞出来的火花,是这群天才共享思想与创新的成果。

       2008年10月31日,纽约时间下午2点10分,在一个普通的密码学邮件列表中,几百个成员均收到了自称中本聪的人的电子邮件:“我一直在研究一个新的电子现金系统,这完全是点对点的,无须任何可信的第三方”。同年11月16日,中本聪发放了比特币代码的先行版本。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幸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并获得了50个比特币的“首矿”奖励。

      可以看出,区块链是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实现的底层技术。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区块链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点对点与去中心化,去信任与共识机制,时间戳与不可篡改,开放性与匿名性,以及跨平台与万物性。

      点对点去中心化:通过区块链在互联网上的运用,可以归纳为由大量节点共同组成一个点对点网络,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何一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共同维护,且任一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 

      去信任与共识机制:区块链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心化的信用创造方式,运用一套基于共识的数学算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网络,从而通过技术背书而非中心化信用机构来进行信用创造。借助区块链的算法证明机制,在整个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无须建立信任过程。在系统指定的规则范围和时间范围内,节点之间不能也无法欺骗其他节点,即少量节点无法完成造假。

      时间戳与不可篡改性:即区块链系统将通过分布式数据库的形式,让每个参与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副本。一旦信息经过验证添加到区块链上,就会永远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可靠性很高,且参与系统中的节点越多和计算能力越强,该系统中的数据安全性越高。

      开放性与匿名性:一方面,区块链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另一方面,由于节点间无须互相信任,因此,节点间无须公开身份,系统中的每个参与的节点都是匿名的。

     跨平台与万物性:区块链网络上的节点是基于共同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独立运行,主要消耗的计算资源,与平台无关,可以在任意平台部署计算节点。同时区块链的技术,思维与模式几乎可以在未来的物联网上得以广泛运用,由此为万物相连提供基础的技术与账本。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8574486 查看本文章
发布了10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0 · 访问量 6644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jg379569986/article/details/8501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