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 NSX原理与实践----网络基础之网络分层

一、网络分层以及详解

1.1、OSI模型包含7层,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组,上3层指定了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如何彼此通信以及如何与用户进行交流;下4层指定了如何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从上到下,共有以下七层:应用层(提供用户界面)、表示层(表示数据进行加密等处理)、会话层(将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进行分离)、传输层(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传输,在重传前执行纠错,端到端连接)、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路由器使用他们来选择路径)、数据链路层(将分组拆分为字节,并将字节组合成帧,使用MAC地址提供介质访问,执行错误检测但不纠错)、物理层(在设备之间传输比特,指定电平、电缆速度和电缆针脚)。

由此,可以简单理解为:上三层负责主机之间的应用程序通信,都对联网和网络地址一无所知,那是下四层的事。下四层定义了如何通过物理电缆、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它们还定义了如何重建从发送方主机到目的主机的应用程序的数据流。

1.2.1、应用层:应用层是用户与计算机交流的场所,当且仅当马上需要访问网络时,这一层才会发生作用。应用层是实际应用程序间的接口(即是应用程序与下一层的接口),这就意味着诸如WORD等应用程序并不在应用层,只是与应用层协议交互。

1.2.2、表示层:它向应用层提供数据,负责数据转换和代码格式化。从本质上说,该层是一个转换器,提供编码和格式转换功能。即将数据转换为标准格式再进行传输。

1.2.3、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在表示层实体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为此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模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总之会话层的基本功能是将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分离。

1.2.4、传输层:负责将数据进行分段并重组为数据流,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位于传输层的服务(TCP:可靠的服务,UDP:不可靠的服务)将来自上层的数据进行分段和重组,将他们合并到同一个数据流中。他们提供了端到端的数据服务,并可在互联网络中的发送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建立连接。

1.2.5、网络层:用于管理设备地址,跟踪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并确定最佳的传输路径,这意味着网络层必须在位于不同网络中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流,路由器便是在网络层。

1.2.6、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对本地网络中的每台设备进行唯一标识,用于提供数据的物理传输,并处理错误通知以及流量控制等等,它会使用硬件地址确保报文被传输到LAN中的正确设备,还把来自网络层的报文转化为比特,供物理层传输。数据链路层会将报文封装成帧,并添加定制的报头,其中包含目标硬件地址和源硬件地址。

1.2.7、物理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就是发送和接收比特。

二、零散知识点

2.1、集线器: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它工作在物理层,属于纯硬件网络底层设备,基本不具备交换机的“智能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它也不具备交换机所具备的MAC地址表,所以它发数据时都是没有针对性的,而是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简单来说,它发数据时不是直接将数据发送到目的节点,而是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将所有的数据包发送给与集线器相连的所有节点,但是由于它的这种特性,会造成信号之间的碰撞机会很大,而且信号也有可能被窃听,因此大部分集线器已经被交换机取代。

2.2、流量控制:流量控制可以避免作为发送方的主机让作为接收方的主机的缓存区溢出,这样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流量控制旨在提供一种机制,让接收方能够控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量。这种机制类似于刹车灯,用信号告诉发送方设备不要再继续向不堪重负的接收方传输数据段。

2.3、面向连接的通信:在可靠的传输操作中,要传输数据的设备会与远程设备建立一个会话,传输设备首先与对等系统建立面向连接的会话,称为呼叫建立或三方握手,然后传输数据,传输结束后,呼叫终止并拆除虚电路(这种虚电路建立称为开销)。该通信应具有以下功能:(1)建立虚电路,比如三方握手(2)使用排序技术(3)使用确认(4)使用流量控制。

2.3、窗口技术:发送方可以利用发送方传输数据段到处理完毕来自接收方确认的这段时间传输更多的数据,而在收到确认之前,传输方可以发送的数据段数量(以字节为单位)称为窗口。简单来说,窗口就是用来控制未确认的数据段数量。

2.4、确认:要想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不会重复和丢失,是通过肯定确认和重传实现的,这种方法要求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向发送方发送一条确认消息。收到接收方确认后,发送方继续发送数据。在发送数据段之后,发送方会启动定时器,如果定时器到期后仍未收到确认消息,就重传该数据段。

发布了19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7 · 访问量 636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ao068465/article/details/10384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