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更好的“速成”策略

速成是不可能了,但有没有可能快速入门呢?

有一次,我交给一个小伙一项任务:“修改说明书,并增加特定章节内容。”我本以为这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当我看到最后的提交物时,还是被震撼了一下。内容还算是勉勉强强,但该小伙竟然将整个文档模板给破坏了,甚至因目录自动生成出问题,最后他都是辛辛苦苦的手动敲上去的。

此时,我才意识到,这个小伙将word当做记事本在使用了。怎么办?我如果轻易将这篇文档放行,会给说明书后续撰写留下很多后遗症,但时间又非常紧,我不可能甩给一个word教程让小伙去慢慢学,那样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最后一狠心,我试着亲自教小伙使用word软件,主要有三步:

  1. 深刻理解word基本概念,认识到word不是记事本。
  2. 针对产品说明书,逐一讲解其中用到的一些word基本概念,如目录、页眉、样式、导航、奇偶页、分节符、引用、分级标题、段落、模板等,以及针对这些概念的操作。
  3. 指出他的那些手动行为是错误的。

整个讲解大概不足两个小时,然后小伙开始磕磕绊绊的修改,可能怕出错吧,每修改一部分,就让我帮忙审核确认一遍。最后,我惊奇的发现,不仅说明书准时交付了,我没有花太多时间,而且小伙子的word水平也显著提升了,虽然算不得精通掌握,但入门并应付具体工作是没任何问题了。

此时,我意识到快速入门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职场环境中是非常必要的。大多数产品虽然涉及很多专业,但除了极个别方向外,并不要求我们每个专业都熟练掌握,而入门就可以应付大多数工作了。如word,我用了很多年了,也顶多停留在入门阶段,也就是将上面提及的那些概念弄清楚会操作而已。

我们在接触一个未知知识点时,都是先一点点积累,然后串成线,最后在扩展学习,也就是常说的读书时需要先读厚,在读薄,最后在读厚。但这是一种精细化学习的策略,如果一个产品设计的所有方向我们都以这种态度来学习的话,估计还没学完就该卷铺盖走人了。既然快速入门非常重要,那么是否有更好好的策略可以帮助到新人呢?

我在大学时期特喜欢玩3dmax软件,记得刚开始学习这个软件的时候,会有一种操作步骤繁多,根本无从下手的感觉。后来在图书馆发现一本书籍,它不是一开始就给你讲具体的操作技巧,而是先将一个动画的关键步骤和概念讲清楚了,如建模、材质、动画、贴图等,然后依次逐层展开,最后自然推演出各种需要用到的技巧。我记得当时自己看完这部分内容后,平时学习的各种操作技巧好像自动串联在了一起,开始体系化了。

同理,如果能理清某特定领域的相关概念和这些概念背后的关联逻辑,且伴随以与工作相关的最小必要知识,就能帮助新人快速入门。当然,为了让这项策略能有效的推动下去,架构师要清晰的认识到这项工作是老人的义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任务,需要综合工作安排。

◇◇◇

平时和一些新人交流的时候,他们总是有类似这样的想法:“xxx很高级,我想去学学xxx”。我一般会鼓励新人的这种学习热情,但心里很清楚,这种热情估计是被互联网上某篇文章吸引头脑一热的产物,大多数人坚持不了太久的。我们经常是买了几本书,然后看了前面一两章,然后就……,基本就没有然后了,我家里书柜中至少有一半书籍是这样的解决。

与此相对,我个人特别鼓励知识用的时候再去学,不用担心来不及。同时,快速入门学到的知识必须马上用起来,不然学也白学。因此,快速入门后,必须尽快给新人安排相关的工作,这也是架构师的责任和义务。实际上,快速入门后再努力用起来,本来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应该是因为需要用起来,才去快速入门的。

任何一项技能,刚开始用起来都是磕磕碰碰的,也容易有抵触情绪。我在多年的职场带人经历中,发现快速入门容易,但迈过快速入门后的不熟悉阶段很难。

我以前的一个隔壁项目组,招了两个新人,因为其中一个是我的校友,因此平时会适当关注一点。当时带他们的老人脾气比较暴躁,经常在公司里当着很多人的面把两个小伙骂的狗血喷头的,这让他们备受打击。我同自己的这个小校友私下交流,发现他的计算机编程悟性还是蛮高的,甚至私下给他安排一点工作,很快就能搞定,指出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他也能很快理解并修改完毕。

只要是人,学习新技能都有一个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我们能容忍小孩子蹒跚学步,为何不能对和自己一起奋斗的小伙伴宽容一些呢?多给他们一点鼓励,可能就会培养出一名得力干将。

当然仅鼓励是不够的,我的多年带人经验表明:“陪伴是更好的策略”。新人因为不熟悉,初期做的工作就会有很多小错误,即时反馈,即时修改,老人不用花太多时间,新人就能获得快速成长。我清晰记得当初的那个小伙连夜就将整篇说明书修改完毕了,然后邮件发给我后的情形,我很感动,小伙自己感觉也很有成就感。如何进行有效的陪伴,后续章节会深入展开。

当然,为了做出真实的产品,不可能所有专业面都浅尝辄止,甚至一些知识点需要达到精通的程度,这又该如何做到呢?

新人如果能完成了快速入门,在我的内心,就将其当做我的伙伴和战友。精通没有捷径,只能靠时间慢慢点滴积累,大家都是在不停的做中学,学中做,在bug和不爽中不停的锤炼自己。此时,我们团队会一起祭出“知识库”这个法宝,让大家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成长。关于知识库的细节,后续章节会深入展开。

◇◇◇

在带人的过程中,我经常给小伙灌输一个概念:学校是以知识为基本单位,但企业是以产品为核心要素。前提不同,学习的方式策略都会有所不同,不能简单的沿袭学校的学习模式。因此,新人入职,可能最先开始的不是学某项技术,而是学习产品。

在我刚参加跨国公司合作项目时,曾经历过一周密集的产品架构培训。培训在意料之内,但让我意外的是培训内容几乎全是一张张的图形,且覆盖面远宽于我的具体工作范围。刚开始,这两点仅仅是让我感觉惊奇,但随着后续持续的学习,我才慢慢的体会到这两条策略的精髓。

以那个我很佩服的架构师观点,架构设计不需要堆砌厚厚的文本,架构设计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花瓶,架构设计是团队成员的共识,而共识,是需要频繁讨论交流的,也是需要经常传递培训的,因此,图形的方式更合理。

如果没有在大企业工作的经历,你可能很难有数百名工程师被短时内从多个地方快速调动组成新的项目组,并且可可以快速上手的经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基于高复用研发模式更上一层的标准化研发体系支撑,其次重要的一点就是工程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全局观。

在参加跨国公司合作项目这段时间,我做过多种类型的工作,如培训、接口文档、编码、对内对外测试、工程化研发等。事后复盘,最初那个完整的体系知识培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让我在做任何一项工作时,都清晰的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没有了云深不知处的迷茫。

◇◇◇

工作多年,或外部拿来,或对内总结,我已经构建出一套更好、更适合企业的“速成”策略,汇总如下:

  1. 快速入门策略:需要老人依据产品特点,构建知识体系和最小必要知识,并指导新人上路。
  2. 为用而学策略:因为需要用起来,才有必要开始快速入门学习,本末不可倒置。
  3. 陪伴策略:快速入门后的不熟悉阶段,需要老人的鼓励和陪伴,审核机制是这一阶段最佳工具。
  4. 构建伙伴关系:大家陪着产品一起成长,知识库是这一阶段的法宝。
  5. 图形化架构设计:让大家完成从产品到知识的跨越,真正的入职。

做到了这些,你会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团队好似有了生命力,会自我迭代进步了。

——————————————

我是小马儿,一个渴望良知与灵魂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欢迎您的陪伴与同行,如感兴趣可加个人微信号nzn_xiaomaer交流,需标注“异维”二字。

发布了12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6 · 访问量 147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angmalong/article/details/103729650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