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型-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发布-订阅Subscribe>模式)

定义

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它所有的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更新。
UML


 

抽象主题角色:把所有对观察者对象的引用保存在一个集合中,每个抽象主题角色都可以有任意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角色。一般用一个抽象类和接口来实现。

抽象观察者角色:为所有具体的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在得到主题的通知时更新自己。

具体主题角色:在具体主题内部状态改变时,给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具体主题角色通常用一个子类实现。

具体观察者角色:该角色实现抽象观察者角色所要求的更新接口,以便使本身的状态与主题的状态相协调。通常用一个子类实现。如果需要,具体观察者角色可以保存一个指向具体主题角色的引用。

观察者将自己注册到被观察者的容器中时,被观察者不应该过问观察者的具体类型,而是应该使用观察者的接口。这样的优点是:假定程序中还有别的观察者,那么只要这个观察者也是相同的接口实现即可。一个被观察者可以对应多个观察者,当被观察者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可以将消息一一通知给所有的观察者。基于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这一点为程序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实例
观察者模式最近用的比较多,比如做的分发数据接口,接口接收数据后,将数据根据数据类型分发到订阅了此类型此消息的接口中去。如果没有相关订阅者则不分发。个人觉得

观察者模式主要是懂思想,实现方法很多种。

spring的事件似乎也用到了观察者模式,具体见http://www.jdon.com/dl/best/springobserver.html

当然jdk 和spring都有内置观察者模式的,比如http://tech.it168.com/jd/2007-11-06/200711061143265.shtml

//抽象观察者角色
public interface Watcher
{
    public void update(String str);

}
//抽象主题角色,watched:被观察
public interface Watched
{
    public void addWatcher(Watcher watcher);

    public void removeWatcher(Watcher watcher);

    public void notifyWatchers(String str);

}
public class ConcreteWatcher implements Watc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String str)
    {
        System.out.println(str);
    }

}
public class ConcreteWatched implements Watched
{
    // 存放观察者
    private List<Watcher> list = new ArrayList<Watcher>();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Watcher(Watcher watcher)
    {
        list.add(watc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Watcher(Watcher watcher)
    {
        list.remove(watc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notifyWatchers(String str)
    {
        // 自动调用实际上是主题进行调用的
        for (Watcher watcher : list)
        {
            watcher.update(str);
        }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atched girl = new ConcreteWatched();
        
        Watcher watcher1 = new ConcreteWatcher();
        Watcher watcher2 = new ConcreteWatcher();
        Watcher watcher3 = new ConcreteWatcher();
        
        girl.addWatcher(watcher1);
        girl.addWatcher(watcher2);
        girl.addWatcher(watcher3);
        
        girl.notifyWatchers("开心");
    }

}

优点

1、当两个对象之间送耦合,他们依然可以交互,但是不太清楚彼此的细节。观察者模式提供了一种对象设计,让主题和观察者之间送耦合。主题所知道只是一个具体的观察者列表,每一个具体观察者都符合一个抽象观察者的接口。主题并不认识任何一个具体的观察者,它只知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接口.

2、观察者模式支持“广播通信”。主题会向所有的观察者发出通知。

3、观察者模式符合“开闭原则”的要求。

缺点

1、如果一个被观察者对象有很多的直接和间接的观察者的话,将所有的观察者都通知到会花费很多时间。

2、 如果在观察者和观察目标之间有循环依赖的话,观察目标会触发它们之间进  行循环调用,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3、   观察者模式没有相应的机制让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目标对象是怎么发生变化的,而仅仅只是知道观察目标发生了变化。

使用场景

1.当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 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方面。将这二者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以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地改变和复用。

2.当对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它对象, 而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对象有待改变。

3.当一个对象必须通知其它对象,而它又不能假定其它对象是谁。换言之, 你不希望这些对象是紧密耦合的。

其实观察者模式同前面讲过的桥梁、策略有着共同的使用环境:将变化独立封装起来,以达到最大的重用和解耦。观察者与后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观察者模式中的目标和观察者的变化不是独立的,而是有着某些联系

 

猜你喜欢

转载自miaowugui.iteye.com/blog/220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