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 --- 三大认证,jwt认证

三大认证

认证组件

认证情况分为三种:合法用户,非法用户,游客登录

RBAC模型:

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也就是 Who对What(Which)进行How的操作 , 其中who——是权限的拥有者或主体(如:User、Role),what——是资源或对象(Resource、Class)

传统的RBAC有两种:权限三表 和 权限五表,权限三表 => 权限五表

Django中auth组件采用的是权限六表(在传统RBAC基础上增加UP关系表)

通过User表,Group表,Permission表之间建立多对多的关系,产生相互关联的六张表,这样可以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将用户的权限分发给多个用户,不用逐一进行分发。

在django中,使用auth模块建立用户表的时候,用户管理表一定要在第一次数据库迁移时完成

is_active:是否是活跃用户,改成 0 表示被删除

is_staff:是否是后台用户,可以操作admin的

权限组件

判断用户的权限是否可以访问,划分用户的权限级别

有权限

无权限

频率组件

限制访问每时间段的访问频率

jwt认证规则

jwt:json web token

jwt认证优点:

1.数据库不需要存储token,所以服务器的IO操作会减少(没有IO操作)

2.客户端存token,服务器只存储签发与校验算法,执行效率高

3.签发与校验算法在多个服务器上可以直接统一,所以jwt认证规则下,服务器做集群非常便捷

jwt认证突破点:

1.token必须要有多个部分组成,有能反解的部分,也要有不能反解8/的部分,jwt采用的都是三段式

2.token中必须包含过期时间,保证token安全性与时效性

jwt原理:

1.jwt由 头.载荷.签名 三部分组成

2.每一部分数据都是一个json字典,头和载荷采用base64可逆加密算法加密,签名采用HS256不可逆加密

内容:

1.头(基本信息):可逆不可逆采用的加密算法,公司名称,项目组信息,开发者信息

2.载荷(核心信息):用户主键,用户账号,客户端设备信息,过期时间(必须加)

3.签名(安全信息):头的加密结果,载荷的加密结果,服务器的安全码(盐)

签发算法:

1.头内容写死(可以为空{ }),将数据字段转换成json字符串加密成 base64 字符串

2.载荷的内容,用户账号,客户端设备信息是由客户端提供,用户主键是客户端提供账号密码校验User表通过后才能确定,过期时间根据当前时间与配置的过期时间相结合产生

3.签名的内容,先将头的加密结果,载荷的加密结果作为成员,再从服务器上拿安全码(不能让任何客户端知道),也可以额外包含载荷的部分(用户信息,设备信息)

4.将三个字符串用 . 连接产生三段式token

校验算法:

1.从客户端提交的请求中拿到token,用 . 分割成三段(如果不是三段,非法)

2.头(第一段)可以不用解密,

3.载荷(第二段)一定需要解密,先base64解密成json字符,再转换成json字典数据,

用户主键与用户账号查询User表确定用户是否存在,

设备信息用本次请求提交的设备信息对比,确定前后是否是同一设备,决定是否对用户做安全提示,(eg:短信邮箱提示异地登陆)(同样的安全保障还可以为IP,登陆地点等)

过期时间与当前实践对比,该token是否在有效时间内

4.签名(第三段)采用加密碰撞校验,

将头,载荷,加密字符串和数据库安全码形成json字典,转换成json字符串

采用不可逆HS256加密形成加密字符串

新的加密字符串与第三段签名碰撞对比,一直才能确保token是合法的

5.前方算法都通过后载荷校验得到的User,就是该token代表的登录用户(Django项目一般都会把登录用户存放在request.user中)

刷新算法:

1.要在签发token的载荷中,额外添加两个时间信息:第一次签发token的时间,最多往后刷新的有效时间

2.每一次请求携带token,不仅走校验算法,验证token是否合法,还要额外请求刷新token的接口,完成token的刷新,校验规则与校验算法差不多,但是要将过期时间后移(没有超过有效时间,产生新token给客户端,如果超过了,刷新失败)

3.所以服务器不仅要配置过期时间,还要配置最长刷新时间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whkzm/p/12131379.html
def
今日推荐